秦武王形象被認為粗莽不堪,其實真實的秦武王卻有問鼎中原的大志

戰國時期秦國秦武王嬴蕩天生神力,喜好比武角力,最終也因比賽舉鼎而導致意外早逝。因此,其形象引起了一些爭議,有人認為秦武王粗莽不堪,是一位莽夫秦王,然而歷史上的秦武王真的是這樣嗎?

秦武王形象被認為粗莽不堪,其實真實的秦武王卻有問鼎中原的大志

其實不然,秦武王是一位重武好戰,有問鼎中原大志的一位秦國君主,並且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鋒銳的一位君主,注意是中國歷史,並不只是秦國曆史。在中國歷史上帶“武”字的君主是少之又少,為此也能看出秦武王是具有一統六國之志。

秦武王嬴蕩是秦惠文王贏駟和惠文後魏氏的兒子,是嫡長子,嬴蕩在出生時便賦有比尋常人出眾的力氣為此在幼年時嬴蕩就是喜歡和勇士們一起玩遊戲,所謂“從小看大”,為此有了之後重武好戰的秦武王,秦惠文王去世後,嬴蕩繼位秦王,是為秦武王。

《史記·秦本紀》記載:“誅蜀相壯。。。。伐義渠、丹、犁。二年,初置丞相,摢裡疾、甘茂為左、右丞相。。。。使甘茂、庶長封伐宜陽。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

秦武王形象被認為粗莽不堪,其實真實的秦武王卻有問鼎中原的大志

秦武王短短在位四年,其對外發動的戰爭卻不少,在繼位後意欲攻打韓國,最終和左丞相甘茂約定“息壤之盟”,甘茂率領秦軍斬首韓軍6萬,攻克韓國宜陽孤城,並奪取韓之武遂地,韓王為此向秦國謝罪求和。

秦武王在繼位秦王的次年就將秦國派往蜀國的相國陳莊誅殺。因蜀相陳莊殺死蜀侯通國,在巴蜀之地作亂,秦惠文王攻克的巴蜀之地開始動亂,秦武王直接平定了蜀亂,之後開始攻伐義渠、丹、犁等國。

從秦武王繼位秦王后的一些作為就能看出,秦武王其實是一位有抱負的秦王,秦武王不恥與六國為伍,為此將戰國時期朝廷最高職務的相國一職(相國等同於呂不韋的相邦)改為丞相,和六國的相國區分開來,丞相一職便是秦武王始創。

一些朋友可能會說,秦武王還不是個“武夫君主”,最終和大臣孟說比賽舉鼎而意外而亡,年紀輕輕23歲便英年早逝了。實際上秦武王舉的“鼎”不是一般的鼎,即便不和大臣孟說比賽,秦武王也會舉此鼎。

秦武王形象被認為粗莽不堪,其實真實的秦武王卻有問鼎中原的大志

秦武王舉的鼎是龍紋赤鼎,而龍紋赤鼎是“九鼎”之一,

傳聞九鼎乃是夏朝大禹所鑄造,象徵天下九州之地,被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之後輾轉落到商朝和周朝,幾朝帝王都非常看重九鼎的權力象徵與意義,

九鼎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秦武王時期秦國雖然強大,但周王朝還未滅亡,象徵天下權利的九鼎還在周王朝的王畿之地,秦武王便欲入東周試舉周鼎,為此丞相樗裡疾還將拒絕秦武王此提議周王朝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逐出王宮,強行遷至西周公國。

秦武王去“扛鼎”是有很深的目的,秦武王舉鼎,是希望透過武力,獲得“中原之主”的資格,因為九鼎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利,打九鼎的主意,也就是打“中原之主”的主意。

《史記·秦本紀》記載: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慾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

秦武王形象被認為粗莽不堪,其實真實的秦武王卻有問鼎中原的大志

在史料中記載,秦武王是很想去周王朝的都城,可見秦武王是有著大志,九鼎代表中原大地,所以秦武王是有“問鼎中原”抱負的一位的秦王。

秦國在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後,秦國便逐漸有了一統六國的野心,秦惠文王時期不斷東征西討,開疆拓土,秦國一統天下的大志初顯鋒芒,秦惠文王攻滅巴蜀之地,使得秦國的版圖成為當時最大的,為秦國統一天下打下堅實基礎。

秦武王繼位後,秦國在富國強兵政策下,日益增強,此時的秦國已經相當強大了,秦武王開始表露心志,試舉象徵天下權利的周鼎,秦國一統中原大地的目的顯露無餘。但最終秦武王“問鼎”失敗,落得英年早逝的結局,諡號為“烈”。

“烈”字本意是氣勢盛大的意思,引申為猛,厲害,也指剛直,有高貴品格的,君主為此諡號是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烈”諡號是褒義的。

秦武王形象被認為粗莽不堪,其實真實的秦武王卻有問鼎中原的大志

從秦武王的諡號也能看出秦武王並是什麼粗莽的君主,而是一位有抱負的秦王,只不過太過於重武好戰和鋒銳,加上“九鼎”在古代代表的意義非凡,可不是什麼人都能舉的,最終秦武王的“問鼎”行為導致秦武王意外而亡。

大家怎麼對秦武王有何看法?認為秦武王是一位怎樣的君主?下方留言探討。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援。

本文宣告原創,文中配圖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