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腐成性、搜刮無度的朱國治,為何屢任高官,還被清廷列入忠義傳

朱國治是誰呢?看過《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的朋友肯定會對平西王吳三桂造反抗清時,那個殺掉自己妻兒而後痛罵吳三桂,被吳三桂被斬首祭旗的雲南巡撫很是熟悉,此人的原型就是歷史上的順治、康熙兩朝重臣朱國治。朱國治大罵吳三桂的形象和歷史史實很是接近,歷史上的朱國治也的確是在痛罵譏諷舉起反清大旗的吳三桂後被其所殺,而且死法比祭旗悲慘太多。吳三桂下令將其分屍、割肉分與部將食用,屍骨無存。

貪腐成性、搜刮無度的朱國治,為何屢任高官,還被清廷列入忠義傳

然而,歷史上的朱國治並不是光有這種忠君愛國,臨危不懼的形象,在現存的歷史文獻記載中,他的貪腐成性,對百姓搜刮無度的形象更是聞名於世。順治年間,他在江蘇巡撫任上甚至獲得了“朱白地”的惡號,意思就是陸地也得刮一層皮,可見其貪腐、搜刮行為有多惡劣!可令我們疑惑的是,這個貪汙腐敗、橫徵暴斂的酷吏竟然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屢任高官。以朱國治的貪腐行徑和百姓的強烈反應,朝廷不可能不有所察覺,那為什麼在順治、康熙兩朝,他僅能穩坐一方封疆大吏長達15年之久呢?

貪腐成性、搜刮無度的朱國治,為何屢任高官,還被清廷列入忠義傳

其實,在順治和康熙初期,朱國治被屢屢重用並不是沒有原因的,而且還很有必要性。

1、“江南三大名案”

清初順治年間,為鞏固江南地區的皇權統治,鎮壓和清除該地區強烈的反清情緒,清廷藉故在江南地區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江南三大名案”——奏銷案、哭廟案、通海案。當時作為江蘇巡撫的朱國治,親手製造了奏銷案和哭廟案,直接參與處理了通海案。現在,你知道清政府重用朱國治的原因了嗎?

“江南三大名案”是清初政府作為異族統治階層對中原地帶,尤其是反清情緒最為突出的江南地區而採取的清理、壓制手段,現在看來這些都是清廷以莫須有罪名製造的冤案,並不光彩,但作為當時剛剛進入中原地帶,立足未穩、政局動盪的清政府而言,這都是必須推行的統治手段。

貪腐成性、搜刮無度的朱國治,為何屢任高官,還被清廷列入忠義傳

作為一個漢人,朱國治在這三個案件中淋漓盡致的表現出對清政府和順治皇帝的忠心不二,對漢族同胞的鎮壓和迫害更不擇手段、殘酷冷血。朱國治對這三個案件的處理收到的效果遠遠超過順治皇帝的預期,很大程度上壓制住了江南地區的反清情緒,有效地維護了清政府對於江南地區的統治。作為三大案件的大功臣,朱國治受到順治皇帝的青睞和重用,絕對在情理之中。

2、從大罵吳三桂事件中找到原因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維護清朝統治的“大功臣”朱國治實補雲南巡撫,晉太子太保加少保銜,對於一個出身漢軍八旗的臣子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榮譽,朱國治也罕見的成了清朝的一品巡撫。另外,雲南是個什麼地方,那可是平西王吳三桂鎮守的屬地,而康熙十年正值吳三桂密謀造反,和朝廷暗中較勁的時候,朱國治絕對清楚這個雲南巡撫到底有多危險。但是,對大清皇帝忠心耿耿的朱國治毫不猶豫的啟程前往,這的確需要異於常人的勇氣和魄力。

貪腐成性、搜刮無度的朱國治,為何屢任高官,還被清廷列入忠義傳

這樣嚴格聽命於中央政府,對大清皇帝忠誠不二的臣子被屢屢重用,難道沒有道理嗎?朱國治雖然在雲南巡撫任上,貪汙、搜刮惡習更甚,但是他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和忠誠確實能夠稱為忠臣典範。

康熙十二年,撕下虛偽面具的吳三桂舉起反清大旗,和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聯合兵力,進攻湖南,由此拉開了長達八年的“三藩之亂”。吳三桂舉兵之初,想要拉攏朱國治加入造反陣營,這個平日摯愛錢財、搜刮上癮的貪官竟然在國家大義、忠君愛國方面再次表現出自己的忠貞和不屈。

貪腐成性、搜刮無度的朱國治,為何屢任高官,還被清廷列入忠義傳

朱國治不但嚴詞拒絕了吳三桂,還將其連諷刺帶辱罵,罵的吳三桂是狗血淋頭、狼狽不堪。惱羞成怒的吳三桂下令將吳三桂凌遲,並命將士分食其肉,甚至連一塊骨頭都沒剩下。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廷平定了“三藩之亂”,將慘死在吳三桂手中的大清忠臣朱國治列入“忠義”死難臣子佇列中,予以褒揚。在民國編著的清朝正史《清史稿》,更是將其列入了“忠義傳”中,流傳後世。作為一代名貪,朱國治能夠冠以“忠義”修飾確實有些荒唐,但是對於清政府而言,朱國治絕對是忠君愛國的典範。相對於鞏固國家統一、維護清朝統治而言,貪汙受賄、搜刮民脂民膏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