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病逝,楊榮如何瞞過漢王、趙王,讓朱高熾順利繼位?

1424年,65歲的朱棣第五次御駕親征,蒙古騎兵早已逃之夭夭,阿魯臺沒有跟明軍交戰的勇氣。此時,張輔上奏皇帝,請求率3萬騎兵深入追擊,攜帶一個月的糧草,將阿魯臺擒拿,獻給陛下。

張輔能力強悍,“四徵交趾,三擒偽王,威震西南”,擊敗阿魯臺沒問題。只是朱棣身體不適,為了以防萬一,婉拒張輔的請求。明軍班師途中,朱棣在榆木川病逝。此時正是炎熱的夏季,榆木川(多倫縣)距離燕京一千多里;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覬覦皇位,楊榮是如何“瞞過”漢王、趙王,讓朱高熾順利繼位呢?

朱棣病逝,楊榮如何瞞過漢王、趙王,讓朱高熾順利繼位?

1402年,朱棣“靖難之役”獲勝,騎著駿馬進入南京,朝著大殿走去。建文帝的一位臣子走過來,攔住朱棣座駕,直言:“殿下是想直接稱帝呢?還是先去祭拜太祖陵寢。”朱棣恍然大悟,改道去祭拜父親朱元璋,訴說自己的“靖難”的無奈。

《明史》記載:“成祖初入京,榮迎謁馬首曰:“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駕謁陵。自是遂受知。”楊榮此舉,讓朱棣刮目相看,建文帝麾下並非沒有能人,如果建文帝懂得用人,自己豈能有今天。

建文帝的舊臣,朱棣也加以重用,其中楊榮、夏原吉影響最大。“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的開創,首功之臣就是夏原吉、楊榮。夏原吉主管財稅,朱棣親征漠北無後勤之憂慮;楊榮善於謀劃,對邊防事務尤為擅長。

朱棣稱帝后,楊榮成為親信大臣,經常出謀劃策,被譽為“房杜合一”。楊榮既有房玄齡的謀略,又具備杜如晦的果斷,還能領兵征戰,著實不簡單。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祖孫三代人能順利繼位,楊榮功不可沒。

朱棣病逝,楊榮如何瞞過漢王、趙王,讓朱高熾順利繼位?

燕王朱棣,雖說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但想“合法”繼位,還需要謀略,否則無法向世人交代。朱棣進入南京,只想著如何稱帝,君臨天下;楊榮則攔住朱棣的座駕,暗示燕王應該走一些程式,朱棣才恍然大悟。

1424年,朱棣在榆木川病逝,這是對明朝一次考驗,如果處置不當,明朝也許熬不到崇禎,提前結束。危難之際,還是楊榮出謀劃策,果斷處置,讓朱高熾順利繼位,避免了一次混戰,也延續了明朝的國祚。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燕王朱棣的三個兒子,都在“靖難之役”中立下赫赫戰功。其中,朱高煦戰功最多,覬覦皇位寶座。“靖難之役”時,朱棣屢次陷入重圍,若非朱高煦奮勇廝殺,血戰沙場,朱棣到不了南京。

白溝河之戰,瞿能奮勇當先,朱棣連戰連敗,麾下蒙古騎兵損失慘重。瞿能策馬追擊,朱棣繞著河堤跑,狼狽不堪。此時,朱高煦趕來增援,攻打南軍側後,瞿能率兵回援,又正逢大風狂吹,沙塵漫天,朱棣躲過一劫。

朱棣病逝,楊榮如何瞞過漢王、趙王,讓朱高熾順利繼位?

浦口之戰,燕軍再次戰敗,朱棣堅持不住,有了退兵的打算。還是朱高煦奮勇當先,不但救出朱棣,還奪取南京。激戰中,為了激勵朱高煦的戰鬥熱情,朱棣對朱高煦表態:“我老了,世子體弱,你多努力”。言外之意,奪取江山,我會讓你當繼承人。

朱高燧擅長治理政務,行軍打仗也不多,對皇位同樣有想法。朱高熾仁慈,但體弱多病,朱高煦、朱高燧都想當皇帝,朱棣的三個兒子明爭暗鬥。其中,朱高燧還曾聯手大內侍衛,想取而代之,繼承皇位,讓朱棣非常惱火。

1424年,朱棣班師途中病逝,朱高燧留在燕京,時刻關注漠北方面的情況。朱高煦也派人進京,隨時準備行動。史載:“成祖北征晏駕。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覘朝廷事馳報,一晝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潛伺京師,幸有變。”

朱高煦、朱高燧都想繼位,朱高熾又仁慈,且身體不好,不一定搞得定這兩位弟弟。如果朱高煦、朱高燧得知朱棣駕崩,又沒有等到“遺詔”公佈,他們會聯手起來對付朱高熾,假傳“遺詔”,繼承大統,明軍難免大亂一場。

朱棣病逝,楊榮如何瞞過漢王、趙王,讓朱高熾順利繼位?

燕王朱棣以藩王的身份繼承大統,朱高煦、朱高燧為何就不可呢?一旦明朝再次陷入“靖難之役”,塞外的蒙古鐵騎也不是吃素的;遠征還沒回來的兵馬,也因為失去了首領,不知所措。那麼,該如何隱瞞朱棣的死訊,躲過漢王、趙王的眼線,讓朱高熾順利繼位呢?

楊榮,足智多謀,又善於決斷,讓皇位得以順利交接。朱高熾能否順利繼位,關鍵就是朱棣駕崩的訊息能隱瞞多久?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視途中病逝,又正好是夏季,味道非常濃。胡亥、李斯、趙高,讓人買來一堆鮑魚,以海鮮的味道掩蓋。

趙高、李斯的這一套,楊榮不會學習,況且漠北也買不到那麼多的鮑魚。楊榮的策略,更加隱秘,也更加安全,被發現的機率幾乎是零。史載:“六師在外,去京師尚遠,秘不發喪。以禮斂,熔錫為椑,載輿中。所至朝夕進膳如常儀,益嚴軍令,人莫測。”

從《明史》記載中可知,楊榮讓人在軍中找來一堆錫,將其熔化開來,製作成一個容器,把朱棣放在裡面,然後將封口堵住。參與制作“容器”的工匠,事成之後,全部處死,以防洩密。此外,朱棣的一日三餐,日常公文處理,楊榮都安排妥當,沒啥改變。

朱棣病逝,楊榮如何瞞過漢王、趙王,讓朱高熾順利繼位?

安置好朱棣後,以防“夜長夢多”,楊榮星夜兼程趕回燕京,與朱高熾商議,將朱棣駕崩前提起的要員——夏原吉從監獄裡放出來。然後,楊榮、夏原吉等百官公佈朱棣“遺詔”,讓朱高熾繼位。史載:“榮與少監海壽先馳訃。既至,太子命與蹇義、楊士奇議諸所宜行者。”

朱高熾得到“遺詔”,並將其公佈,朱高煦、朱高燧才知道朱棣已經駕崩,為時已晚。朱高熾繼位,行動已經沒啥意義,也沒有成功的機會。如此,楊榮完成了使命,讓明朝避免再一次混戰。

1425年9月,仁宗朱高熾病逝,朱高煦想半路截擊從南京返回的朱瞻基,楊榮提前改變路線,漢王又一次失敗。1426年,朱高煦在樂安發動第二版“靖難之役”,朱瞻基派薛祿掛帥,討伐漢王。誰知,得到出征訊息,眾將心存畏懼,不敢與漢王過招,人心惶惶。

朱高煦能力強悍,在軍中威望很高,許多人都是“熟人”。得知是薛祿掛帥,朱高煦非常高興,慶祝三天三夜,壓根不將其放在眼裡。此時,楊榮、夏原吉力勸朱瞻基御駕親征,鼓舞士氣,以帝王的氣場震懾漢王,凝聚人心。

朱棣病逝,楊榮如何瞞過漢王、趙王,讓朱高熾順利繼位?

朱瞻基起初猶豫不決,不敢親自上陣;楊榮、夏原吉以李景隆的故事勸諫,朱瞻基才下定決心,統帥大軍出征。漢王朱高煦取勝無望投降;趙王朱高燧也乖乖交出兵馬。至此,明初藩王問題基本解決,楊榮功不可沒。

參考書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