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哥果然降薪了,可萬一還不奪冠可咋辦…

登哥果然降薪了,可萬一還不奪冠可咋辦…

據布蘭登·海伍德自己回憶,那是2010年夏天的事情,來自騎士綽號“國王”的勒布朗·詹姆斯給他發簡訊:“yo兄弟,我知道你該拿多少錢,但你是否願意少拿一點來跟我一起做點特別的事情?”

海伍德說自己是這樣回覆詹皇的:“我不會為了加入92年公牛而少拿錢。”

此去經年,一晃十二載,2022年夏天,詹姆斯·哈登選擇跳出最後一年4740萬合同,轉而和費城簽下了一份1+1,年薪在3200萬左右。這筆簽約當然是早就商量好的,費城已經和塔克簽下一份1千萬起薪的中產特例,又將價值400萬的雙年特例用在豪斯身上,硬帽就在那裡,哈登至少要降薪1000萬才能留下,於是他就這麼做了,甚至還多降了約500萬,上可供球隊繼續引援,下可助球隊減稅。

登哥果然降薪了,可萬一還不奪冠可咋辦…

哈登沒有打電話給塔克和豪斯說要不你們少拿點讓我們重溫舊夢,他只是自己少拿了1500萬。就我等市儈目之所及,這世上真正可稱為犧牲的,肉身毀損堪據其一的話,捨棄真金白銀大約就可排到第二。這可是1500萬美元,咱們喜歡看NBA文章的讀者朋友可能已經麻了,沒概念了,醒不過來了,我打個比方,老戲骨田淵正浩22歲入行,在行業裡摸爬滾打了30多年,到現在拍一部能拿6萬日元,摺合美元441刀,他只要繼續每天殫精竭慮拍上1部如此堅持93年就能賺到登哥丟到水裡的這筆錢了,那麼如果換算成貓三寫稿……咱還是別算了吧。

總之,哈登還是為了總冠軍,自己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甚至,關於降薪這件事,都有可能是塔克反向給哈登去了一個電話而促成。這種反向PUA也不是沒有先例,2005年夏天,帕特·萊利就給安託萬·沃克去了一個電話,讓他打電話給奧尼爾勸他減薪。沃克就很奇怪,我和奧尼爾又不熟,他憑啥聽我的咧?萊利手把手指導說:“你就說自己想和他一起打球,但熱火操作空間不夠,你減薪我就能過來。我跟你說,鯊魚這廝想第4個冠軍想瘋了,你這麼說準管用。”

沃克按萊利錦囊授意給奧尼爾發了一條勸減簡訊,果然,原本打算和熱火續約一份3年9000萬合同的奧尼爾,只和熱火籤了一份5年1億合同,將平均年薪降到2千萬。

登哥果然降薪了,可萬一還不奪冠可咋辦…

當然,這個故事純出於安託萬·沃克自己回憶,是不是誇大了自己在整個事件中的作用不得而知,但奧尼爾減薪是真實發生的事情。表面上看,奧尼爾在合同總額上沒有虧損什麼,甚至拿到了更多,而且得到了更長的合同保證。但他是在32歲的時候簽下這份長約,放棄了一份3年9千萬的合同,這個賬算起來並不複雜,換個方式等於要問一問市場,三年後35歲的奧尼爾還能不能再拿到一份至少2年總價1000萬的合同,但凡你覺得他還能拿到,那麼奧尼爾實際上就是虧了自己的錢。

所以,當我們討論一名球員犧牲了多少薪水的時候,我們不是在談他配不配,而只應該論他拿不拿得到。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有一些為總冠軍放棄薪水的先例,奧尼爾如願拿到了另一個總冠軍,熱火三巨頭在2010年都犧牲了薪水,哈斯勒姆面對他隊甩來的大合同,總額上也犧牲了千萬美鈔留隊,大家才抱得更甜蜜了,效果也不錯,4年2冠,更不用說我們耳熟能詳的鄧肯和德克,你要是不仔細研究,你幾乎會覺得他們這輩子都在減薪,然後鄧肯拿到了5個冠軍,德克也有1個。

登哥果然降薪了,可萬一還不奪冠可咋辦…

千金難買心頭好,每個人追求都不一樣,有人就覺得少拿點錢換個冠軍值當,我們也不好過分臧否。但這種事情往往難遂心願,球星少拿點錢換回更好的陣容衝擊總冠軍,和老闆花更多的錢堆陣容換回總冠軍,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同一件事情的兩面罷了,都是嘗試拿錢換總冠軍,很難講誰更勝一籌。

好比說我們看到2022年湖人和籃網花了那麼多錢,加起來都沒在季後賽贏下哪怕1場球,奢侈稅爆表的勇士固然拿到了總冠軍,但他們也只是2010年湖人和2016年騎士以來第三支拿到總冠軍的聯盟最高總薪水球隊。實際上過去十年間,只有4支薪金總額聯盟前五的球隊拿到過總冠軍,另外還有4支冠軍球隊薪金總額都進不去聯盟前10。同樣在過去這十年裡,有8個賽季分割槽決賽的球隊薪金總額在聯盟倒數12名之列。

這說明砸錢≠總冠軍,不管誰砸都一樣。只不過當代聯盟收入架構下,老闆砸錢最多被批為愚蠢,卻很難有實質性的傷害,大多數年份裡他們即便交了奢侈稅,在門票收入、季後賽收入、轉播收入、周邊收入等累計下來,經濟上只能說是少賺點,如果考慮到球隊市值的增長,那基本上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登哥果然降薪了,可萬一還不奪冠可咋辦…

放到球員身上,事情就殊為不同,首先一點,你降薪了,拿到冠軍你與有榮焉,拿不到冠軍,也很少有人唸叨你的好,就好比說現在全網調戲怒斥之間,還有幾個勇士球迷記得2017年夏天杜蘭特曾為了球隊留下利文斯頓和伊戈達拉主動降薪近千萬美元?

當然了,這樁往事給我印象最深之處在於科爾的點評:“這讓我想起了鄧肯。他賺到了最多的錢,然後在他職業生涯的關鍵時刻,他會少拿一些錢,這樣他們就可以時不時地增加一名球員。我不知道這是否公平,但鄧肯知道這對他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巨大的幫助,KD也明白這一點。”

這段話讓我感慨頗多,主要是因為科爾讚美杜蘭特減薪用鄧肯,科爾讚美庫裡無私也用鄧肯。讓人感覺鄧肯就是這個聯盟話術的源頭,他的成功如此漫長,他的性格如此完美,以至於你給頂級球星灌雞湯的時候,拿出鄧肯來就會無往而不利。鄧肯兩個字就彷彿代表了籃球近代史上最佳牌坊,這世上成功的人很多,有道德的人也很多,但有道德光芒又很成功的人確實不算多,鄧肯作為一根成功的道德標杆,掏出來舉例確實很容易打動一些耳根子軟的巨星。

登哥果然降薪了,可萬一還不奪冠可咋辦…

不僅如此,他還可能打動了某些一般球星,譬如2015年大衛·韋斯特就主動跳出自己最後一年1260萬合同,領了一份140萬底薪去了馬刺,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就很熟悉了,不再贅述,只不過韋斯特後來去勇士總算得償所願,也可以說自己是冠軍更衣室扛把子而聊以自慰了。

但你看查爾斯·巴克利當年,主動放棄了自己本可以拿到的6千萬級別合同,自領了一份百萬年薪,讓球隊騰出空間給了皮蓬一份7700萬超級合同,這也是皮蓬生涯最大的一份合同。皮蓬當時也對此舉頗為讚賞,表揚巴克利“降薪是向我展示了他真的想要總冠軍。”但9個月後三老火箭折戟沉沙,皮蓬申請交易出走,此時再說到巴克利的犧牲,皮蓬的言論就變成了:

“我不欠巴克利的,合同是他和火箭籤的。”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沒人真的記得,因為這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這是發生在日進斗金的職業球員身上的事情,除了最極端的粉絲,我們很難對此發生共情。

登哥果然降薪了,可萬一還不奪冠可咋辦…

更悲傷的故事實際上發生在韋德身上,他本該享受鄧肯、德克一樣的英雄暮年,他這輩子從未在熱火拿到過最高薪水,而熱火在2016年給他們隊魂提供的是一份中產級別的合同。但我們卻更多成為球隊的精神股東,讚美萊利的精心操作,為球隊再次殺入總決賽而歌功頌德,誰還記得韋德憤而轉投芝加哥之後萊利的精彩發言:

“德維恩做出了選擇,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特別特別差的夏天,但接下來還會有另一個10年,我們要擦掉血和淚繼續前進。”

很顯然,萊利和熱火在當時就已經擦掉了血和淚,只不過是韋德的血和淚罷了,也許還帶著半月板吧。但這個故事也沒有人會真的記得,因為一切都在韋德迴歸後與萊利父子重聚的溫情小文案中消弭殆盡了,彷彿從來都是兩不相欠,一切只是插曲,毫不影響主旋律。

登哥果然降薪了,可萬一還不奪冠可咋辦…

現在哈登寫下了另一個相似的故事開頭,他少拿了錢,但他永遠不會成為鄧肯或者德克,他甚至都沒有機會品味韋德的憋屈,他在費城沒有根,他不是這支球隊裡最好的球員,對於他而言,最好的結局是成為下一個杜蘭特,我先少拿一點,換一個冠軍,然後我只要自己夠強,就還有機會拿到超級頂薪。

從哈登簽下的合同來看,他確實足夠自信,但對於他來說,風險天然存在,沒人能保證哈登的1500萬能換回一個冠軍,最壞的可能,他成為另一個巴克利,最終的結局是:沒有冠軍、沒有感謝、也沒有錢。

然後他還要有可能收到來自2011年海伍德無言的嘲諷:我沒有減薪,我也拿到了冠軍。在海伍德的身邊,我們會看到更多更璀璨的名字,最近兩年我們看到的是頂薪庫裡和頂薪字母,往前看我們還能看到更多繞過鄧肯牌坊贏下總冠軍的名字。

上賽季中期從瀰漫著鼠尾草味道的籃網更衣室倉皇出逃之後,哈登只為76人打了21場常規賽和12場季後賽,殺到次輪即出局回家,在最後的新聞釋出會上,心有不甘的哈登說得很清楚:

“我會留下,我會不惜一切代價爭取冠軍。”

登哥果然降薪了,可萬一還不奪冠可咋辦…

現在,他做到了。在2022年這個夏天,歐文和威中都選擇執行了自己最後一年大合同,他們都至少會成為生活的冠軍,哈登選擇跳出自己最後一年大合同,他期待成為賽場的冠軍。

誠懇地講,如果讓我選,我會選擇去做歐文和威中,但哈登既然這樣做了,我也必須向他敬禮,這種邏輯和球員帶傷上場是一樣的,我一向反對任何球員冒著職業生涯受損的風險帶傷上場,但如果你這樣做,我唯有送上尊重和祝福。

畢竟“不惜一切代價”在慣於面對攝像頭的球星嘴裡基本上是一句毫無意義的樣板兒話。類似的言論你怎麼理解都行,沒有太多實際意義,但哈登言出必踐,2022年簽字畫押的這一刻你必須敬他是條漢子,漢化程度高達1500萬美鈔。當然這也就是哈登和少數幾位,絕大多數時候,如果有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振臂高呼要不惜一切代價,尤其這些人還有些職務在身的時候,你就需要提高警惕,因為他們的“不惜一切代價”,往往是別人的代價,他們的“不撞南牆不回頭”,多半是別人的頭,你需要儘快甄別這個“別人”裡是否包括你自己,別上來就跟著熱血沸騰鬥志昂揚了,看起來挺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