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炳添究竟有多麼不容易?除了先天的劣勢之外,還有顛覆性的改變

毋庸諱言,競技領域很多時候都是以金牌論英雄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莫過於NBA傳奇巨星科比那一句振聾發聵的“亞軍就是最大的失敗者”了。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偶爾也會出現那麼幾位沒能斬獲金牌,卻贏得世人頂禮膜拜的特殊存在。比如奧運賽場上的蘇炳添,雖然這位三旬老將傾盡全力也沒能贏得冠軍,可這並不妨礙國人對他的尊重,甚至就連日本韓國的網友照樣對他讚譽有加。

蘇炳添究竟有多麼不容易?除了先天的劣勢之外,還有顛覆性的改變

至於這其中的原因嘛,著實是蘇炳添的成就太過驚人了。很難想象,在亞洲選手積貧積弱的奧運百米賽場,一位年過三旬的中國老將居然以打破亞洲紀錄的特殊方式闖進了最後的決賽,讓黃種人的面孔極其罕見地出現在了奧運百米決賽。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一些不太瞭解蘇炳添的朋友對此表示不解。因為只要是稍微有點體育常識的朋友,應該都很清楚歲數對於短跑的影響究竟有多麼大。為何蘇炳添年輕時代都沒能達成的成就,卻在他上了歲數之後完成了呢?

蘇炳添究竟有多麼不容易?除了先天的劣勢之外,還有顛覆性的改變

而這,恰恰就體現了蘇炳添的偉大之處。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弄明白咱們黃種人在短跑方面的劣勢究竟有多麼誇張。自從這個專案橫空出世以來,就一直是黑人選手的天下,那些舉世聞名的百米短跑世界冠軍,比如博爾特、鮑威爾、劉易斯,在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背後,哪個不是黑人選手?

蘇炳添究竟有多麼不容易?除了先天的劣勢之外,還有顛覆性的改變

與黑人選手風光無限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亞洲選手的尷尬處境。印象會說謊,可資料不會。在蘇炳添一鳴驚人之前,上一次亞洲選手闖進奧運百米決賽,還要追溯到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時間間隔將近百年,不可謂不誇張。由此便不難想象黃種人在百米跑步方面的先天劣勢之大了。

為了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出黃種人選手在百米跑方面的先天劣勢,不妨放上一組資料吧:大名鼎鼎的博爾特人高馬大,註定會在步長方面擁有著巨大的優勢。有資料顯示,這位“牙買加閃電”的步長達到了2米43。至於能夠代表亞洲百米跑最高水平的蘇炳添,他的步長則是2米08,這其中的差距之大,簡直就是肉眼可見。

蘇炳添究竟有多麼不容易?除了先天的劣勢之外,還有顛覆性的改變

只要是稍微有點跑步常識的朋友,應該都很清楚這種步長差距究竟意味著什麼。理論上來說,如果黃面板的蘇炳添們想要與以博爾特為代表的黑人選手競爭,增強自己的步頻似乎才是最優解。

事實上,蘇炳添起初也是這麼做的。於是,這就有了蘇炳添在前30米的強勢發揮。但是,這種跑法對於身體的負擔著實是太重了,壓根就沒有辦法保證以最高速度支撐完整個100米,差不多跑到了半程,或多或少都會出現節奏紊亂的現象。於是,這就有了年輕時代的蘇炳添時不時被對手後發制人的場面。

蘇炳添究竟有多麼不容易?除了先天的劣勢之外,還有顛覆性的改變

當事情發展至此,想要超越自己就唯有改變跑步方式了,在儘量保證自己起跑優勢的同時,還給後半程留下足夠的精力,這就涉及到了節奏方面的變化,無論是步長還是步頻,乃至是心理狀態,都要有所調整才行,這無疑是顛覆性的調整。

而且,這種事情是出了名的知易行難。畢竟,原先的跑法已經堅持了好多年,想要改變又豈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難度不啻於武俠小說之中的高手自廢武功然後再重新修煉。若換做是一般人,恐怕早就認命了。尤其是這時候的蘇炳添已經貴為國內冠軍,壓根就不缺名利。

蘇炳添究竟有多麼不容易?除了先天的劣勢之外,還有顛覆性的改變

然而,蘇炳添卻在自己年近三旬之際選擇了最艱難的那條路,他顛覆性地改變了自己以往習慣的跑步方式,採用了全新的跑法以及全新的訓練方式。在這段過程之中,蘇炳添一度還遇到了傷病,以及特殊環境導致的無賽可比。

可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蘇炳添卻克服了先天的劣勢,完成了顛覆性的改變。於是,這才有了他在奧運會賽場上的輝煌。不得不說,他的成就真的太不容易了,早就超越了勝負乃至是金牌本身。

蘇炳添究竟有多麼不容易?除了先天的劣勢之外,還有顛覆性的改變

也許,這才是奧運精神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