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死亡的社會性,他們長存在我心中

深夜無法入眠,回想起逝去的親人,不由得思考起生命的意義。

說是人生的意義也不準確,姑且算作對生命的思考吧。

近年來小時候熟悉的親人一個個逝去,特別是去年二爺爺、大舅爹、表舅媽的相繼去世,著實讓我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關於死亡。

死亡是什麼,失去生命就是死亡。

但筆者看來,死亡有著它獨特的意義,生理上的死亡或許只是死亡的表現形式,真正消失在人們記憶裡,不留下任何痕跡才是真的死亡。

淺談死亡的社會性,他們長存在我心中

死亡無疑具有社會性。

親人離世最痛苦的是生人。筆者曾體會過類似死亡的感覺,做手術前擔心手術失敗,只知道隨著麻藥生效,剛剛躺在手術檯上的自己再次睜眼已經是12小時後了,從我自己的角度出發,這12小時裡自己算不算是處於一種另類的“死亡”狀態?這是從即將死亡的人的角度來看的,事實上真正的死亡會比失去意識要更難受。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其實他已經死了。”這兩句話都很明顯的指出生命的存在與否與社會認知具有很強的關係,有的人雖然去世了,但他留下的很多,後人時常想念,那他就不算是真正的去世,在不在都在於人心的判斷。

淺談死亡的社會性,他們長存在我心中

死亡的社會性表現在親疏關係上,去世的親人只是筆者比較熟悉的人,談不上太多感情。但如果去世的是父母兄弟配偶又當如何?只要回憶起曾經有他的生活,就很難不為此動容。

因此死亡是一件具有高度社會性的事情。

淺談死亡的社會性,他們長存在我心中

最近筆者時常感到不安,這種不安伴隨著親人的去世顯得尤為強烈,源於原有的穩定社會關係逐漸瓦解,新的社會關係尚未完全建立。

在這種背景下,筆者對生命的社會性問題做了一定研究。我們以一個知識點代表一個生命,這個知識點在它所屬領域與其他知識點之間相互聯絡,構成了知識面,連結這每個知識點的那條線,就像是我們每個人的複雜的社會關係。

如同一個知識點在它的知識領域內有特定的內容與定位。我們每個人在社會關係中也有特定的內容與定位,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存在相對關係,人與人之間也存在不同的人設,我們在面對每一個不同的人時會有不同的感受與做法,如同知識點與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係也不盡相同。

一個知識面是相對穩固的,因為不同的知識點相互驗證了那個特定知識點的存在,這使得它們每一個都是特別的。

淺談死亡的社會性,他們長存在我心中

人的社會關係也是如此,與每個人交往的過程就是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那條線,我們的社會關係證明了我們的存在,生命的存在不知何時已經高度依賴社會,離開了社會的生命體不是完整的生命,就像特殊的知識點永遠不能與其他普遍的知識點歸納到一起一樣。

人類因為有了感情,才有了複雜的社會關係,進而展開了對不同生命狀態下的社會關係的探討,在穩定的社會關係網路中,我們其實做好自己就可以。

就像知識面裡的一個知識點的變革,往往會帶動整個知識面的擴充或修補一樣,每個人在社會關係裡的定位若是發生了改變,也會對自己社會關係網路中的其他社會單位產生影響。

淺談死亡的社會性,他們長存在我心中

生命,著實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