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朱翊鈞,三十年間不曾上朝議事,但是朝廷依然運轉如常!

朱翊鈞的老爸是朱載坖,但是朱翊鈞在四歲之前卻是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人,直到朱載坖登基,這才給他取名朱翊鈞。但是朱載坖在位時間年僅6年就荒淫過度,身體透支而亡,把偌大的江山留給了當時年僅十歲的朱翊鈞。幸虧還留了三位顧命大臣,不然主少國疑,真不知如何收場。

大明皇帝朱翊鈞,三十年間不曾上朝議事,但是朝廷依然運轉如常!

一、

以張居正治天下

雖然說一開始朱載坖留下了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位大臣共同輔佐沖齡即位的朱翊鈞。但是在明朝的中後期,權臣之間互相碾壓,爭奪權力是非常嚴重的,張居正為了奪得權力早就開始密謀。

為了能夠趕走第一號託孤重臣高拱,張居中採取了曲意逢迎,暗度陳倉的計謀。表面上和高拱關係不錯,實則背地裡和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來往密切。

經過一番運作,高拱被小皇帝免職,另一重臣高儀也驚懼而死,張居中不僅得到了重用,還成為了大明朝內閣首輔,真可謂是一人之下。

張居中搞走了政敵之後,就在小皇帝的支援下開始了治國理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進行改革。考成法、一條鞭法都是改革中重要的措施。

經過十年的時間,國家總算治理的有模有樣,一轉前朝頹勢。但是,小皇帝把國家大事全都託付給張居正,終於還是把他給累病了,最終於1582年病逝。

大明皇帝朱翊鈞,三十年間不曾上朝議事,但是朝廷依然運轉如常!

二、

短暫的作為

張居正病逝後,皇帝朱翊鈞親政。經過十年左右的學習,年輕的皇帝也想要有一番作為。其中,最主要的功績就是舉行萬曆三大徵。

萬曆三大徵包括朝鮮之役、寧夏之役、播州之役,最終都以勝利告終。

1、朝鮮之役

這其實應當算作是第一次“援朝戰爭”,起因是因為日本豐臣秀吉派兵進攻朝鮮,明朝在朝鮮官方的懇求下入朝作戰。戰爭斷斷續續打了很長時間,最終以明朝聯軍獲勝結束。

2、寧夏之役

寧夏在明朝的時候位於邊境,屬於邊防重鎮,但是哱拜卻在此叛亂,一時間攪得是西北震動。後來明廷派軍圍剿,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平息。

3、播州之役

播州位於西南地區,當時實行的是土司制度,也就是說朝廷任命當地的人進行統治,這播州的“土皇帝”就是楊應龍。後來楊應龍聚眾造反,明廷出兵進擊,終於平定,並將播州一分為二。

大明皇帝朱翊鈞,三十年間不曾上朝議事,但是朝廷依然運轉如常!

三、

不再上朝

從1586年開始,萬曆皇帝朱翊鈞基本就不上朝了,整日沉湎溫柔鄉,搞得身體也是一日不如一日。直到他去世,差不多三十年沒有上朝。

那麼,大明皇帝朱翊鈞,三十年間不曾上朝議事,但是朝廷依然運轉如常的原因是什麼?

1、不上朝不代表不辦事

其實朝會這種事情,去不去真沒什麼所謂,就跟開會一樣,沒什麼用。朱翊鈞雖然不上朝,但是一些大事該怎麼辦他還是會吩咐下去,正好沒人跟他在朝廷上抬槓,效率可謂奇高。

2、不上朝也能控群臣

明朝的文臣很有一種和皇帝分權的姿態,尤其是內閣首輔權力非常大,甚至比之先前的宰相。但是託孤三巨頭都被搞掉了,剩下的一群大臣雖然黨派林立,政見不合,但是也難以搞出大的么蛾子。

當然,萬曆皇帝不上朝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貪杯好酒,加上自己腿還有點兒殘疾等。但是不上朝也無所謂,朝廷畢竟運轉,只是少了酸溜溜的文官面紅耳赤的大吵大鬧罷了。

大明皇帝朱翊鈞,三十年間不曾上朝議事,但是朝廷依然運轉如常!

四、

最後沒辦成的事情——薩爾滸之戰

前文我們說過,萬曆皇帝雖然不上朝,但是朝廷大事還是在處理的,國家也沒有出現什麼特別混亂的情況。

但是,到了晚年,後金崛起,這對於明朝來說可是致命威脅。萬曆皇帝終於派兵進攻,結果呢,不僅沒有勝利,反而大敗。從此後金崛起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籌集軍費,朱翊鈞又來了一個三餉加派,結果大明內部百姓也非常不滿,人民也捲入造反洪流。面對如此江河日下,內憂外患的情況,朱翊鈞自己也心情低落,鬱鬱寡歡,乾脆破罐子破摔。

由於國家大事基本沒有什麼解決良策,只能放任形骸,終於還是把自己搞了一個身體透支,於1620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