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為民的清官海瑞為何被集體抵制?歷史專家:清官不等於好官

自洪武建國以來,明王朝穩健行走了兩百年,沿著歷史的軌跡步入了晚年。在這個關鍵節點,朝中出現了兩位名垂青史的官員,一位是大興改革的張居正,一位是以清廉著稱的海瑞。

張居正在世的時候,用強硬手段對財政、軍事、吏治進行了雷厲風行的改革,尤以在財政方面推行的“一條鞭法”著稱。“一條鞭法”並不是張居正提出的,但卻是他首次在全國推行。此舉不僅大大簡化了稅制,方便徵收稅款;還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一心為民的清官海瑞為何被集體抵制?歷史專家:清官不等於好官

張居正是一個能力卓絕、能幹實事的官員,在世的時候包括萬曆皇帝在內的所有人都對他少有異議(除了一兩次重大人事任免之外)。但在張居正去世之後,情況卻馬上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張居正去世之後,萬曆皇帝忽然發現,一直嚴厲教導自己的張居正似乎並不像自己想象中那麼廉潔公正;於是下了一道重新丈量全國土地的詔書,拉開了倒張序幕。在張居正去世半年之後,他就被蓋棺定論為接受賄賂、放縱奴僕欺壓百姓、賣官鬻爵、結黨營私、妄圖把持朝廷的欺君毒民的居心叵測之人。

且不說張居正是否居心叵測,但能確定的是他在私德方面確實存在問題。張居正死後不久,萬曆皇帝便發現張居正私生活非常奢靡——他不僅積斂了無數珍奇古玩,還蓄養了許多絕色佳人。張先生原來是一個這樣的人,那一刻,年輕的萬曆皇帝想必非常失望。

一心為民的清官海瑞為何被集體抵制?歷史專家:清官不等於好官

張居正的行為完全不符合君子之道,不符合明朝對官員的基本要求,倒張也就自然而然了。不過,另一位名臣海瑞,在私德方面不存在任何問題。史家對他的蓋棺定論是:

盡忠如螻蟻,盡孝似禽獸

海瑞一心為民、憂國親民、不畏權貴、為官清廉,被稱為“海青天”。無論是在他生前還是死後,都有很多人想要弄倒他。他本身官也不是特別大,巔峰時期也不過是二品的巡撫。但是,就是沒有人能弄倒海瑞。因為海瑞跟張居正不一樣,張居正表裡不一,但海瑞卻是真正的一心為民、不畏權貴、敢於死諫、公正廉潔。

一心為民的清官海瑞為何被集體抵制?歷史專家:清官不等於好官

自洪武開國以來,本朝的官員待遇普遍非常低,以至於不得不依靠“常例”之類的收入維持生計。海瑞當縣令以來,就主動廢除了自己的“常例”並一切灰色收入。他吃的是粗米飯,穿的是粗布麻衣,蔬菜是自己種的,很少買肉。等到他死去之後,人們發現他比一般的窮書生還窮,只有一張葛布帳子和一個破竹箱,也沒留下錢辦喪事。

海瑞自身如此節儉,對上面和下面的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下面的人戰戰兢兢害怕被海瑞查處,上面的人從海瑞這裡撈不到油水。因此,海瑞每到一個地方,當地的官員就巴不得他被調走。到了京城之後,同樣如此。這是因為實在無法從海瑞身上挑到毛病,弄不倒他就只能弄他走了。

比如海瑞在淳安任上時,總督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時作威作福,海瑞絲毫不看胡宗憲的面子,沒收了他帶的幾千兩銀子。海瑞說:胡總督巡視時,曾命令路過的地方不許鋪張,現在這個人如此鋪張,一定不是胡公子。胡宗憲吃了這個啞巴虧,多少有些懷恨在心,想治一治海瑞。

一心為民的清官海瑞為何被集體抵制?歷史專家:清官不等於好官

海瑞自幼喪父,由母親一手拉扯大,對母親孝順得不得了。有一次,胡宗憲聽說海瑞母親要過生日了,便想從這個事中挑挑海瑞的毛病。結果,胡宗憲派人一打聽,才發現海瑞不過是買了兩斤豬肉給老母親過壽。當然,官員們依然有辦法對付他,彈劾不了就想辦法讓他升官離任,給他一些沒有實權的位置。

海瑞不僅無比廉潔,還做了很多實事。其實這也很好理解,他做官時比不做官時還窮,之所以要做官,為的就是給百姓幹實事。

海瑞在淳安知縣任上時,清理積案,平反冤獄,在整個嚴州府都有盛名。當時嚴州府各縣遇有疑難案件,一般都會選擇送到淳安縣處理。海瑞在興國知縣任上時,懲處了兵部尚書張鰲的侄子張魁、張豹。當時他們以買木材為名,到處坑蒙拐騙,但官員們都不敢懲處他們。

一心為民的清官海瑞為何被集體抵制?歷史專家:清官不等於好官

海瑞在應天巡撫任上時,發現當地夏、秋兩個季節雨水很多,致使田地被淹、糧米漲價,於是海瑞疏浚了淞江和白河,使百姓得到實惠。此外,海瑞還全力摧毀豪強勢力,推行“一條鞭法”,安撫窮困百姓,使窮人收回被豪強傾吞的土地。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海瑞這樣一位堪稱模範的官員,雖然很難讓對手找到槽點,但卻也沒有什麼朋友。事實上,在他生前,朝中也幾乎沒有人以他為榜樣,大家對他的態度與其說是敬重,倒不如說是害怕,而且是那種帶有嫌棄意味的害怕。包括曾被他死諫的嘉靖皇帝,他雖然沒有殺海瑞,但一直把海瑞關在大牢中,直到駕崩。

一心為民的清官海瑞為何被集體抵制?歷史專家:清官不等於好官

後世的歷史學家,大多也只是稱道海瑞的清廉,而少有人說他是一個值得世人效仿的好官或能臣。在《萬曆十五年》中,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用了一章的篇幅講海瑞,塑造了一個極具戲劇張力的海瑞形象,非常具有歷史厚重感。

但黃仁宇並沒有稱海瑞為模範官僚,而是稱他為“

古怪的模範官僚

”。我們知道,模範本身應當是正統的,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在這之前加個“古怪”,味道就完全變了。海瑞是一個奇葩,難道大家也要跟著他成為奇葩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此,海瑞實在稱不上模範,只是一個空架子,一塊貞節牌坊。

一心為民的清官海瑞為何被集體抵制?歷史專家:清官不等於好官

海瑞是當仁不讓的清官,但清官並不意味著好官。海瑞幹了一些實事,但這些實事卻沒有長久地發揮作用,作用僅限於他在那個地方的時候。對此,黃仁宇先生是這樣說的:

海瑞的信條和個性使被人遺棄,沒有人按照他的榜樣辦事。他的一生體現了一個讀書人服務於公眾而犧牲自己的精神,但這種精神的實際作用卻微乎其微。他可以和舞臺上的英雄一樣,在情緒上激動大多數的觀眾;但是,人們評論他的具體措施時,卻不會有太大分歧。他的所作所為無法被接受為全體文官的辦事制度

事實上,海瑞的每一項主張, 每一個行動,都使朝中同僚感到無比緊張,他們不得不處處防著他,躲著他,繼而結成同盟對付他。而在海瑞去世之後,滿朝同僚中只有極少數人感到可惜,大多數人是感到鬆了一口氣,終於可以不再見到他了。

一心為民的清官海瑞為何被集體抵制?歷史專家:清官不等於好官

這充分說明,作為一個管理者,過分嚴格要求自己,又希望別人跟自己一樣,這是行不通的。就好像有的領導每天自己工作十幾個小時,只休息四五個小時,也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別人,怎麼行得通呢?

對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海瑞比作屈原,不能簡單地說一句“舉世皆醉他獨醒”。因為海瑞那種苦行僧式的做法,多少有點違揹人性。明朝官員的俸祿極低,低到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這從海瑞本人的事例中就可以看出,他極端節儉,又沒有子女,曾經拿過二品和三品俸祿,但死去後連喪葬費都不夠。其他的低階官員,如果只靠俸祿,那就更慘了。

洪武皇帝朱元璋將官員的俸祿定得如此之低,其實是在逼大家貪汙。因此,雖然朱元璋制定了非常嚴苛的制度懲處貪汙,但貪汙之風在明初就氾濫成災了。海瑞沒有意識到一切的根源並不是大家的道德敗壞了,而是整個制度存在問題。他寄希望於將一切恢復到洪武初期的樣子,甚至要恢復殘忍的“剝皮食草”之刑。海瑞完全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對抗的是什麼。

一心為民的清官海瑞為何被集體抵制?歷史專家:清官不等於好官

海瑞的另一大壯舉是將被豪強侵吞的土地還給窮人,但其實取得的成效也非常微弱。當時的社會中並沒有信用借貸機構,每個人有了錢後都可能會將錢借給別人,抵押物是土地,回報則是高利率,這就註定了民間土地要被不斷傾吞。

海瑞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卻沒有意識到,剝削是一種延綿數千年的社會現象,到了明朝時更是成了上層家庭經濟的基礎。對此,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中這樣評價道:

海瑞捲入大量的紛爭之中,孤軍奮鬥,遂使自己陷於不能自主之境。以個人力量對抗強大的社會力量,加之在具體處理訴訟的時候又過於自信,既沒有對地方情形做周密的考察,也沒有宣佈法律準則,更沒有建立專門的機構以做出公正的裁決,他的失敗是註定的

這樣看待海瑞,似乎缺乏歷史的同情,有點站著說話不嫌腰疼。但對我們來說,黃仁宇的這些觀點無疑打開了一扇大門——從人性的角度,從社會風氣的角度看待歷史。這一點對許多歷史學者產生了重要影響,比如易中天。易中天曾直言:《

易中天品三國》就是受了黃仁宇的影響,當時看了《萬曆十五年》後非常驚詫,“啊,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寫”

一心為民的清官海瑞為何被集體抵制?歷史專家:清官不等於好官

就我個人的閱讀經驗而言,《萬曆十五年》實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發人深省的好書。它不僅講述將明末的那段歷史講得非常有趣,不僅刻畫了萬曆皇帝、張居正、海瑞、申時行、戚繼光、李贄等人的歷史形象,更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看待歷史及歷史人物的新視角,並能夠真真切切地使我們從歷史中汲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