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龍鄉】水洗《澶淵之盟》之六:一位澶州人

瞭解濮陽文化 一定

【文化龍鄉】水洗《澶淵之盟》之六:一位澶州人

關注我喲

☀ 定期推送厚重濮陽、文化新看點、濮陽人物、歷史點滴、圖說龍鄉等諸多優質內容,專業微信平臺、特色文化內涵!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本站出品

必是精品

1

文化龍鄉

文化龍鄉

歷史溯源

一一在宋遼澶淵之盟的功臣中,歷來是“萊公數第一”,而另一個露足臉的無疑是曹利用。我們今天不說寇萊公也不談曹利用,而是談談一位澶州人,他雖名不見經傳,但是一位有血有肉,並在澶淵之盟中功不可沒的人物,他與遼國大將蕭撻凜的死或有至關緊要的聯絡。

【文化龍鄉】水洗《澶淵之盟》之六:一位澶州人

一一宋朝大科學家沈括,我們都不陌生,在他所著的《長興集》卷十三中有一篇《張中允墓誌銘》,銘中寫道:“

君諱牧,字養正,其先河東人。劉繼元之亡河東,乃來居澶州。曾王父某,王父某,父皓,至是始仕,卒於東頭供奉官。君少強學,為進士,未達,以父勲, 起為三班借職監澶州竹木務,遷奉職監德州德平酒務,以其素學,不樂以武用。

”透過這一段文字我們瞭解到墓主的名字叫張牧,祖上是河東人,是在宋太祖滅了北漢劉繼元后,依據晉人南遷的政策來到的澶州。張家第一代居官是從他的父親張皓開始的,而張牧的官是靠父親的恩蔭得來的。

一一那麼我們今天說的這個澶州人是誰呢?他就是張牧的父親張皓。張皓的名字不僅在沈括的《長興集》、《夢溪筆談·補談》中出現過,還出現在《續資治通鑑》和《大宋詔令集》等書中。

一一張皓的“發跡”是從參軍開始的,他在軍隊中混到了中下級軍官,如果不是“攤上大事了”也不會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文化龍鄉】水洗《澶淵之盟》之六:一位澶州人

一一張皓在宋景德元年宋遼和談遇到不暢的時候才出場的。當時,在遼國南院大王善補向遼主稟報大宋傳信想要和談,並且得到許和後,王繼忠卻盼不來宋使曹利用,不知所蹤。於是,又向石普傳信催促。這時石普就派指揮使張皓從貝州去宋真宗行營,但一出城就被遼軍所獲,這時的和談已公開,張皓就向遼兵說了自己的任務,於是遼兵就把他帶到了蕭太后與遼聖宗處,“遼主及太后引皓至車帳前,問勞久之”。然後讓張皓到大名去,督促曹利用前來,於是“閫令抵天雄,以詔促曹利用”。張皓從遼營到了大名,見到曹利用,但“王欽若等疑不敢遣”,結果“皓獨還遼營”。在遼軍中“遼太后賜皓袍帶,館設加等,使繼忠具奏,且請自澶州別遣使,速議和好事。”

【文化龍鄉】水洗《澶淵之盟》之六:一位澶州人

一一在督促曹利用和談未果的前提下,張皓揮馬南下,直奔澶州,此時的張皓應該心潮澎湃,因為曹利用畏敵不敢出城,自己可以替代充作和談使臣。於是就有了張皓帶著自己的九歲孩子(即張牧)去見宋真宗,

“入辭手稚子,以見曰:‘以此累陛下,臣不操質歸,死不復入白溝矣。’”

而恰因為這點,史學界有人認為,張皓從貝州來怎麼可能帶著九歲的孩子呢?又怎麼可能說“死不復入白溝”呢?對這些問題,其實很簡單,第一是因為張皓是澶州人,作為在外打仗的軍官,把家安在澶州城內很正常,從大名取道去宋真宗的行在,必然要路過澶州,自己作為一個小小軍官,生死一瞬間,在兩國交兵的關鍵當口,必然會想到自己孩子的出路。第二個問題是“白溝”,而在澶州的北面也有個白溝,但不是遼宋邊界河北的白溝,作為澶州人的張皓也應該知道這個白溝。在漢獻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率軍渡黃河,進攻袁紹餘部,於今淇、浚一帶的淇水入河處築枋堰,“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

一一張皓見到宋真宗時,鑾駕才到韋城,這也在宋真宗給王繼忠的回詔中得以佐證:

今張皓到闕,再覽卿奏,果稱天雄軍以未奉詔旨,尚且稽留,今再降詔命,令皓寄去勾取,候利用才到大遼,可命赴闕。

【文化龍鄉】水洗《澶淵之盟》之六:一位澶州人

一一張皓在宋真宗處並未得到使臣的任命,而是以傳旨的身份,去大名命令曹利用前去和談,這也是導致其後來功勞被埋沒的原因之一。

一一張皓到了天雄軍(大名)後,“始時與曹太師俱出大名,解鞍寢其上,枕之以股曰:與子為昆弟,死生無相忘。”雖然曹利用與張皓同去和談,還信誓旦旦地說“與子為昆弟,死生無相忘”,結果曹利用後貴為太師,而張皓卻止步於左侍禁,一個八品小官,所以說僅僅是“利用”而已。

【文化龍鄉】水洗《澶淵之盟》之六:一位澶州人

一一而時間到了1008年,宋真宗泰山封禪路過濮州,當時張皓在濮州做都監,乘機得見宋真宗,“上記其人,曰:汝尚復爾耶,比吾還,可即乘傳”。按說這次該轉運了,但是未等到提拔,轉任華州都監時,死到了任上。後來,陝西都轉運使蔣穎叔及郡守“追訟其功”,結果宋真宗“詔錄其一子”,這就是張牧。

一一在《張中允墓誌銘》中還提到了遼國大將蕭撻凜的死與張皓有關,但由於作者沈括與張皓的特殊關係,史界多不採用。這一點在蕭撻凜之死的篇章再議。

一一有人會問了,沈括與張皓啥關係?沈括是張皓孫子張芻的女婿,你說關係特殊不。雖然張牧一直做個小官,沒啥大的表現,而他的長子張芻卻不同凡響,官做到了淮南轉運使,後歷知數州。在宋神宗熙寧七年八月,還被遣去契丹賀遼主生辰、正旦。並且與“三蘇”中的蘇轍關係不錯,以至於蘇轍還寫了《次韻張芻諫議燕集》、《代張芻諫議南京謝表》等文章。而就在張芻任淮南轉運使時,對沈括非常賞識,並且在沈括喪妻後又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沈括做續。可是這一舉動,卻讓沈括家裡出了個“河東獅吼”,這是後話。

植根濮陽文化,學文化、聊文化、品文化。

深耕龍鄉故事,看故事、聽故事、寫故事。

【文化龍鄉】水洗《澶淵之盟》之六:一位澶州人

【文化龍鄉】水洗《澶淵之盟》之六:一位澶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