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才子蘇軾,為何在才華上不亞於蘇軾?只因他有一個致命弱點!

北宋大才子蘇軾,為何在才華上不亞於蘇軾?只因他有一個致命弱點!

大宋最耀眼的一顆新星毫無疑問是蘇軾。

從出道就獲得了世人的讚揚和喜愛。

他詩、詞、賦、散文、書法、繪畫、美食世人都為之瘋狂,喜歡得越多,說的也多,總覺得天底下最全能的人就是這個身材胖胖,心胸豁達、又能風流的大才子。

其實這只是一種誤區,如果你細心的研讀北宋的歷史,你將會發現,在才華上,有一個人不亞於蘇軾,甚至在全能這個字眼上,他是超越蘇軾的。

他的人生,除了當官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之外,其他的只要他想學,基本上想學啥就能學會啥,而且還能學精通。《宋史》上說 “

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

英國著名的科學家李約瑟直接將他定位中國古代科學史上的座標軸。

這個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叫沈括——大宋的頭號學霸。

公元(1031年),沈括出生於浙江錢塘(今杭州市)沈氏家族,這是一個靠學問和做官聞名錢塘的大家族,祖父沈曾慶曾任大理寺丞,父親沈周、伯父沈同均為進士。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裡,沒點天賦根本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這家人。

所幸,沈括具備了這個天賦。自幼勤奮好學,十四歲就讀完了家裡的藏書,如果還有什麼不完美的。

只有一點,缺少體育鍛煉,身體總是帶著幾分病態,所以吃藥成了一種病態。和我們純粹的吃藥不同,沈括是一邊吃藥調理身體,一邊學習醫學知識,活生生把自己學成了一個醫學大家,並留下兩本醫藥學著作《良方》和《靈苑方》(早佚),本著為病人負責的精神,沈括收方必

"目睹其驗"

,並將實物與文獻對證,對藥物名稱和功效進行考證,糾正其中的錯誤。

什麼叫學霸,這應該就是了。

19歲那年,老爹被調到外地上班,沈括被送到了舅舅許洞家裡寄宿,得知舅舅是一位軍事發燒友,家裡收藏了許多的軍事書籍,本著打發時間的意思,沈括開始學習兵法,一來二去將一干兵法背得溜溜熟,順帶發表了兩篇軍事論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20歲他以父蔭做了官,去了海州沭陽縣做了縣長秘書,這段時間,人家搞業績,他搞學習,短短几個月,將海州沭陽縣水利、農耕,以及基礎的經濟學常識學了一個遍。

不等人家給他留下“不務正業”的評語,他直接打了辭職報告,理由很充分:“對不起,我要高考。”

公元1063年,32歲的他高考成功,兩年之後被分配到首都,開啟了屬於他的人生座標。

根據後人的統計,沈括在自己的學問生涯裡至少給後人在這幾個方面留下了突出的貢獻。

天文方面

:透過研究,提出了“十二氣歷”,這比類似的英國蕭伯納歷早了800多年,順道還改良渾儀、圭表等天文觀測儀器,動手能力強得嚇人。

水利方面

:公元1072年,44歲的沈括主持了汴河的水利建設。為了治理汴河,他親自測量了汴河下游從開封到泗州淮河岸共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勢。他採用“分層築堰法”,測得開封和泗州之間地勢高度相差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這種地形測量法,是把汴渠分成許多段,分層築成臺階形的堤堰,引水灌注入內,然後逐級測量各段水面,累計各段方面的差,總和就是開封和泗州間“地勢高下之實”。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一個創舉。僅僅四五年時間裡,就取得引水淤田一萬七千多頃的顯著成績。在對地勢高度計算時,其單位竟細到了寸分, 讓世界為之驚歎。

物理方面

:透過研究,發現了凹面鏡成像的原理,總結出,用凹面鏡照物,中間有一被稱作“礙”的點(即現在所說的焦點),物在此點之內,成正像;在此點上,不成像;在此點之外,成倒像。

數學方面:

首創“隙積術”和“會圓術”,第一個利用弦、矢求出了孤長的近似值。這一方法的創立,不僅促進了平面幾何的發展,而且在天文計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為中國球面三角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地質地理方面

:

他首創地形高程測量法,還採用木刻立體地形圖,這種立體地圖比西方早700多年。

化學方面

:

他發明了石油,並且根據石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的特徵將其命名,並描述了陝北富縣、延安一帶石油的性質和產狀後提出“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的科學論斷,並且預言“此物後必大行於世”。

醫學方面就不說了。

軍事方面:

與副使種諤守邊抵禦西復,大力充實邊防力量,打敗蕃兵,擊退西夏,還拿下浮圖等地,取得“靈武之役”的大勝。

經濟方面:

提出“錢利於流”理論,主張加速貨幣流通,透過貨幣在流透過程中的增值來達到穩定幣值的目的。還主張根據貿易順差和逆差,調節貿易額來達到穩定貨幣的目的。

音樂方面:

留下了《樂論》、《樂器圖》、《三樂譜》、《樂律》等著作,並且對古代音樂的音階理論、調式結構、演奏形式、樂器製作有非常詳細的介紹。

發明方面:

他詳細記述了布衣畢昇發明活泥字印刷術的全過程及字印的下落,比德國人戈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400多年。

兵器方面:

提出“弓有六善”的觀點,讓北宋的兵器可以批次生產。

建築方面:

第一時間記錄了能工巧匠喻皓的高超建築技術,尤其是摘抄了其著作《木經》的部分內容,為中國建築科技史留下了極為寶貴的史料。

地圖學方面:

沈括視察河北邊防的時候,他曾經把所考察的山川、道路和地形,在木板上製成立體地理模型,呈現給神宗,這是中國地圖史上木質地形圖的第一次明確記載,比瑞士十八世紀出現的地理模型圖早七百年。

按說有這些驚人的成就,沈括應該可以自豪的躺在沙發椅上喝著奶茶,吹著海風,打著飽隔笑看身後的同事追趕的步伐,誰讓我這麼牛呢?

這麼說有些驕傲,但沈括有這個驕傲的資本,因為加在他頭上的各種家,大概有一萬多平方米

但沈括沒有這麼做,著作等身的他將目標看向了官場。

與自己的著作相比,這個似乎更有吸引力。

只可惜,官場既是個技術活也是一個理論活,除了要理論結合實際之外,還需要天賦。

很明顯,我們的學霸沈括沒這個天賦。

熙寧四年(1071年),沈括守喪期滿,進京述職,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器重,被任為檢正中書刑房公事。

因為王安石賞識,沈括得以巡察兩浙農田水利、出任三司使,掌管全國財政,地位、聲望與日俱增,大boss宋神宗和王安石也很滿意這位後輩的表現,無論誰看,他的未來不是夢。

就連沈括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再好的蜜月期,也有到頭的時候,打破這一切甜蜜的是沈括自己。因為他的靠山王安石失勢了。

北宋大才子蘇軾,為何在才華上不亞於蘇軾?只因他有一個致命弱點!

熙寧九年(1076)王安石變法失敗,一時牆倒眾人推,沈括也沒放過這個機會,他在第一時間以三司使的身份向宰相吳充上書,歷數新法的種種弊端,說到動情之處,還將王安石破口大罵了一番,最後痛哭流淚的贊成朝廷罷免王安石。

突如其來的一記悶棍,打得王安石措手不及。

原來這個是一個學術上的霸王,政務上的小人。

這樣的人我怎麼會用你?

這樣的事,沈括並不是第一次做。

只不過沒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許多人選擇了遺忘罷了。

早年沈括受命巡察兩浙農田水利,時蘇軾任杭州通判。沈括到了杭州,與蘇軾談論舊情,儘管蘇軾是反對王安石變法,但蘇軾對事不對人,所以並沒有因為沈括參與了王安石變法就不來往。

得知沈括前來,蘇軾很爽快的接待了沈括,二人都是文化人,把酒言歡,好不痛快。然而,蘇軾沒想到的是,這場酒局給自己帶來了一場幾乎滅頂的無妄之災。喝酒的時候,沈括得知蘇軾新寫了一首詩,便把其新作抄錄了一份,回到京師後,沈括就用附箋的方式,把認為是誹謗的詩句詳細的“註釋”,交給了皇帝,揭發蘇軾在詩文中“愚弄朝廷”、“無君臣之義”。

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李定上表彈劾蘇軾,“烏臺詩案”爆發。蘇軾就此涼涼。

後來兩人再次在潤州(今江蘇鎮江東)碰面,當時,蘇軾正在杭州任知州,沈括居然像個沒事人一樣,經常找蘇軾喝茶吃飯,還送了一塊好墨給蘇軾,弄得蘇軾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只好一邊接了墨,一邊用文字記錄了下來,怕到時候人家背後捅刀子好找點證據。

看似勝利的局面,其實已經敗了。

可惜的是學啥會啥的沈括並沒有看明白這一點。

這種毫無情誼,毫無底線的見風使舵的站隊行徑,並沒有贏得多少人的讚揚,同僚看不起,皇帝更是看不上,說了句 “始惡括之為人”。做官做到了這份上,結果可想而知,春風不再是春風而是換成了秋風。

沒有了王安石,沈括立馬發現,原來自己什麼也不是。

早就看不上沈括的御史的蔡確第一時間給宋神宗上了個摺子,說沈括看到王安石罷相,擔心政治風向有變,所以“前後反覆不同”,欲“依附大臣,巧為身謀”,力保自己處於不倒之地。

後來,大老闆宋神宗想起沈括的好,想要重用一下,蔡確再一次指責沈括“反覆無常、附會大臣,被貶不足一年,不宜擢升”,詔命又被撤回,對於這種背後捅刀子的人物,蔡老師一直是往死裡整。

另一位變法主要人物呂惠卿也看不上沈括,但凡是公開場合就大肆打擊沈括,弄得沈括的小人之名,天下人人皆知。

在各種輿論的壓力下,還沒來得及品嚐個鐘滋味的沈括最終從三司使任上,被貶為宣州知州。

這一次,徹底改變了沈括的人生,也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官場比起科學更難攻克,渾身才華的自己,並不適合這個圈子。

公平的來說,除了背後捅刀子這個人生汙點之外,沈括在官場上還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的。

公元1074年,遼國派使臣蕭禧出使宋朝,目的想趁著宋朝軍事力量不足,進一步侵佔宋朝土地,要求重新劃定邊界。

宋神宗派大臣跟蕭禧談判,雙方爭論了幾天,得出的結果是按照當初劃定的界限黃嵬山(在今山西原平西南,嵬音wéi)一帶三十里地方應該屬於遼朝。而宋朝這邊則說沒那麼多。

雙方你來我往爭地很厲害,一個想多佔土地,一個則不肯給。

眼看就要打起來了,這個時候,沈括站出來了。

早就知道遼國意思的沈括沒有參與這場爭論,而是第一時間扎進了大宋檔案庫,從厚厚的歷史檔案之中找到了當年簽訂合同時留下的白紙黑字,黃嵬山(在今山西原平西南,嵬音wéi)一帶三十里地方不是屬於遼國,而是屬於大宋。

得知這個訊息,宋神宗聽了很高興,就要沈括畫成地圖送給蕭禧看,蕭禧才沒話說。

鑑於這次沈括良好的表現,宋神宗又派沈括出使上京(遼朝的京城,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南),臨走之時,宋神宗召見沈括,問他,萬一遼國不信守承諾,對使者動粗,你怎麼辦?沈括斬釘截鐵地答道:“

臣以死任之。

到了上京,遼朝派宰相楊益戒跟沈括談判邊界,對方不依不饒,提出了許多高難度的問題,沈括都一一作答,最後直接亮出了自己親自底線——寸土必守,寸土不讓,堅決守住自己國家的每一寸土地。

楊益戒一看沒有空子好鑽,就板起臉來蠻橫地說:“

數里之地不忍,終絕於好,孰利?

”(你們連這點土地都斤斤計較,難道想和我們斷絕眼下良好的關係麼?)沈括不卑不亢,盯著對方的眼睛說道:“

今北朝利尺寸之土,棄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此遺直於我朝,非我朝之不利也。

”(今天你們因為這點土地,就丟掉先皇的信義,撕毀條約,對我朝用兵,你們這麼做,對我朝未必不利,因為我們大宋也不是吃素的。)

遼朝官員見沈括不卑不亢,怕鬧得太過分,對自己沒什麼好處,只好放棄了他們的無理要求。

沈括帶著隨員從遼朝回來,根據沿途地理形勢、風俗民情畫撰為《使契丹圖抄》,獻給宋神宗。宋神宗認為沈括立了功,拜他為翰林學士。

除了這次驚人的表現之外,最讓沈括得意的是自己抵禦了西夏。

公元1080年,沈括被朝廷派遣道了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主要任務是抵禦西夏。

到了延州,沈括以朝廷所賜之錢買酒,召集邊民子弟開展騎馬射箭活動,並親自給優勝者敬酒祝賀,邊境百姓群情踴躍。活動持續了一年,沈括從中選拔出精銳之士,充實到邊防部隊,延州軍隊的聲威遠超其他州府。

一年後,敵人數十萬大軍來攻,沈括與少將景思誼、屈理通力合作,玩了一把空城計,趁著敵人不知虛實,宋軍乘勢進攻,攻下磨崖寨,得男女萬人,牛羊三萬。

年底,得知朝廷有兵馬增援,沈括抓住時機,命部將在綏德城炫耀武力,聲稱宋廷已任命沈括兼領河東十二將的兵力,不日即興兵西討,嚇得西夏主帥連夜棄城而逃。沈括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浮圖、吳堡、義合。

看了這些亮瞎眼的表現,怎麼看沈括都是官場的寵兒,但這一手好牌,被他在打得稀亂。

性格上的缺陷,讓他在官場沉浮多年,非但沒得到自己想要的,反而遺下罵名。

皇帝不喜歡,同僚防備、職位難以提升,弄到最後,除了一身才華,竟誰也不待見他這個人。

數次的貶低,似乎也徹底消耗了他對官場的熱情,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政治生涯,甚至對從政萌生出一絲“悔意”。

北宋大才子蘇軾,為何在才華上不亞於蘇軾?只因他有一個致命弱點!

公元(1089年),沈括舉家搬遷至早年在潤州購置的夢溪園 ,在這裡他發現,院子裡的一切,宛如自己早年的夢境,一座小山,山上花木如錦,綠蔭成林,山下有一條小溪,流水潺潺,清沏見底,宛如人間仙境。

他將這一切當做是天意,概嘆道:“這才是我真正的歸宿呀”。於是出錢買下這個地方,在這個地方歸隱田園,寫下他平生所見所聞所疑所慮。這本書就是我們熟知的——《夢溪筆談》。

本書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鍊鋼鍊銅的方法等都做出了詳細的記錄與研究。

本著科學的態度,前後耗時7年才完成,因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看到這兒,我們可以說,宋代的人才的確是超一流的,他們很多人在一個領域裡超越沈括,但要玩綜合實力,沈括可以大聲的說,在哪個時代,他是獨孤求敗的存在。

說他是大宋的頭號學霸,一點意見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