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徐晃的治軍故事看,他為何能名列五子良將之一?

從徐晃的治軍故事看,他為何能名列五子良將之一?

從徐晃的治軍故事看,他為何能名列五子良將之一?

先說說徐晃其人

徐晃

是三國時,一位著名的曹魏將領,雖然名列“五子良將”之末,但好歹也是進了這個“曹魏名將列傳”的。還有名亞於徐晃的

朱靈

,他比徐晃加入曹操的團隊時間更早,卻還沒能進入“五子良將”的行列之中,如此比較,徐晃的軍事功績還是比朱靈強一些的。

從徐晃的治軍故事看,他為何能名列五子良將之一?

五子良將

陳壽在《三國志》中把張遼、

、于禁、樂進、徐晃五人併為一卷,評為“五子良將”。

在《三國志·徐晃傳》中記載,徐晃自建安初,離開楊奉,投奔許都朝廷之後,便隨曹操四處征戰,頗有戰功。他與其他將領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就是能替曹操出謀劃策。例如在平定河北和潼關之戰時,徐晃都能給出自己的建議,並得到曹操的認可,甚至可以說是曹操幕僚團隊的支援。

(204年)徐晃在平定河北時,勸曹操不要殺降,善待投降的易陽令韓範,以爭取更多冀州人的支援。

(211年)曹操在潼關與馬超對峙時,不敢強攻,一籌莫展,是徐晃提議改從蒲坂津渡河,佔領渭水北岸,一舉打破僵局,為渭南決戰奠定基礎。

還有徐晃的人生高光時刻,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襄樊之戰時。

當時關羽率軍北伐,曹仁等人不能抵擋,只能困守襄陽、樊城兩城,並等待救援。左將軍于禁率曹魏主力軍增援,反被關羽“水淹七軍”,一戰生擒,一時間,魏軍士氣低迷,關羽軍威震華夏,曹操都準備要讓漢天子劉協遷都跑路,以躲避關羽軍的鋒芒了。末了還是司馬懿和蔣濟力勸曹操堅持增援襄樊,並試圖與孫權達成同盟。

也就在這個危急關頭,徐晃奉命出征。要知道,之前于禁帶出去的精銳軍隊已經喪失殆盡,徐晃這次帶出徵的大多是新兵,什麼叫“臨危受命”?這就是“臨危受命”!

從徐晃的治軍故事看,他為何能名列五子良將之一?

電視劇《三國演義》關羽和徐晃見面

徐晃有條不紊地部署軍事方針,步步為營與關羽對抗,不急於求戰,而是在等待時機,終於徐晃趁著關羽得知孫權偷襲後方,軍心不穩時,發動進攻,一舉擊敗關羽軍,救出了曹仁等人。

徐晃治軍有方

徐晃治軍當然是有一套的,想想看,徐晃帶著新兵,在短時間裡擊敗訓練有素的關羽軍,這顯然與徐晃的治軍水平高是分不開的。

而且,在襄樊之戰結束後,曹操還親自抵達前線,慰問各將軍及各營參戰將士;當時很多軍營計程車兵聽說魏王曹操來了,於是大家一窩蜂地跑去圍觀,起鬨,唯獨徐晃的軍營整齊一致,士兵堅守崗位,原地待命。曹操見到如此一幕,不禁感慨:“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引用:

《三國志·徐晃傳》:(徐)晃振旅還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會。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曰:“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時諸軍皆集,太祖案行諸營,士卒鹹離陣觀,而晃軍營整齊,將士駐陳不動。太祖嘆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周亞夫是西漢名將,漢文帝視察各將軍軍營時,唯有周亞夫的軍營軍紀嚴肅,令漢文帝讚歎不已。

這個後續故事也正好解釋了,為何徐晃能帶新兵打勝仗,成為曹操口中的大功臣,原因就是徐晃治軍有方。

從徐晃的治軍故事看,他為何能名列五子良將之一?

電視劇《新三國》徐晃形象

在《太平御覽》中有一段《魏略》佚文,也是說徐晃治軍的故事。

引用:

《太平御覽·卷757·器物部二》引《魏略》:徐晃性嚴,驅使將士不得閒息。於時軍中為之語曰:“不得餉,屬徐晃”。晃聞此語,笑曰:“我槌破汝鎢錥耶?”

這段內容是說:徐晃治軍嚴厲,驅使將士不能休息,當時軍營中有人評價徐晃:“不得餉,屬徐晃”,徐晃聽說後,笑著反問道:“我錘破了你的湯罐嗎?”

這個故事本來就是說徐晃治軍的事蹟,卻被人曲解為徐晃“

貪汙軍餉,不得人心

”,這顯然又是一個不懂裝懂的誤會了。究其根源,是有人認為“不得餉”的“餉”是軍餉,是財物的意思,“不得餉”就是徐晃剋扣將士的軍餉。

其實,在原文中的“鎢錥”是“湯罐”的意思,“我錘破了你的湯罐嗎?”——徐晃如此說,是為自己辯解:是我讓你吃不了飯嗎?

如此,“不得餉”中的“餉”也是跟食物有關,而不是跟財物有關的“軍餉”。

原文是說:徐晃的軍士忙的沒時間休息,也沒時間吃飯,所以軍士抱怨沒飯吃,或沒時間吃飯。到底還是對他的治軍過嚴不滿嘛,吐槽一下也實屬正常。

徐晃與其他名將之比較

曹操麾下的名將,早期有

于禁

樂進

,這兩位都是從曹操起兵後不久便加入,是最早一批跟隨曹操的“從龍之臣”,所以曹操對他們信賴有加。

于禁和樂進,在曹操後期拜將時,分別被拜為左、右將軍。

但是不久後樂進因病逝世,所以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順理成章地成為第一批增援軍隊的主將。

從徐晃的治軍故事看,他為何能名列五子良將之一?

電視劇《三國演義》樂進形象

在曹操討伐徐州時期(193-194),袁紹派部將

朱靈

增援曹操,戰後,朱靈並沒有迴歸袁紹,而繼續成為曹操的部將。但是朱靈這個人在《魏書》是有傳記的,在《三國志》中,陳壽卻沒有給他立傳,裴松之倒是補了《魏書·朱靈傳》兩個故事。而在《三國志·于禁傳》中,陳壽還記載了一個“曹操讓于禁奪朱靈軍權”的故事,如此看來,朱靈在後期並沒有得到曹操信任,甚至被打壓,這似乎也說明了,他為何沒有被列為五子良將之一的原因。

如前文所說,徐晃是在建安初加入曹操陣營的。

當時

徐晃

是白波將楊奉的部將,在曹操與楊奉的爭鬥中,徐晃向曹操投降,可以說,他是降將。而後加入曹操陣營的張遼、張郃也是如此。張遼是在建安三年(198年),呂布被擊敗後,張遼加入曹操陣營;張郃是在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末,背叛袁紹,率軍投奔曹操。

他們三人在曹操麾下眾多將領中脫穎而出,就是打了不少勝仗,如此積累軍功。

張遼

最出名的戰事,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他和樂進,李典奉命駐守合肥城,孫權率十萬大軍進犯,張遼率八百死士,出城衝擊孫權軍營,如入無人之境,並斬殺孫權麾下兩將,嚇得孫權躲在一座小山丘上避難。一時,孫權軍士氣全無,只能匆匆退兵。

而在孫權退兵之際,張遼又率步騎兵出城追殺,這次衝擊,又把孫權麾下精銳全部剿滅,孫權本人都差點被生擒,從此之後,孫權對張遼十分畏懼。曹操聽聞張遼獲此大捷,又親自到戰場檢視,讚不絕口,等樂進逝世後,張遼便成為坐鎮合肥的首選將領。

從徐晃的治軍故事看,他為何能名列五子良將之一?

張遼雕像

在江南一帶,從此還有吳人用“遼來”之語嚇唬小孩子。曹丕稱帝后,孫權又準備北伐,聽聞張遼抱病坐鎮江北,仍然不忘叮囑諸位吳將:“張遼雖然病了,也不可輕視啊!”

再看

,在曹操奪下關中之後,張郃與徐晃都聽調於夏侯淵的指揮,在平定隴右馬超、韓遂、宋建等戰鬥中,張郃和徐晃都有功績。但是,張郃在夏侯淵的團隊中,顯然更有功績和地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侯淵在定軍山,被劉備軍將領黃忠斬殺,魏軍人心惶惶,在這個關頭,張郃被推舉為臨時新帥,穩定軍心,等待曹操的增援。徐晃則是承擔打通斜谷的重任,在馬鳴閣擊敗陳式十二營蜀軍,為曹操大軍順利進入漢中做準備。

曹操從漢中撤兵之後,張郃與徐晃都隨之返回關中,在襄樊戰場吃緊的關頭,曹操讓張郃留在關中,徐晃領兵出征,才給了徐晃一次展現自己軍事才能的機會。

曹丕繼承王位後,

張遼為前將軍,張郃為左將軍,徐晃為右將軍,朱靈為後將軍

,可以說,他們四位才成為曹魏帝國外姓將軍中的佼佼者。

如果論勇猛,張遼首當其中;論功績,張郃可能更多;朱靈的記載實在太少了,不好說,但就徐晃而言,他的才幹也不容小覷,出謀劃策,行軍作戰,治軍領兵,都無愧於五子良將之名。

◆  ◆  ◆  ◆  ◆

end

感謝閱讀

從徐晃的治軍故事看,他為何能名列五子良將之一?

從徐晃的治軍故事看,他為何能名列五子良將之一?

從徐晃的治軍故事看,他為何能名列五子良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