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十四 漢孝武太始元-三年——白話資治通鑑

世宗孝武皇帝太始元年乙酉、西元前96年

春,正月,公孫敖坐妻巫蠱要斬。

譯:

春季,正月,公孫敖因其妻以『巫蠱』害人而被腰斬。

評:

巫蠱向來是朝廷所嚴厲打擊的,後來漢朝還因為巫蠱而掀起一場大禍。

徙郡國豪桀於茂陵。

譯:

漢武帝強迫各郡、國的富豪和有權勢的人遷居茂陵漢武帝的陵寢,位於今陝西興平市。

評:

這也是加強中央集權的舉措之一,當時各地富家大族依仗自己的權勢橫行不法,將他們遷至首都附近,便於控制。

夏,六月,赦天下。

譯:

夏季,六月,大赦天下。

是歲,匈奴且侯單于死;有兩子,長為左賢王,次為左大將。左賢王未至,貴人以為有病,更立左大將為單于。左賢王聞之,不敢進;左大將使人召左賢王而讓位焉。左賢王辭以病,左大將不聽,謂曰:『即不幸死,傳之於我。』左賢王許之,遂立,為孤鹿姑單于;以左大將為左賢王。數年,病死;其子先賢撣不得代,更以為日逐王。單于自以其子為左賢王。

譯:

這一年,匈奴且侯單于去世。且侯有兩個兒子,長子為左賢王,次子為左大將。且侯死後,左賢王沒有及時趕到,匈奴貴族們認為左賢王有病,改立左大將為單于。左賢王聽說後,不敢前來王庭。左大將派人將左賢王召來,讓位給他。左賢王以自己有病為理由推辭不受,左大將不聽,對他說:『如果你不幸死去,再傳位給我。』左賢王這才答應,即單于位,稱為孤鹿姑單于。封左大將為左賢王。幾年後,左賢王病死,其子先賢撣未繼承左賢王之位,所以改封為日逐王。單于封自己的兒子為左賢王。

評:

當初接受別人讓位時,說得好聽,什麼我百年之後把位子還給你啊之類的話。實際上真正當上了君主,誰不想傳給自己的兒子,而要還回去呢?所以父死子繼是世襲制中最穩定的,因為這種制度最符合人之常情。

世宗孝武皇帝太始二年丙戍、西元前95年

春,正月,上行幸回中。

譯:

春季,正月,漢武帝巡遊回中位於今陝西隴縣。

杜周卒,光祿大夫暴勝之為御史大夫。

譯:

杜周去世,漢武帝任命光祿大夫皇帝的顧問暴勝之為御史大夫。

秋,旱。

譯:

秋季,乾旱。

趙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涇水,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頃,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饒。

譯:

趙國封國都城位於今河北邯鄲市中大夫輔佐諸侯王的官白公奏請朝廷,從谷口位於今陝西淳化縣西北至櫟陽位於今陝西西安市閻良區挖了一條長二百里的引水渠,將涇河水引到渭河中部地區,使四千五百餘頃農田得到灌溉,因此命名為白渠。當地百姓因白渠而大大受益。

評:

白渠的建成使涇陽、三原一帶的大片土地,在改善土肥條件,促進生產發展,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廣大群眾對白公也深為愛戴,並編成歌謠廣為傳頌:『田於何所,池陽穀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臿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鬥。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記載於【漢書·溝恤志】,可見人民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以後白渠與鄭國渠合稱為鄭白渠。

世宗孝武皇帝太始三年丁亥、西元前94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宮。二月,幸東海,獲赤雁。幸琅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而還。

譯:

春季,正月,漢武帝前往甘泉宮。二月,巡遊東海郡治所位於今山東郯城縣,捉到一隻赤色大雁。又巡遊琅邪郡治所位於今山東諸城市,在成山拜日,並登上之罘fu二聲山位於今山東煙臺市外海上的之罘島,然後乘船在海上巡遊後返回長安西漢都城,今陝西西安市。

評:

漢朝尚火德,能捉到罕見的赤色大雁是祥瑞的象徵。

是歲,皇子弗陵生。弗陵母曰河間趙婕妤,居鉤弋宮,任身十四月而生。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

譯:

這一年,皇子劉弗陵出生。劉弗陵的母親是河間國封國都城位於今河北獻縣人,姓趙,受封為婕音捷妤音迂,住在鉤弋音易宮,懷孕十四個月後生劉弗陵。漢武帝說:『聽說當年堯帝是十四十四個月才出生的,如今趙生這個孩子也是如此。』於是下令將鉤弋宮宮門改稱堯母門。

評:

漢武帝這一做法非常不合適,堯是上古時的一位帝王,把鉤弋宮宮門改成堯母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漢武帝想廢掉太子劉據,立劉弗陵為太子。即使漢武帝本人不是這個意思,下面那些揣摩上意的人也會往這方面聯想。他們為了迎合漢武帝的心思,也便於向未來的新皇帝邀功,就會對太子下黑手。接下來那一場令太子和皇后慘死的巫蠱之禍,和漢武帝的這個行為有很大關係。所以說,身為皇帝,言行一定要慎重。不能隨心所欲,高興幹啥就幹啥。很可能自己一個無意的行為就會引起大的風波,所謂『金口玉言』指的就是這個。

臣光曰:為人君者,動靜舉措不可不慎,發於中必形於外,天下無不知之。當是時也,皇后、太子皆無恙,而命鉤弋之門曰堯母,非名也。是以奸人逆探上意,知其奇愛少子,欲以為嗣,遂有危皇后、太子之心,卒成巫蠱之禍,悲夫!

譯:

臣司馬光曰:作為君主,每一動靜、措施都不能不慎重,內心想的事,外表必然會顯露出來,天下人都會知道。那時,皇后、太子全部安然健在,漢武帝卻下令將鉤弋宮門稱為堯母門,在名義上是不妥當的。正因為如此,才使奸猾之徒揣摩皇上的心意,認為他非常寵愛幼子,想立幼子為皇位繼承人,於是產生出危害皇后、太子之心,終於釀成巫蠱禍難,可悲啊!

趙人江充為水衡都尉。初,充為趙敬肅王客,得罪於太子丹,亡逃;詣闕告趙太子陰事,太子坐廢。上召允入見。充容貌魁岸,被服輕靡,上奇之;與語政事,大悅,由是有寵,拜為直指鏽衣使者,使督察貴戚、近臣逾侈者。充舉劾無所避,上以為忠直,所言皆中意。嘗從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車馬行馳道中,充以屬吏。太子聞之,使人謝充曰:『非愛車馬,誠不欲令上聞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寬之!』充不聽,遂白奏。上曰:『人臣當如是矣!』大見信用,威震京師。

譯:

趙國人江充被任命為水衡都尉掌管皇室財政的官。當初,江充本是趙敬肅王的門客,因為得罪了趙王太子劉丹,逃出趙國,來到朝廷告發了劉丹的隱私秘事,劉丹因此被廢除趙國太子之位。漢武帝召江充入宮見面,見他儀表堂堂,身體魁梧,衣著輕暖而華麗,暗中稱奇。與他談論一番政事後,漢武帝大為高興,從此對江充寵信,封其為直指繡衣使者負責監督地方官吏、捕盜的官,讓他督察皇親國戚、天子近臣中的違背體制、奢侈不法行為。江充檢舉參劾,毫無避諱,漢武帝因此認為他忠正直率,所說的話都合漢武帝的心意。江充曾隨漢武帝前往甘泉宮,正遇上太子劉據派遣去甘泉宮問安的使者坐著馬車皇帝專用的『馳道』上行走,江充便將其逮捕問罪。太子聽說後,派人向江充求情說:『我並非愛惜車馬,實在是不願讓皇上知道後,認為我平時沒有管教左右,希望江先生寬恕!』江充並不理睬,徑自上奏。漢武帝說:『作臣子的,就應當這樣!』對江充大加信任,從而使江充威鎮京師。

評:

有時候,一些禮儀上小的瑕疵,如果上綱上線起來,也能和什麼『圖謀不軌』『謀反』之類的罪名聯絡上。江充用一些小事來在皇帝面前告太子的狀,顯示自己多麼忠心,但隨之而來的便是皇帝對太子越來越不滿。如果遇到猜忌心比較強的皇帝,很容易造成宮闈慘劇。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曾規定,御史言官拿一些小罪來彈劾諸王,或者告發諸王有大罪,但拿不出確鑿證據的,一律以『離間皇家至親』罪處以死刑。明太祖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皇族之間不要互相猜忌,以至於被小人鑽空子釀成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