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多”到底是好還是壞?

昨天和一位學生母親聊天,談起孩子的學習問題,發現好像陷入了一個死迴圈。

學生很聰明,不過之前因為一些原因,養成了一點不太好的學習習慣,導致數學成績不太好,就找到了我補課,我呢就順勢跟家長聊了起來。這位母親現在是可以輔導孩子的,眼光很敏銳,能發現學生身上的問題在哪,可是在“改正這些習慣”時遇到了很大的問題。

學生所在的學校可以說是當地最好的學校,這種學校往往會競爭激烈,作業佈置的也格外多,在這種情況下,晚上寫完作業以後再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好像就變成了一種奢望。原本基礎差一些的學生寫作業就要慢一些,晚上差不多十一點寫完作業的話還要不要再做額外的練習去彌補弱勢科目?就算學生不覺得累,願意再克服心理屏障去補習,就會有效果嗎?不見得,如果影響了睡眠,勢必會影響第二天的課堂質量,這樣又有新的知識漏洞,陷入一個死迴圈。這只是一個很理想的假設,學生從早上六七點一直學到晚上十來點怎麼可能不累,這不符合人的天性。從這個角度來看,好像佈置作業少一點,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靈活安排好像要更好一點。

可是我們換個角度來講,有多少父母可以輔導的了孩子的功課,輔導的了一科輔導的了全部嗎?起碼我只敢給學生講數學題,其它科目我是不敢插嘴的。其次,又有多少父母有時間和精力給孩子輔導?如果老師把這個任務下放到父母身上,是不是又有推卸責任的嫌疑?會不會引起炸鍋?第三,作業非常重要,可以用來鞏固當天所學,也可以用來預習新課,白天所講如果沒有晚上的鞏固,極有可能導致白天的努力付之東流。最後,學生寫完作業以後能自覺去學其它的應該學的東西嗎?並不見的。

所以說,好像陷入了一個死迴圈,當某些知識落下以後,想再重新撿起來就太難了,不存在一個速效的辦法,只能一點一點的修補。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落下,一時一刻都不要落下。

睡前略有感,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