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沒什麼資源的普通人的機會

留給沒什麼資源的普通人的機會

複製型工作

有沒有這種感覺?有時候賺錢真覺得很費勁,拼命努力一天下來也只能賺到一點微薄的收入,比起快速增長的房價和需要歸還銀行的各種貸款利息,虛弱到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個局究竟應該怎麼破?

很多人都會問這個問題,我也一樣,我們都是沒有導師的夜行者,一直在探索,一直在黑暗中努力前行。藉著今天把我想把自己探索過程中的一些思考、收穫和感受分享出來,既是對自己的一個總結,也希望能提供一些價值,對有緣看到此文的你有所幫助。

很多時候因為沒有什麼技術,我們就只能靠出賣體力和時間賺錢,比如去做外賣員,跑腿師傅,進工廠當工人,去餐館當服務員等等類似這樣的工作,迫於生活的壓力,相信這是多數缺乏技術的普通人沒有辦法的選擇,這些工作很辛苦而且對體能要求很高,如果你的年齡超過一定範圍,還會被工作拒之門外。

最重要的是即便你很努力,還是會處在隨時可能被替代的低價值區,回報更是少的可憐。

這種工作狀況究竟怎樣才能掙脫出來,讓生活好起來呢?

我覺得還是有辦法,但前提必須要先轉變我們的思路。

這種轉變就是想辦法把自己從轉化型工作中解脫出來,轉化為複製型工作。

什麼是轉化型工作,什麼又是複製型工作呢?

這個問題的核心本質就在於時間的出售方式,說的更具體點,你的時間能同時賣給多少人,你的一份時間能同時賣出多少份,這很重要。

一份時間能賣出的份數越多,你的收益就越大,工作也越輕鬆,反之效率就越低,感覺也更累。

比如你是外賣員,那麼你把飯從餐館取出來送到顧客手上,透過節省別人的時間提供自己的價值賺錢,這就屬於轉化型工作。

或者你具備一定技術,是個廚師,你把飯菜加工製作好讓食客享用,顧客滿意為你付費,這也是轉化型工作。

他們的特徵總結起來本質上都是一對一的出售時間,一個時間內,你只能賣一份。

在這個規律下,就算你出售的是更貴的汽車或者房子,你也只能一次對一個顧客去進行出售,這種轉化型收益一定是有限的。

而且轉化型的工作,金額越大,成交的難度也就越大,相應的對個人的能力和實力背景要求也就更高。

比如你想出售一輛豪車,那麼你需要具備出眾的外表或人脈資源等前提條件,對普通人來說這有一定門檻,並不容易實現。

這就是轉化型工作的特徵。

而複製型工作呢,主要在於他的一份時間是可以複製的。比如一位作家,他花費了幾個月時間寫了本書,雖然幾個月時間很長,但產生的書可以複製印刷很多份去賣啊,即使他晚上在睡覺,只要有人買書,這個版權依然會給他帶來錢,這就屬於複製型工作,也有人形象地稱之為“睡後收入”或“被動收入”。

類似這樣的複製型工作其實還有很多,比如現在的短影片底層規則也是如此,花一段時間拍一個影片,卻可以一直供不同的人看,不停地產生價值,萬一不小心關注的人多了,那廣告還有其他隱性收入也會相當可觀。

再比如影視公司拍電影或電視劇,這種複製型工作短期內就可以獲得不可思議的收入,前段時間非常火的電影《長津湖》就是鮮明的例子,全劇組演職人員非常辛苦,花了近七個月時間進行拍攝製作,但看看最終結果,光內地的票房就賣了55億。這種複製型收益簡直可以用瘋狂來形容。試想一下,一個大型工廠連續不停地工作一整年,產值才有多少?你再想想如果讓同樣數量級的騎手去送外賣,他們得跑多少年才能跑出55億啊!

這就是輸出方式不同所帶來的差異,這種複製型工作的力量,它具有用最少的時間,換取無限回報的魔力。

記得剛畢業工作時有次跟朋友閒談聊到了當時的生活狀況,那時的我們每天重複著上班下班的日子,一個月下來兩三千元的工資,在自己那麼多的理想面前顯得是如此捉襟見肘,虛弱至極。

突然間我們都沉默了,他望著窗外問我:“你說咱們這樣天天上班什麼時候才能活出來呀!”,我們當時都覺得一切很遙遠,遠到看不見希望。

現在我想說,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留給我們這種沒什麼資源的普通人什麼機會的話,那就是複製型工作。

我們現在應該拼命開動自己的腦筋,發動一切可以運用的資源和力量去開發出一份屬於自己的可以複製的工作,這就是我們的出路,也是這個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留給我們最後的機會。抓住它,也許我們就能“活出來了”。

今天就寫到這裡,在這條路上,我們都是探索者,相信還有很多的先行者探索的更深入更具體很多,應該像他們學習,在此我也只是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歡迎大家探討。

如果能對像曾經的我一樣感到迷茫的你有一點啟發,那我將感到榮幸之至,希望我們都可以成為自己生活的愛因斯坦,為別人創造更多價值的同時,為自己開闢出一片新的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