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的力量,超越廣告

《定位》被稱為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提出如何應用定位之道,直擊使用者心智以贏得使用者選擇。書中大量案例,主要取自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的廣告詞背後的定位分析之爭,以及從而影響使用者特別是潛在使用者的選擇,影響市場份額的變化等等。書中也介紹國內著名企業運用定位之道決戰商場取得的傲人業績。

《定位》在當下,其力量已經超越了“廣告”。

《定位》的力量,超越廣告

定位是什麼?

“定位”的最新定義是:“如何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做到與眾不同。”

書中寫道:“定位是從一個產品著手,這個產品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項服務、一家公司、一個機構,甚至是一個人,也許是你自己”“定位非要改變產品,而是要調整潛在顧客的心智。也就是說,在潛在顧客的心智中對產品進行定位。”“但是,定位確實會涉及產品改變,但是就名字、價格和包裝所做出的改變,其實不能算是對產品的改變。”

也就是說,東西還是那個東西,本來賣不動,換一個名字、包裝、介紹、廣告語,價格可能還會增加,結果,賣得很火!定位,不僅針對產品,還包括企業、城市、國家,當然,還包括個人。

序言中介紹:定位,第三次生產力革命。認為第一次生產力革命是泰勒的科學管理,第二次生產力革命是德魯克的管理,第三次生產力革命是特勞特的“定位”。對於營銷而言,此書觀念確實影響深遠。此書之後,有《商戰》、《什麼是戰略》、《重新定位》、《簡單的力量》等系列叢書。

《定位》的力量,超越廣告

定位理論在中國

序言中介紹,自1972年,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營銷雜誌《廣告時代》刊登“定位時代來臨”系列文章,使定位理論正式進入世界營銷舞臺的中央,距今已40年。自1981年《定位》一書在美國正式出版,距今已經30年。自1991年《定位》首次在中國大陸出版(當時書名叫《廣告攻心戰》),距今已經20多年。然而,時至今日,中國企業對定位理論仍然知之甚少。文中認為,定位是美國模式,中國企業更多受日韓模式影響,因而沒有受到中國企業的重視。此文後來又介紹,經過二十年來的宣傳,已經有一批中國企業開始重視並實踐,從而取得了成效等。

《定位》的力量,超越廣告

《定位》,不是用來做廣告的

3.1 傳統產業之困

傳統產業最大的困惑,不在於市場。因為,傳統產業既然能夠生存,就一定有市場基礎,利潤可能不太高,但肯定有利潤,因為傳統產業往往是民生相關必須的。

傳統產業最大的困惑,就是有些地方政府往往不太重視。地方政府一般都在抓高新技術、戰新(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層次科技,凡是國家層面重視和宣傳的戰略層次的產業,地方都會重點支援。傳統產業有時候比較尷尬。

傳統產業的概念和範圍是不確定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範圍界定。因此,有些屬於國家重點支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目錄的,在有的地方,或者某些部門的觀念中,被劃入傳統產業、落後產業。

3.2新型政商關係

在很多企業家的眼中,新型政商關係是政府宣傳的口號,與我們企業的關係不大。企業一方面反感政府官員插手商業領域,另一方面,也想透過政府裡的關係,謀得商業利益。但在新型政商關係時代,很多以前想透過政府關係謀取商業利益的想法是很難實現的了。可以,一般企業界的人事,在構思或者謀劃商業行為的時候,不自覺地想到,去找政府關係。總認為,只要找到關係,就沒有搞不定的商業行為。而實際上,單純依靠某個關係就能大發橫財的機會視窗已經關閉了,企業需要思考的是,在新型政商關係時代,我們如何與政府打交道。這就要思考,政府有關部門對於數以萬計的各種企業,並且在不斷髮展壯大,他們在考慮什麼?

3.3當下,傳統企業之定位思考

假如,我們把產業分為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話,那麼,傳統產業的比重到底有多大?

多年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曾經有個計劃,到2015年,要力爭使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不到4%,達到8%左右;到2020年達到15%,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推動力量。從國家層面上講,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15%是一個重要的目標,那麼另外85%就是傳統產業了。而高新技術產業是交叉的,傳統產業中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也有,只不過高新技術產業嚴格意義是講是經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才能算,但實際是,各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有沒有水份,實在不好說。

那麼,可以推算,傳統產業佔國內GDP比重估計在85%左右,雖然各地地府都在花大力氣重點培育戰略性新產業。

當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可以享受到很多政策支援。那麼,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是多少呢?

2017年,一份《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狀況分析》指出,2015年,我國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規模繼續擴大,突破了13萬億元,佔製造業比重達到14。1%。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在不同行業間差異顯著,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佔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以東部地區為主,高技術產業分佈體現出明顯的地理集聚特徵。內資企業產值所佔比重繼續穩步上升,已達到51%。

高技術和高新技術是不一樣的,高技術是發改委系統的,高新技術是科技系統的,我們企業一般瞭解比較多的是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俗稱“雙高認定”。而高技術是發改委系統,與企業有關的叫高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很多企業可能不大知道。

那麼,戰略性新產業,高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之外呢,應該就是傳統產業了,其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有多大?而隨著技術進步、產業變革,一些曾經意義上的新興產業可能也逐步被劃入傳統產業了。

在如此眾多的傳統產業中,你如何做到與眾不同,一方面是市場的定位與拓展,一方面是政府的認同和重視,這是中國企業特別是傳統產業中的民營企業,需要兼顧的事情。

市場拓展的定位是決勝商場所必須的,而與政府打交道,如何做到與眾不同,受到政府的特別“青睞”,這就需要企業家去運作了。

但是,在新型政商關係時代,我們需要新的認知,需要讀懂背後的心智、底線、原則。

3.4企業與政府打交道的重要環節

企業與政府關係的定位研究,其著力點不同於一般的市場定位。市場定位透過產品名稱、包裝、廣告、定價等來體現。而與政府打交道所需要的的定位,往往透過企業文化、發展規劃、專案立項與備案、科技研發管理、質量管理、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參加各種社團組織等多種方式來傳遞和體現。

企業戰略規劃的定位

透過企業戰略規劃向政府和社會傳遞企業的謀略、光明正大、責任擔當、創新意識等等,是企業與政府交往過程中一部重要的“企業說明書”。

一般,傳統企業沒有拿的出手的戰略規劃。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也是想到哪裡,就做到哪裡。沒有一個系統的戰略規劃設計。

企業可能因為申報專案或者某些方面需要,會臨時湊合一個規劃文字,這樣的規劃僅僅是作為附件申報出去,企業領導一般不予顧問。事情辦完了,這個所謂的規劃也就完成使命了。至於企業實際運營,一點關係也不會有。

有的企業領導,可能會心血來潮,安排人拍腦袋拿出個規劃;或者請所謂的外腦做個宣傳畫冊,當中也有規劃的描述;凡此種種,企業都不大重視規劃,就是有規劃,也不按照去做。

因此,在政府需要關心這家企業的時候,不知道如何下手,也無法關心。長期以往,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就會對這樣的企業留下了“心智”印象。

可能,你的企業運營很健康,甚至在一定時期,在同行都困難的時候,表現非常好。但由於企業在戰略上的失誤,政府甚至社會對你企業的印象還是停留在過去的“心智”中。

有時候,不認識不熟悉,反而好交往;怕的是什麼,以前認識,那時候你可能不大注意,在別人的心智中留下了印記,你現在可能確實改變了,或許你當初也是非常好的,只不過給別人留下了不好的影響,因此,你很難獲得這些熟悉你的人再認可你!

企業,也是這樣,一旦給你貼上了“標籤”,就很難去除或更換。

企業專案管理的定位

企業專案管理,特別是政策性專案的申報與管理,是企業與政府關係非常重要的環節。政策支援企業,是透過專案撥付資金的,比如技術改造專案,科技研發專案,固定資產投資專案,節能改造專案,平臺建設專案等等。

有的企業知道,不同的政府部門,對專案管理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如經信系統,技術改造專案、節能改造專案;科技部門有科技攻關專案,重大科技研發專案等;發改委系統有固定資產投資專案,安徽省還有“三重一創”專案等,此前還有高技術產業化專案,三高專案等。

一般的中小企業,對專案的管理沒有一定辦法,今天改造這裡,明天改造那裡;建一個廠房,至於以後上什麼裝置,建什麼生產線,那是以後的事情,感覺什麼賺錢就上什麼生產線吧;實在沒有專案,就出租出去。針對現有生產線的改造,往往是零零碎碎;有的是突擊性改造,如應對環保、消防、衛生、勞動安全等檢查,就要零時改造一些場地和設施。或者是,客戶提出了某些方面的要求,不得不增添改造等。但政府的專案補貼,是有要求的,有的是事先報計劃就開始補貼,有的是事後補貼,有的是貸款貼息補助等。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很多改造和增加裝置、儀器的活動,實際可以對應成為政府所鼓勵的技術改造、研發創新、節能改造、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建設等專案的,由於企業缺乏對政策性專案的統一管理,在該做專案計劃書或者可行性研究報告、備案報告的時候沒有去做,沒有系統性安排,因此,就失去了享受政策支援的機會。

專案立項、專案備案以及相關的報告,是體現企業增加投資、創新發展、決勝市場的重要檔案,是與政府對話的重要載體。

一個專案的名稱、內容、規模、模式、政策分析等等資訊,是政府有關部門特別關注的,因為企業不提供完整和高質量的相關檔案,往往會失去非常重要的政策支援機會,甚至往往手續不完善,後續會被迫限產、停產。

企業科技研發管理的定位

企業科技研發管理,對內統籌協調科技研發活動,對外向政府傳遞該企業向科技要效益的訊號。

研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設計中心等等研發機構的設立、認定,博士後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建立,以及代表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重要標誌的省級、國家級創新研發平臺的認定,是向政府部門傳達公司戰略定位的重要體現,也是透過政府認定作為背書,增加市場認可度,增強與競爭對手的應對能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重要的廣告支撐。對於處於行業排名並不是第一、第二的企業,透過這些認定從而鎖定某些方面超越行業老大的位置,贏得競爭空間!

企業質量管理的定位

政府質量獎,質量標杆等,看起來是政策,實質是市場競爭的軟實力。對產品或者服務質量最重視的應該是使用者,政府支援企業質量提升,是一種鼓勵企業社會擔當的行為,也是透過加大宣傳,引導企業重視質量,提高競爭力,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企業一般也是重視質量的,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但企業重視質量的做法,往往不一定科學。企業透過參加政府組織的質量獎評選等活動,可以系統瞭解質量管理的知識和經驗,從而為企業質量管理提供支撐。企業一旦獲得了質量獎稱號,無疑對企業產品的市場開拓是非常有幫助的。

《定位》的力量,超越廣告

企業管理創新的定位

德魯克說過,作為企業,資金不夠可以去融,技術和裝備可以引進,甚至技術人才也可以引進,但是管理,需要中國企業自己去思考和探索。《管理百年》的序言中介紹,在中國,那個地方越賺錢,那個地方管理往往最亂。

很多企業家對管理都不夠重視,認為只要有足夠的資金,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但據我觀察,做企業就像滾雪球,球小的時候,還可以控制,一旦雪球滾大了,企業家就會駕馭不了,然後就摔得稀里嘩啦的。有的企業家,就是因為在融資貸款比較好辦的時候,不斷擴張,結果,擴張到一定程度後,控制不住了,結局可想而知。

很多企業願意花錢去提升裝備和技術,但沒有同步實施管理創新,裝備提升了,對人的要求實際上會更高。本來你管理的是體力勞動者,現在你面對是高智慧、高技術的知識工作者,管理者本身也要有提升和改變。

因為,管理創新,跟隨企業的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在企業不同的階段,需要採取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同行業、規模、階段、技術裝備水平、員工結構等,都需要進行不斷的管理探索和實踐。沒有一成不變的管理模式,也沒有一招就靈的管理靈丹妙藥。

多級政府有關於企業管理創新示範企業的評定,但大多數企業都不太關注。除企業本身對此不夠重視以外,大多數企業對於管理創新確實也沒有可圈可點之處,當然,單純的管理創新示範不如技術研發創新等獲得政府資金獎勵多,也是一個因素。

但企業管理創新,不應該定位成為了政府獎勵,而應該是企業自身需要的。關於管理創新,我比較認同許慶瑞院士提出的《全面創新管理》,全員、全時、全過程的創新管理。當前,在面對如此不確定的局面,時刻需要順應形勢,作出判斷,需要時刻創新,做到與眾不同。

管理是硬功夫,沒有捷徑,好的企業是一致的,不好的企業各有各的原因。縱觀各類優秀的企業,從現場看起,基本是起於5S,但不能止於5S。如果連5S都沒有做到,或者沒有去做,這樣的企業談不上管理,更談不上管理創新。與政府打交道,5S是建立良好印象的開端!

《定位》,提醒我們,需要考慮潛在使用者的心智模式,需要企業做到與眾不同。在中國產業政策體系下,企業要顧及股東利益、員工利益、使用者利益、社會利益等,因此,也要考慮這些方面的心智,特別是在新型政商關係時代,傳統產業企業如何獲得重點扶持,《定位》的觀念,值得參考。

在當下的中國,《定位》的力量,不應該僅僅是廣告,而是超越了廣告!

作者:東方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