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訊是中國高階製造業領域的軍民融合契機

量子通訊是中國高階製造業領域的軍民融合契機

軍民融合作為國家戰略,不僅僅是武器裝備的製造讓更多民營企業參與,如何將侷限在軍用領域的技術惠及民間,也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國家量子保密通訊“京滬幹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範專案技術驗收評審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會上,評審專家組同意透過技術驗收,這意味著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訊骨幹網已經在我國具備開通條件,有望成為中國新時代軍民融合的商業應用新典範。

“京滬幹線”專案的目標使用者不是軍隊,而是以金融企業為代表的政府機構和國民經濟部門:在2013年7月由國家發改委批覆立項,由安徽省、山東省共同配套投資建設並得到了上海市、北京市的大力支援,應用示範主要合作單位包括由銀監會統一協調和指導下的中國工商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北京農商銀行等各銀行單位。2016年底,連線北京、濟南、合肥、上海的全長2000餘公里的“京滬幹線”完成全線貫通,並進行了大尺度量子保密通訊技術試驗驗證、開展了遠端高畫質量子保密影片會議系統和其他多媒體跨域互聯應用研究、完成了金融、政務領域的遠端或同城資料災備系統、金融機構資料採集系統等應用示範。透過在今年上半年進行的各分系統的應用測試和長時間穩定性測試,本次評審專家組認為“京滬幹線”專案已完成了預期的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任務,具備開通條件,同意透過技術驗收。

展望未來,京滬量子通訊的商業化前景廣闊,除了將更多的地域幹線和主幹線實現互聯互通,還有望在十五年左右構建天地一體的、有量子通訊安全保障的未來網際網路,即量子網際網路。這種旨在商業運營的“中國+安全”的網際網路無疑是軍民融合領域共同需求——量子通訊因其絕對安全和傳輸高效等特點,被認為是下一代通訊和計算機技術的支撐性研究,已成為全球物理學研究的前沿與焦點領域:全球最大的獨立科技研發機構美國Battelle公司於2014年提出,計劃在未來建立連線美國主要城市、總長超萬公里的環美國量子通訊網路;歐洲科學家團體提出了以維也納為中心,西至愛丁堡,東至雅典,北至奧斯陸,南至里斯本的多橫多縱的光纖量子骨幹網計劃;韓國SK電訊提出了環韓國量子通訊幹線的規劃。

中國現有的科研體系雖然在很多領域被市場質疑,但是“集中優勢力量、重點技術突破”的慣性研究路徑成果依然應該被客觀看待、並積極商業化——實幹才能興邦,也是中國軍民融合“脫虛入實”的重要原則。得益於“十三五”規劃、“科技創新2030重大專案”等多項國家規劃的大力支援,我國在國際上搶佔了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實現了從“跟跑者”向“領跑者”的轉變:繼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在我國誕生、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並圓滿完成全部既定科學目標後,我國又具備了開通世界上第一條量子保密通訊骨幹線路的條件。我國在量子技術的實用化和產業化方面繼續走在世界前列,量子技術已經成為了我國高階製造領域的新名片。據德媒《南德意志報》報道,近期法國曾提出用幻影2000戰機的相關技術換取與中國在量子計算、通訊領域的合作機會,並遭到了中國拒絕。我國在高階製造領域已不再只能仰望西方強國的鼻息,中國正在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出堅實步伐。

技術領域的突破,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我國量子通訊產業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受制於部分技術難題,其傳輸成本比經典通道傳輸資訊要高,不利於其應用場景的推廣,商業化尚需攻堅克難。為此,新時代的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要求要充分利用市場這隻無形的手,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是資本市場的金融槓桿,推動以量子通訊技術為代表的先進技術服務“中國製造2025”全面開花:一方面,透過軍工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軍內院校和科研機構資產證券化,調動核心技術骨幹的積極性,為量子通訊技術進步提供源源不斷的科研和人才支援;另一方面,量子通訊在國防資料傳遞和通訊安全等軍事上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應鼓勵民間資本透過規範的“基金+債權+股權”的投融資模式,透過規範監管的資本市場積極參與,為軍工主題投資增加更多有前景的標的。

值得欣喜的是,隨著軍民融合戰略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點,一大批改革的試點正在漸次鋪開。例如,航天科工四院已經宣佈負責量子保密通訊“武合幹線”的裝置整合,將以武漢為中心,分步拓展到武漢“8+1”城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建成中國第一個跨省市合作、技術先進、規模巨大的量子通訊都會網路叢集。我們期待,量子通訊領域商業化有望成為軍民融合發展的典範,在促進軍民融合向深度發展的同時反哺自身,催生更多的軍民產業化良性發展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