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只喜歡在媽媽面前“作”天“作”地:原因在這裡

“最近,我媽都不讓我回家了。”

“因為只要我一回家,我家兒子就各種作,沒完沒了的事,而我媽說,我不在家的時候,那真是個天使寶寶,乖得不得了。”

“這到底是怎麼了?”

寶寶為什麼只喜歡在媽媽面前“作”天“作”地:原因在這裡

這是愛和成長的表現

俗話說“小娃看到娘,無事哭三場”。

很多媽媽說只要自己一回家,寶寶就各種粘著撒嬌,本來自己吃得好好的飯也不吃了,偏要喂……我一走就好了!總而言之,就是我不在的時候,孩子特好帶!我一在家,孩子就“作”個不停!

這種看似不乖的行為,其實是大多數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

6個月-2歲是個體化分離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心理和生理發育快速,甚至會讓他們感覺有點焦慮和無所適從,他會逐漸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是一體的。

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對世界好奇,想要去探索,但又會有一點小膽怯,他們非常需要一個信任的人在旁陪伴和支援,表現出來就是特別粘人。

這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過程,說明他們正在長大。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提到: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家人或者保姆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彆著急高興,這只是孩子對他人不信任,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孩子只在你面前表現出不乖,是因為你在TA心中的位置無人能及,你是TA心裡最重要和最信任的人。

寶寶為什麼只喜歡在媽媽面前“作”天“作”地:原因在這裡

孩子“作”媽,是一種天性

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動物心理學家哈洛做了一個“代母養育實驗”。

他們把一隻剛出生的小猴放進一個籠子裡養著,並

用兩個假猴子代替猴媽媽。

這兩個假母猴分別用鐵絲和絨布做成。“鐵絲母猴”胸前特別安置了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頭。

一開始,嬰猴多數時間都圍著“鐵絲母猴”,但沒過幾天,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

猴寶寶只在飢餓的時候才到“鐵絲母猴”那裡喝幾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時間都是與“絨布母猴”呆在一起。

當受到外界不熟悉物體威脅時,比如一個敲著鼓的泰迪熊玩具。

有過接觸感的小猴子,能迅速跑到“絨布媽媽”懷裡慢慢安靜下來。

而沒有獲得過接觸感的小猴子,只能癱軟在地,尖叫不停……

寶寶為什麼只喜歡在媽媽面前“作”天“作”地:原因在這裡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

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不能僅僅停留在餵飽層次。

要使孩子健康成長,一定要為他提供觸覺、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通道的積極刺激。

結語

李雪說,母嬰關係,決定了孩子的一切關係。

仔細想想,孩子黏我們的時間,真的沒幾年。

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他們離開的背影越來越大,依賴你的時間越來越短。

好好珍惜現在可以讓他們依賴的時光吧!

寶寶為什麼只喜歡在媽媽面前“作”天“作”地:原因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