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杉資本炸燬VC基金結構獲得的5個新優勢

紅杉資本炸燬VC基金結構獲得的5個新優勢

作者:Lynn Yang

上週紅杉宣佈,將擁有一個大型基金,即:紅杉基金(The Sequoia Fund)。這個基金是開放式的,而不是典型的限時基金,這意味著:除非LP們明確選擇贖回,否則,它將永不必返還資本。

此外,這個元基金,將把資金分配給紅杉更傳統的風險投資子基金,進行風險投資。當然,紅杉還將成為註冊投資顧問,以便可以把資金部署到股票市場和加密市場。

推薦大家閱讀一篇文章,來自美國風險投資機構Slow Ventures的合夥人山姆。萊辛。山姆也是連環創業者,曾經把自己的公司賣給了Facebook。

山姆指出:紅杉此舉的“力量”,實際上比人們意識到的要大得多,紅杉由此獲得了五大優勢,包括最後一條“不顯性”的優勢——贏得交易流的優勢。以下,是我對山姆這篇文章的翻譯簡寫。

<What Sequoia Gains by Blowing Up the VC Fund Structure>

八月,我寫了我們所知的風險投資即將結束。自稱為“風險投資基金”的機構,面臨著一個選擇:

他們可以嘗試擴大規模以應對來自全球金融界進入私人軟體投資領域的現金衝擊;或者,也可以尋找超越軟體和傳統技術的風險融資的新形式。

在那次討論的背景下,紅杉最新宣佈的大膽舉措,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坦率說:我希望我對這個策略有真正的瞭解。(我喜歡逆勢而行。)但在這個具體的案例裡,我認為:紅杉此舉的力量,實際上比人們意識到的要大得多。

儘管,這種力量並不完全是紅杉在其公告中所宣稱的——“風險投資的根本性破壞” ,這有點誇張。但隨著投資世界變得越來越快和陌生,有非常多的理由,可以說明這一舉措具有意義。

對於風險投資機構,這種“有意義”是普遍的,但對於紅杉,則尤其如此,因為紅杉正試圖抵禦來自對沖基金以及PE的衝擊,並試圖“利用”其自身目前在風險投資市場中的地位。

換句話說:紅杉正在建立一支大型開放式基金的舉措,將為該機構帶來一系列的新優勢——並將讓一些對沖基金和PE公司,更難與其競爭。

以下是一些紅杉由此獲得的優勢,排序從最明顯到最不明顯:

1,資產管理規模的優勢:

任何關注風投趨勢變化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想作為一個非種子基金生存下去,你需要非常、非常大。

(為什麼需要非常、非常大?請看這篇文章《全球VC“內卷”得有多厲害?早期風險投資機構應該如何應對?》)

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透明度越來越高,你可能無法再獲得相同的投資倍數,但是你可以用數量來彌補這一點。

在這方面,紅杉的舉動有很大的意義。

因為在可部署資本的基礎上,與A16z等其他風投機構比,紅杉是一條小魚。但透過揮舞其管理的全部資產,一夜之間,紅杉成為了灣區最大的傳統風險投資機構(儘管仍比東海岸的一些競爭對手要小得多)。

把所有東西都集中到一個常青基金中,意味著:紅杉不再認為自己只有目前可部署的美元,而是可以開始作為其所有資產管理的總和來運作。

這種差異是巨大的——它把紅杉從一個最多隻有幾十億美金的機構,轉變成為了一個擁有450多億美元公共股票的巨無霸(而且很快,紅杉就會從Stripe獲得另一筆意外之財)。

(Lynn的備註:美國金融科技公司Stripe是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私人公司,它即將上市。其中,Stripe的種子投資者是YC,A輪投資者是紅杉。)

2,敏捷性的優勢

大型風投機構一次只做一個基金的日子,早已過去。就像PE和其他多元化的金融機構一樣,風險資本家們正在用不同的經理人和不同的策略,並行運作許多基金。

問題是:如果沒有一個主基金,這將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基金最終會出現奇怪的動態,例如,他們可能會告訴LP:為了投資,他們還必須投資於另一個可能不太有吸引力的工具。這不僅使LP的關係緊張,也減慢了機構成立新基金以滿足新機會的速度。

紅杉的新模式,將極大減少其中的摩擦,因為任何新基金都只有一個LP,那就是:紅杉自己。

3,招聘的優勢

在風投界流行“獨行俠”的時代,大型風投機構其實面臨一個人才問題,那就是:如果一個“人才”可以自己出擊,輕鬆籌得資金,不必處理合夥人內部的政治問題,並將大部分收益據為己有,他為什麼要加入一個龐然大物的機構呢?

我懷疑:在過去幾年裡,紅杉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以它自己的後院為例:

Matt Huang 於 2018 年離開了紅杉,與其他人共同創立了一家加密風投機構Paradigm。

根據所有已知的衡量指標,該機構已經成功,而紅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位於加密貨幣繁榮的邊緣,它現在,正努力扭轉這一錯誤。

我不知道這些細節的第一手資料,但是如果讓我猜,紅杉一定問過自己:為什麼紅杉這個平臺,就不能夠容納Matt Huang 的構建?

……

本文未完,瞭解全文請點選紅杉資本炸燬VC基金結構獲得的5個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