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央視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最後一期收官之作《告別》,看完後我淚流滿面。

人這一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告別,告別黑暗才有人生初見時的春和景明,告別了父母才能推開世界的門遇見未來,而我們終其一生,學會告別。

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黑暗孕育生命,但是生命卻嚮往光明,不惜一切,跟告別黑暗,奔向光明,於是有了人生初見,孩子用哭聲點亮世界,父母邊哭邊笑,為辛苦也為欣喜。

準爸爸們齜牙咧嘴的體驗陣痛、準媽媽們忍受陣痛、開指、拼盡全力的收縮子宮,他們都在感受一個小生命的誕生、都在幫一個小生命跟黑暗做最後的告別,為他們的人生初見用力、衝刺、加油、吶喊。

而這個小生命為了告別黑暗在媽媽肚子裡大展拳腳掙扎、踢打、翻轉、扭動,最後藉助媽媽宮縮的力量艱難的擺脫了黑暗的控制,用最嘹亮的哭聲點燃世界的色彩。

關於萬物之始,我們總是心存浪漫,然而,對於其中的艱難,有時我們卻無法預料,但生命為了擁抱光明,是可以強大到艱難為之低頭的。

懷孕27周的向爽身患天性心臟主動脈瓣二葉畸形需要手術,加之懷的是雙胞胎,手術風險加大。

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當王翔決定全力保大人及顫抖著手簽下手術同意書時;當王翔一邊詼諧幽默的跟向爽講述手術的過程一邊不停手的撫摸、觸碰、淺戳、抓撓跟孩子交流時;當王翔在手術室外不停地踱步、搓手、安慰哭泣的媽媽沒事時……

這個微胖的男人選擇把恐懼不安壓在心底,把光明和希望傳遞給脆弱的妻子和媽媽。

擁抱光明是向爽和王翔的本能,向爽會把春和景明作為雙胞胎寶寶的名字;向爽會在手術後隔著玻璃向跟王翔打“耶”手勢安撫丈夫的心。

雙胞胎寶寶陪著向爽打贏了手術的戰役,這是孕育生命帶個她的力量,同時她也把擁抱光明的本能透過臍帶輸送給寶寶。正因為有向爽和王翔擁抱光明的人,才會有她和他們的春和景明。

人生第一次,告別黑暗,初相見,願你擁抱光明,春和景明。

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告別父母后的我們會是什麼樣子?

幼兒園的孩子們告別父母的儀式就是“媽媽不要離開我”的催淚大戲。陌生的環境和人群,孩子們克服不了離開父母的焦慮,哭的撕心裂肺,也哭的父母肝腸寸斷。

那些深山裡的孩子,告別父母安靜的讓人揪心。他們就連父母外出打工都不會哭,通常十幾歲的年紀就一個人生活,一個人買菜、一個人做飯、一個人上學、一個人回家……告別父母后的他們把感情封印起來,變得安靜。

而這些孩子在學校和老師的疏導下透過詩歌找到了情感表達的密碼。在孩子們眼裡詩歌就像橋樑、像一棵樹、像一封信、像垃圾桶、像萬物,悲傷、難過所有的情緒都能寫進詩裡,詩歌承載了他們對父母、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成了他們的樂土。

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裡有詩,自在遠方,孩子們在詩歌裡去努力去做那個不會砸玻璃的孩子,也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

告別父母的黃崑崙,在昏暗的出租屋裡給媽媽打電話,一邊笑著聽母親抱怨父親不幹活,安撫著母親併為老兩口的“矛盾”調停,一邊還叮囑母親為自己活、照顧好自己。

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告別父母,我們蹣跚而行,從最初惶恐不安的哭泣,到從容應對生活的包袱,這是告別帶給我們的碩果,也是生活的饋贈。當然,作為回報我們也會推開一個個世界的門,探索未知。

推開世界的門,你會看到什麼?

上學交朋友。小學一年級開學第一課就是交朋友

“我很善良,我覺得你很善良,我們能做朋友嗎?”

稚氣的語言卻透著孩子最真誠的願望。

當兵尋夢。我們都有一個軍旅夢,大部分的人都只是想想後望而卻步,當然也有人能為自己的軍旅夢豁出一切,一次次的魔鬼細節把倔僵少年磨礪成鬥志昂揚的戰士,也在一次次的實戰、觀摩中調整夢想的高度。

上班求同。上班對於普通人就是一份工作,工作也就是工作,厭倦了、或者覺得薪水不合適了直接換下一家就好了。

但是,生活中,有一類人,他們要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才能獲得一份你抱怨的薪水不多的工作,甘願做你嫌棄的廉價勞動力,微笑著做你的垃圾桶。

他們努力的去上班只為電腦一端的陌生人在每一次的問候、抱怨、發脾氣、投訴、感謝時把他們當做個正常人去交流、他們像一個正常人一樣被需要。

他們艱難的選擇走出絕望、自卑、自閉的環境去上班,他們不需要你異樣眼光下的同情,他們想要像普通人一樣有尊嚴的活著,而工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推開世界的門,當我們蹣跚著走出家門,試著探尋我們不熟悉的世界,惶恐中帶著好奇,好奇裡摸搜出一份驚喜,驚喜裡摻雜了一些磨難,磨難裡練就了一寸世故,世故里潛藏了一念初心。

我們告別父母,蹣跚而行推開世界的門,請守護好一念初心。

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在很多中國人的觀念裡,結婚就是兩個大家庭幫扶一個小家庭。

東北姑娘閆晶想在北京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看好的房子售價300多萬。幸運的是,閆晶家和她男朋友家都挺支援他們在北京買房的,雙方老人協商的兩大家幫一小家,兩大家一家出大頭,閆晶和她男朋友小家擔付一小部分,大家拼拼湊湊支撐起了一個小家。

告別原生家庭成立自己的小家,不論是從結婚繁雜禮節,還是到生活的柴米油鹽、再再到床頭吵、床尾和瑣碎,都是在父母的扶持下走過來的。告別原生家庭成立自己的小家,雖然告別,但傳承和守護緊密相依。

生活中還有一類人,他們或是“拋妻棄子”、或是“拋夫別子”,都是迫於生計不得不背井離鄉,告別原生家庭。

苗族務工者王銀花,想出去外面打工,收入更高一點。可是面對腿腳不便的丈夫、稚嫩的孩子,親朋好友都勸她為了孩子、丈夫、家庭考慮,最終王銀花做出了妥協。

王銀花的妥協是丈夫的欣喜、女兒的歡呼。一邊是孩子、丈夫、家庭,一邊是艱難的生計,人心總有傾向天平難以平衡。

生活給了你一千種磨難,你卻能從最初的扎煞著雙手無所適從,到一個腳印一個腳印的把這些磨難踩在腳下,當做你成功的墊腳石。也許說的就是王銀花這樣不屈於命運的人,當她出現在昆明開往上海的綠皮車上時,新的希望就此誕生,新的挑戰接踵而至。

但是,那又怎麼,生活永遠不缺那些身處繁華,心牽遠方的奔波者。

無論是成家立業還是迫於生計,當我們告別原生家庭時,都肩負家的責任,請為生活努力。

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漂泊的人只有不安的靈魂,沒有“家”。

很多北漂會說,我們這樣的人,回不去的是家鄉,容不下的是城市。確實北京這座城市裡不需要你的心酸、更不同情你的眼淚,如果你想在這座城市待下去要永遠不知疲倦的向前衝哪怕是頭破血流。

可是,我們也需要一方淨土收容靈魂。我們把靈魂放在高空,俯瞰這座城市的燈火通明,見證生活的不平等,見證努力紮根這座城市的人白天笑夜裡哭,見證每一個不安的靈魂……

北漂的人對於房子有著近乎痴迷的狂熱,因為房子帶給北漂人的安全感是實實在在的。有了房子他們才會對這座城市有歸屬感,不是懸浮在半空無處安放的靈魂;有了房子他們才有一席避難之所,休養生息後繼續負重前行;有了房子他們才有直面生活的底氣,敢於跟生活叫板、對生活期待。

就好像《人生第一次》裡的閆晶,買套房子,就像給她的人生穿上了一套盔甲,她會覺得這套盔甲好沉,但是這套盔甲的分量感讓她敢對人生做選擇了。

漂泊的人,請收起不安的靈魂,努力在在一個城市紮根,告別漂泊,身披盔甲,負重前行吧。

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但只要我們還活著總是心有牽絆,唯願餘生相守。

巢文臻每週四五趟倒11站地鐵4站公交再步行800米,去養護院赴他與老伴兒甜蜜的約會,患有埃爾茨海默症的老伴準確的叫出巢文臻的名字,巢文臻開心的與老伴兒擁抱、一邊喂老伴水果一邊撞撞頭,巢文臻最大的願望就是老伴不要忘記他,少年夫妻老來伴,也許就是相守最好的樣子。

巢文臻病倒了,患了前列腺腫瘤,老伴的身體越來越差,巢文臻與老伴商量立遺囑,為身後做安排,他並不忌諱死亡,但他想活得久一點,讓老伴活的好一點、給孩子們減輕負擔,這些都是他心底最深切的牽絆。

因為心有牽絆,唯願餘生相守,可是世界啊,不管我們千般不捨萬般牽掛,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人生最後一場的告別,世界歸於純粹,生命歸於塵埃,光明歸於黑暗。當我們以為生命就此結束黑暗吞噬一切時,黑暗啊黑暗,它又在緊鑼密鼓的孕育新的生機,只是它調皮的想給世界一個驚喜,不想被察覺。

心有牽絆,餘生相守,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告別世界,向始而生。

我們從呱呱墜地到青蔥少年到蓬勃青年再到垂垂老矣,每一天都在告別,告別黑暗,告別惶恐,告別漂泊,告別世界,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

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我們一生,終將學會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