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期 |「論文」城市形態區域和城市景觀管理:奧克蘭案例研究

導讀

本期推薦文章為2010年發表在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Urban morphological regions and urban landscape management: The case of central Auckland, New Zealand》

。該文是奧克蘭大學

谷凱

教授將康澤恩方法首次運用於紐西蘭城市的研究成果。文章運用形態區域方法分析

奧克蘭CBD

,指出奧克蘭CBD作為城市的歷史核心,其規劃設計與管理極大

忽視

歷史發展的研究

;同時強調

形態區域方法

是整合規劃、城市設計、景觀管理綜合框架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闡述

康澤恩城市景觀管理思想

的重要性,並認為該方法應作為

城市景觀特徵評估

的理性基礎。

01 背景

城市形態學作為

跨學科交叉

的領域,近年來發展快速。新的理論和嘗試旨在強化形態研究對現有規劃設計和實踐的貢獻。除了其內在的重要性,

形態研究

也被廣泛認為是

城市景觀管理的基礎

。紐西蘭已經從

城市交通

社會經濟歷史

等方面研究過城市形態,但沒有城鎮景觀(townscape)方面的研究。實際上,紐西蘭的城市形態思想早在1968年康澤恩擔任坎特伯雷大學客座教授時就被提出。總之,本研究之前,康澤恩方法的實踐

主要在歐洲

,世界其他區域還沒有具體的實踐。

02 康澤恩方法

城鎮景觀三要素

平面格局(

ground plan

建築形式(

building fabric

土地和建築利用(

pattern of land utilization

構成形態研究的基礎。透過不同層次的整合形成不同層級的形態單元,包括

最大的形態區域

直到

最小的形態型別

。對康澤恩來說,探索城市物質空間發展的核心在於

劃分形態區域(

morphological region

,也稱作

城市景觀單元或特徵區域

。形態區域方法與城市景觀特徵具有內在聯絡,其實踐的重要意義在於強化

城市景觀特徵評估

①的理性基礎,同時為城市景觀的未來管理提供方法。

註釋①:城市景觀特徵評估(metro-HLC)是英國曆史景觀特徵評估(historic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運用於城市尺度的方法型別。

03 奧克蘭的CBD與研究資料

CBD的發展背景

作為紐西蘭最大的都市區,

奧克蘭

位於曼努考(

Manukau

)和懷特瑪塔港(

Waitemata Harbour

)之間的地峽(圖1)。奧克蘭CBD在城市以及區域經濟中具有重要作用,處於城市歷史核心。儘管奧克蘭CBD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經歷重大變化,然而對其

景觀特徵的變化

研究還沒有深入展開。

第42期 |「論文」城市形態區域和城市景觀管理:奧克蘭案例研究

圖1 奧克蘭地峽及其中心區域

CBD大部分被

城市內邊跡帶(

inner fringe belt

所限定(圖2)。1860至1880年後期是

居住用地向外擴張

的時期。在擴充套件的

週期性停滯期

內,內邊跡帶開始形成。內邊緣帶內混雜了

各類土地使用與建築形式

,包括奧克蘭大學、阿爾伯特公園和大量的機構和設施用地(圖3)。

第42期 |「論文」城市形態區域和城市景觀管理:奧克蘭案例研究

圖2 奧克蘭CBD及其內跡帶

第42期 |「論文」城市形態區域和城市景觀管理:奧克蘭案例研究

圖3 2008年奧克蘭中央商務區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

自奧克蘭在

1840年早期

首次出現

聚居點

以來,已積累大量的

規劃和地圖資料

。其中包括1842、1866、1882和1908年編制的

土地規劃

和1966、1974年的

航拍照片

,這些對

重建城市景觀

具有重要作用。1908年編制的奧克蘭及其周邊的比例約為1:500的

軍械調查地圖

②顯示了

建築群規劃

地塊邊界

,以及

建築材料等細節

,並於1918至1932年之間更新。此外,

Auckland Cityscope

(一個線上的物業資訊服務機構)彙編了奧克蘭CBD超過30年的

產權資訊

註釋②:軍械調查(Ordnance Survey)是英國最初用於軍事目的而進行全國製圖專案,涵蓋城市區域的商業,能源,工業調查。

04 奧克蘭的城市形態

形態單元

奧克蘭CBD的特徵

受到地形的強烈影響

,透過南北向的

山脊和自然山谷系統

從懷特瑪塔港和海濱碼頭向高山脊蔓延。圖4為奧克蘭CBD目前的

街道

地塊模式

和間隔一米的

等高線

。在此基礎上,圖5顯示

平面單元

的分佈,圖6則是每個單元的

形態特徵

第42期 |「論文」城市形態區域和城市景觀管理:奧克蘭案例研究

圖4 奧克蘭中央商務區目前的街道、地塊模式和間隔一米的等高線

第42期 |「論文」城市形態區域和城市景觀管理:奧克蘭案例研究

圖5 奧克蘭中央商務區的平面單元

第42期 |「論文」城市形態區域和城市景觀管理:奧克蘭案例研究

圖6 奧克蘭中央商務區平面單元的街道、地塊和地形特徵

地塊模式

除地形特徵,澳大利亞殖民地辦公室(

Colonial Secretary’s Office

(1829年))制定的條例和模式透過

街道佈局(

street layout

也影響了地塊模式,主要體現在

Queen street

最西側。同時

地塊模式與產權相關

,如地塊及其附屬建築具有

簡單產權(

simple title

,相比具有

分級產權(

strata title

多個產權(

multi-ownership

地塊更

容易被再開發

。土地價值越高,土地或建築產權就越複雜,這很大程度上解釋了

Queen street

單元較少地塊合併的情況。

目前的

地塊模式(

plot-pattern

合併(

amalgamation

拆分(

subdivision

截斷(

truncation

等方式的共同作用下被調整,如分析

Eden Crescent

平面單元在2007年

地塊偏離原有幾何形態的程度

可以識別出三種地塊模式變化(如圖7)。這種

偏離程度

從基本的

整形或正形(

intact or orthomorphic

深度變形和變形(

hypo-metamorphic and metamorphic

都被康澤恩用一系列術語所描述。

第42期 |「論文」城市形態區域和城市景觀管理:奧克蘭案例研究

圖7 Eden Crescent單元中的正形、深度變形和成形地塊模式

建築形式

奧克蘭CBD的歷史建築幾乎全部為

1840年歐洲移民後

修建,分為四個重要時期:

開創時期

(1840-1880)、

維多利亞晚期和愛德華時期

(1890-1910)、

現代時期

(1920-1970)和

當代

(1970年以後)(圖8)。

第42期 |「論文」城市形態區域和城市景觀管理:奧克蘭案例研究

圖8 奧克蘭中央商務區的建築型別

用地功能

商業辦公

倉庫

工業

是19世紀後半期奧克蘭CBD

主導的用地功能

,期間主要變化是

居住用地減少

,零售商店從

Shortland street

Queen street

轉移。

用地模式

直到20世紀中葉才被改變,倉庫和工業逐漸被不同的商業,如酒店、零售、辦公等替代。如今奧克蘭

土地使用高度混合

(圖9)。

商業佔據主導

,居住與商業的混合在CBD邊緣十分常見。

第42期 |「論文」城市形態區域和城市景觀管理:奧克蘭案例研究

圖9 奧克蘭中央商務區的土地和建築利用

城市景觀單元

圖10是奧克蘭CBD

景觀單元

,其第一級邊界依據區域平面型別,形成

平面格局

(如圖5);第二級邊界依據

建築型別

(圖7);第三級邊界依據

土地利用

(圖9)。

城市景觀單元

的劃分作為研究城市景觀特徵的基礎,對指導保護規劃與設計實踐具有重要作用。

第42期 |「論文」城市形態區域和城市景觀管理:奧克蘭案例研究

圖10 奧克蘭中央商務區的城市景觀單元

05 城市景觀的變化與管理

保護紐西蘭景觀獨特要素的概念早在

1877年《土地法》

中提出,但主要關注

自然景觀

。此後的1960年曆史建築登記條例與1953年的

《城市和鄉村規劃法》

,以及1980的

《歷史遺蹟法》

關注

歷史建築的保護、儲存

,然而對

城市形態歷史發展的調查

以及闡釋

城市景觀歷史意義

的方法和重要性沒有被充分意識到。現代主義規劃與大尺度再開發主導了CBD1960年至1970年的發展,尤其是

區域高速公路系統

街道體系

地塊模式

造成巨大沖擊。

戰後重建以來,再開發專案引導的

地塊合併

不斷持續。圖11顯示了自1842年以來某街區地塊的歷史發展。該地塊在1842年奧克蘭鎮區計劃中保留為

公共用途

,並在十九世紀下半葉逐漸建成。直到2007年,其地塊模式的變化才被一座現代辦公大樓終止。

第42期 |「論文」城市形態區域和城市景觀管理:奧克蘭案例研究

圖11 街區地塊的地塊邊界和建築基底平面變化

再開發極大忽視CBD可見的

歷史特徵

,如最近在

Queen Street

Shortland Street

交叉處修建的19層玻璃幕牆辦公樓—

德勤中心

(圖12)。開發區域此前作為小地塊開發,擁有許多

19世紀的歷史建築

,而再開發

未考慮歷史地塊模式

建築的保護與復興

第42期 |「論文」城市形態區域和城市景觀管理:奧克蘭案例研究

圖12 位於Queen Street和Shortland Street交叉處的德勤中心

06 總結

研究填補康澤恩方法在紐西蘭實踐的空白,也實現其在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比較

。這與在英國與中國進行的實踐相似,即

關注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歷史演變、決策制定和地區特徵分析的差異

。這些實踐表明形態區域方法是建立管理城鎮景觀變化框架的基礎。

該研究同時契合

奧克蘭城市治理皇家委員會

Royal Commission on Auckland Governance

)最近的報告,認為當前歷史研究的不足以及保護範圍的限制而無法保護更多的遺產。因此,需要突破

單個歷史建築、遺址

,保護包括

不同時期

不同型別與風格的歷史景觀

。類似的認識也在英格蘭遺產(

English Heritage

)推動的

全國景觀特徵調查

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與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

ICOMOS

)推動的

歷史城市景觀(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s

概念中體現。

文章研究奧克蘭CBD的

歷史形態特徵與變化

,並結合當前的規劃設計與管理指出一些問題。重要的是,其關注

城市景觀管理

的視角指出一些研究方向,如整合

規劃設計與景觀管理的框架

形態區域方法

城市景觀特徵評估方法

研究等。

圖片來源:[1]G Kai。 Urban morphological regions and urban landscape management: The case of central Auckland, New Zealand[J]。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2010, 15(3): 148-164。

參考文獻:[1]G Kai。 Urban morphological regions and urban landscape management: The case of central Auckland, New Zealand[J]。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2010, 15(3): 148-164。

版權宣告:本文版權歸城市形態學研究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後臺聯絡。

文案:楊明興

編輯:趙鵬瑞

校核:趙永琪、林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