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與韓琦相差十九歲,為何還能夠成為至交好友呢?

宋代是中國文化特別發達的時代,陳寅恪那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他就認為宋代文化就代表了封建社會中國文化的最高峰。但是這種文化發達並不意味著宋代就是最安寧最平穩的朝代,恰恰相反,宋代的邊疆戰爭幾乎就沒停過。而宋代又主要實行的是文官制度,什麼意思?也就是即便是掌管軍隊指揮戰爭的人,也都是以文人為主。在北宋的康定、慶曆年間,在西北的邊疆地區,就流傳著這樣的歌謠:

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

那麼這個讓西北的這些對中原虎視眈眈的侵略者,心驚膽顫、聞風喪膽的韓和範,說的是誰?“範”我估計大家能猜到,沒錯,就是范仲淹。“韓”呢,我也不賣關子,直接告訴大家韓琦。

范仲淹是蘇州吳縣人,他是大中祥符八年,也就是公元的一零一五年考中的進士,當年他二十七歲,范仲淹考中進士。這一年韓琦多大?八歲。所以比韓琦大十九歲的范仲淹,那當然是長輩了。

韓琦哪裡人?河南安陽。也就是發現甲骨文的那個地方。在宋仁宗的天聖五年,公元一零二七年,他考中進士。那麼二十歲就考中了進士。這個天資肯定沒得說,一定是出類拔萃。那麼兩個相差十九歲的人,是怎麼開始有了交集,並且度過了一段同進共退的生活?今天我們就講他們兩人的詩歌故事。

皇祐元年,公元的一零四九年,當時擔任定州知州的韓琦,就把定州府裡面一個被荒蕪的亭子,把它改建成了一座“閱古堂”。那麼這“閱古堂”怎麼來裝飾?他就把在定州這個地方生活工作過的歷代的賢守良將,把他們的影象就畫在這個四面的牆壁上。良將應該不用解釋,那就是大將的意思。“賢守”其實就是賢明的地方官。韓琦建這個“閱古堂”,畫這些人像的目的是什麼?也就是來學習古代的這些賢明有為之士,來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來一方面警醒自己,時刻不能鬆懈,同時對別人,那也是一種觀摩和教育。因為定州這個地方,它的地位非常的重要,因為是通向北方的一個要衝。北方的敵人如果要南侵,定州那就是最重要的關口。我們知道古人都很風雅,尤其是文人,“閱古堂”建好了怎麼辦?接下來就是請人來寫《閱古堂記》呀,來為這個“閱古堂”題詩題詞。那麼這被請的人裡面,他肯定會有范仲淹,韓琦先是請人把他寫的《閱古堂記》轉送給范仲淹。然後接著請范仲淹寫詩。范仲淹就寫了這一首《閱古堂詩》,開頭四句是這樣寫的:

中山天下重,韓公茲鎮臨。

堂上繪昔賢,閱古以儆今。

為什麼叫中山天下重?因為定州就是古代中山國的首都。所以這個定州這地方是天下的一個要塞。如今你韓琦來主政一方,又在閱古堂上,把這些歷來的名臣大將都畫在牆壁上,那一方面瞭解古人,更重要的是警示今天的人。

所以范仲淹的詩歌也寫的很長,主要表現了自己對這些古人的敬仰之意。但這首詩歌的重點是回憶了他與韓琦當年一起守邊的經歷。我們來看這首詩的這部分的內容。

僕思寶元初,叛羌弄千鐔。

王師生太平,苦戰誠未禁。

赤子餵犬彘,塞翁淚涔涔。

中原固為辱,天子動宸襟。

乃命公與僕,聯使御外侵。

歷歷革前弊,拳拳掃妖祲。

二十四萬兵,撫之若青衿。

惟以人佔天,不問昂與參。

相彼形勝地,指掌而蹄涔。

復我橫山疆,限爾長河潯。

此得喉可扼,彼宜肉就椹。

詩歌比較長,但大家不要著急,我們慢慢來分析,分析完了以後,你就知道這幾句詩,那交代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經歷。

前六句說的什麼?前六句就是說西夏建立了。建立了以後,接著要侵犯北宋,所以到了寶元初年,公元一零三八年,党項族人李元昊稱帝,來建立了一個大夏國。因為這個大夏國在西邊,所以歷史上稱它為西夏。這個李元昊以前與北宋的王朝雖然摩擦不斷,但基本上還有維持這種表面的平衡。那麼成立了大夏國,那就撕破臉皮了,兩地的關係就徹底的破滅了。李元昊為了鞏固和強大自己的地盤和地位,就率兵南下,在三川口這個地方,也覺得現在的延安的西北方向。在這裡西夏兵與宋兵交戰結果,宋兵根本就不是對手,敗得一塌糊塗。西夏兵進攻三川口目標就是拿下延州,也就是今天的延安。那麼如果拿下了延州,那一路南下的通道就打通了。所以這個訊息傳到京城以後,那是朝野震驚,那是已經威脅到國家存亡了。

党項這個民族,他原來是羌族的一支。所以這個詩歌裡面稱他為“叛羌”,就這個意思。“弄千鐔”那就是發動了許多的叛亂。那可憐北宋的軍隊呀,太平日子過得太長久了,平時也缺乏訓練,根本就沒有戰鬥力。所以雖然也積極的抵抗,但哪裡是西夏軍的對手?老百姓陷於戰亂當中,有的小孩子餓死了,餓死了怎麼辦?就被野狗被豬吃掉了。那麼邊境的老漢看著在家破人亡的這麼一個場景,那也是淚流滿面。所以前六句寫了戰爭跟北宋王朝帶來的這麼一個災難性的局面。

那麼接下來六局寫什麼?

中原固為辱,天子動宸襟。

乃命公與僕,聯使御外侵。

歷歷革前弊,拳拳掃妖祲。

接下來六句就寫北宋王朝你得應對呀,你這麼大一個國家,你不能被一個小小的一個西夏國,就把他弄得沒有辦法。所以,北宋王朝深感恥辱。帝王就積極的開始謀劃,首先就得派出得力的大將到西北去。那派誰?就讓韓琦與范仲淹聯手到前線去抵抗。那麼這裡就寫到了韓琦與范仲淹共同的經歷了。那麼,他們一到前線馬上就採取了措施,整頓軍隊,平時不訓練士兵,現在開始訓練士兵,平時糧草不全,現在備好充足的糧草。很快就平息了西夏發動的這些戰亂。

下面十句

二十四萬兵,撫之若青衿。

惟以人佔天,不問昂與參。

相彼形勝地,指掌而蹄涔。

復我橫山疆,限爾長河潯。

此得喉可扼,彼宜肉就椹。

這十句寫什麼?這十句是寫了宋軍,重視軍隊的力量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從此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就奠定了一個安定的局面。為什麼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韓琦與范仲淹兩個人,他們真的是很有辦法,有謀略,對士兵很溫厚,所以他們才能團結一心,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什麼是“昂”與“參”?就是天上的兩個星宿。古人特別是宋代人吧,凡事都要看天相,然後再決定是進還是退。韓琦,范仲淹就靠著一種人定勝天的信念,就戰勝了西夏的軍隊,鞏固了邊防。再加上當地作為關口的地理優勢,所以地方雖然很小“指掌而蹄涔”但是能攻能守,再加上橫山這道天然的屏障,再加上黃河的防禦作用,就遏制了這個咽喉地帶。敵人如果再入侵的話,那就等於是送死了。所以這一段經歷不僅僅可歌可泣呀,而且也見證了韓琦與范仲淹他們這兩個人的深厚的友情。

當然在詩歌的最後,范仲淹也感嘆自己已經垂垂老矣,而韓琦還年輕,所以希望他能為這個國家能夠有更大的作為。范仲淹追憶的,那都是差不多十年前的事情。而且我們看他的追憶文字,好像還包含著對韓琦的知遇與感念之意。我這樣說,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點困惑。明明這個范仲淹比韓琦大十九歲。如果要說知遇與感恩的話,那按照一般的情況應該是韓琦對范仲淹才能有,我承認常規的情況是這樣。但是韓琦與范仲淹兩個人的關係,註定是不同尋常的。

宋仁宗的康定元年,公元一零四零年,范仲淹奉調到了西北前線去的。那麼當初西夏軍隊進攻三川口,進逼到延州的時候,延州的知州是誰?範雍。大家注意是雍正的雍。但是如果要說能力的話,可能要改成平庸的庸。因為這個人他除了害怕,除了關起城門,就是趕緊請求朝廷來派兵支援,而且他容易上當,他就曾經聽信了李元昊的陰謀。那麼這時候朝廷要物色智勇雙全的將軍人選,韓琦就出現在了宋仁宗的視野當中。

其實對這個韓琦宋仁宗並不陌生,當年進士面試的時候,宋仁宗就對他有很好的印象。那麼朝廷就任命韓琦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他一上任就提出,朝廷你如果不用舊臣範雍的話,那我就推薦另外一個姓範的范仲淹。范仲淹果然就以陝西經略安撫副使的這麼一個身份,來到了前線與韓琦並肩作戰。

范仲淹雖然也是進士,比韓琦還大十九歲,但是范仲淹的仕途一直是波瀾不驚。韓琦在此時此刻的推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范仲淹的命運。當時的范仲淹正被他的政敵攻擊為朋黨的主要人物。但韓琦不管這些,他了解范仲淹,他對范仲淹的人品、才能非常的佩服。他只是希望能為國家尋找到最合適的人才,他堅決的推薦了范仲淹。那麼事實上,范仲淹也透過與韓琦共同守邊這麼一段經歷,不僅其軍事才能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後來回到京城以後,他不是擔任參知政事,那是副宰相。而且主持並且推動了慶曆新政的進行,這也是北宋的一場重大的政治變革。這個慶曆新政雖然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取得成功,但是范仲淹的政治才能,那還是得到了一次非常充分的展現,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公認。

那麼在收到范仲淹的《閱古堂詩》之後,韓琦他十分的感動。感動什麼?因為當年在陝西經略安撫副使任上,他們兩個人對待如何抵抗西夏的軍隊,他們的意見其實很不一樣。韓琦是進攻派,他就主張趁著西夏兵力不足,也就四五萬人。而大宋軍隊多少人?二十多萬。那麼二十多萬對四五萬,那有數量上的優勢。所以韓琦主張什麼速戰速決,要快快的解決邊患的問題。范仲淹他是防守派,他主張不要輕舉妄動,你要先認真的備戰,要在不同的地方把這個兵力安置好,等軍力恢復以後,再伺機反攻。後來的事實證明,范仲淹棋高一招。

所以到了慶曆元年,公元一零四一年的二月,主張大舉進攻的韓琦在好水川之戰中大敗。其實就在一定程度上證明範仲淹的積極防禦,伺機反攻戰略,那才是合理的。但韓琦范仲淹兩個人很有意思哦,他們並不因為戰略戰術兩個人不一致而影響到兩人的交情,因為他們很清楚,無論對方持什麼樣的戰略,都是為了這個國家,方向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他們在堅持自己謀略的同時,也能夠容納對方的不同意見。范仲淹對韓琦不以為懷,那麼作為後輩的韓琦,當然就更是這樣,所以讀了范仲淹的詩歌,韓琦就回了一首詩歌,詩歌是這樣寫的:

蒙恩加職寄餘杭希文資政

宋代:韓琦

燕石寧參楚璧珍,六膺君槳共言綸。

老聃道大誰同傳,千古韓非是罪人。

這個題目裡面有“蒙恩加職”這四個字。那麼這就是提拔了。題目的希文就是范仲淹的字。就在這一年,韓琦被加封為資政殿大學士。稍後一點點,范仲淹也提拔為禮部侍郎。兩個人的升遷當然都值得祝賀了,榮譽嘛當然要彼此分享,韓琦這個詩就因為這個來寫的,但寫的內容就不是僅僅來寫這個事情。當時的范仲淹在杭州的知州任上。所以這個詩看怎麼寫的:

“燕石”就是韓琦的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是沒什麼價值,是卑陋無用之物,這個叫“燕石”。“楚璧”就是指楚國的和氏璧,那是價值連城,非常珍貴的。那麼在這首詩歌裡面是指的范仲淹。那麼這一句連起來什麼意思?就是我們雖然在外面經常被稱為“韓範“,大家注意,“韓”是在“範”前面的,但是韓琦認為其實我是一個卑陋無用之物,跟你這麼一個珍寶並列在一起,我很慚愧,因為沾了你的光。接著寫我們兩個人的緣分真的是好神奇,我們居然有六次,一起在皇帝面前被共同提拔的經歷。這說明什麼?說明韓琦和范仲淹數十年之間,那真的是共進退同命運。這當然不是一般的緣分,是命中註定兩個人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

後兩句就是對范仲淹開玩笑了,說司馬遷寫的《史記》把老子跟韓非子的傳放在一起來寫。史記裡面有一篇就叫《老子韓非列傳》。這個韓琦說老子的道,那是通貫古今,誰能夠把自己的傳跟思想這麼博大、深沉的人的傳放在一起。所以你把老子與韓非的傳放在一起來寫,也不知道這個司馬遷是怎麼考慮的。但韓非就因此成為千古罪人了。你韓非何德何能,你怎麼敢與老子相提並論?所以這兩句意思就是說,你范仲淹就相當於老子,而我韓琦就相當於韓非,現在都說“韓範”把我們並列在一起,那把我成為千古罪人了。所以你看韓琦與范仲淹之間的關係很隨意呀,很輕鬆。韓琦一方面“自黑”,另外一方面也調侃范仲淹。一個是小弟,一個是老兄,多年的交情就完全消除了年齡上的差異。所以這樣的友情當然是非常的醇厚。

皇祐三年,公元的一零五一年,韓琦還在定州,這期間發生了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讓韓琦倍感驚奇和喜悅。什麼事情?因為很久沒有與范仲淹聯絡了,他在皇祐二年的潤十一月的初一,他曾經跟范仲淹寫了一封信。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收到了范仲淹的來信。大家注意范仲淹的來信,不是收到了韓琦的信寫的回信,而是什麼?我們往下看,韓琦收到了范仲淹的來信,他一看下面的落款時間,居然是與自己當初去信是同一天。說明什麼?說明他們雖然這一天,天各一方,但是卻不約而同的想起了對方,這不就是心有靈犀嗎?韓琦覺得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應該有詩,所以他很快就寫了一首詩來寄給范仲淹。我們看一下這首詩:

與餘杭希文資政經時兩絕音問忽得訊正與近致書同日因以詩寄

(宋)韓琦

閏首郵音得到無,使來還喜發雙魚。

卻思塞上經時問,恰是吳中當日書。

人邈江山神自照,道存忠義信從踈。

昔年元白慈恩事,詩意雖同志未如。

開頭兩句說啥?說我在去年的潤十一月的初一,曾經給你寫了封信,正在想你有沒有收到我的信?正在想的時候,就有人送來了你的覆信。韓琦就是說,回想我在定州(定州也在邊疆。)回想我在邊塞忙忙碌碌的時候,過了很長時間才去封信問安。沒想到你從杭州給我寫信的時間,居然與我去信是同一天。接著韓琦就說了,我在遙遠的邊疆地區,在心裡是想著你范仲淹的,我們天各一方,為了道義,為了忠誠於這個國家,我們要積極的效力。所以平時的聯絡就少了,但偶爾有聯絡,卻發生了這樣神奇的事情。這樣的神奇的事情,我又想起了唐代的元稹與白居易的故事。所以後面一句“昔年元白慈恩事”到底是什麼事?我稍微花點時間來講一下這個典故。

在唐代的元和四年,公元八零九年這一年的三月上旬,元稹被派去的梓州。也就是今天四川的三臺去審理案件,大概走了有十多天,白居易就跟一幫朋友出去玩了,去了曲江,曲江去完了以後,又去了慈恩寺遊玩了一天,晚上就跟朋友們去喝酒了,那麼白居易喝著喝著,就想起了遠行的元稹。他琢磨了一下,他是哪一天從哪裡出發,那麼到今天十多天過去了,他琢磨一下,今天應該是到了梁州了吧,梁州是哪裡?兩週就是現在陝西的漢中。所以他就在牆上題了一首詩,裡面就有這麼兩句“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元稹這一天不早不晚,真的是正好到達了梁州。證據是什麼?去就是十多天之後,白居易收到了元稹從梁州寄來的信,以及一首《梁州夢詩》這裡面有這麼四句,我們看一下: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

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這詩就不用解釋了,元稹本來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到達涼州這一天,白居易跟他的朋友在曲江慈恩寺遊玩之事,但夢中做到的情景跟當天的事實居然完全一致。那這就很神奇了。那麼唐代元稹與白居易的這麼一個神奇的事情,現在再一次在韓琦和范仲淹之間發生了。但是韓琦還是要表明他們與當年的元稹、白居易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我們看最後一句叫“詩意雖同志未如”。什麼意思?元稹、白居易他們的心有靈犀,更多的是兩人之間的詩人感情。而韓琦認為他與范仲淹這種心有靈犀,更多的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家國之心。很顯然韓琦認為他們的情感要更有境界。

慶曆新政失敗以後,范仲淹被貶出京城,輾轉在好幾個地方擔任知州,到了皇祐四年,也就是一零五二年,范仲淹從青州改知潁州,范仲淹當時身體已經很弱了,他只能抱病上路。結果當年的五月,范仲淹走到徐州的時候就走不動了,所以就留在徐州治病。韓琦聽說以後,馬上派人把藥送到徐州,結果送藥的人還沒回來,韓琦就聽說范仲淹在徐州去世了。那韓棋十分悲痛,幾天都吃不下飯,整個人的身體都像僵直的似的,手腳也不聽使喚。後來他在祭文當中他是這樣說的:

僕始立朝,接公尚疏,道同氣合,千里相符,忝帥於西,乃與公俱,協心畢力。誓剪兇渠,義切王室,情均友于。

說的非常的實在。韓琦就是說他們一開始在朝中共事,聯絡其實不多。兩個人真正走到一起,是他們被派往西部,去抵抗西夏軍隊的侵略的時候。那麼到了那個地方,兩個人同心協力,發誓一定要把侵略者給他消滅掉。他說我們之間的道義與友情,那一直與國家的命運是息息相關。他甚至在祭文裡面怎麼說:“上天生公,固為吾宋。”韓琦要表達什麼意思?他就認為范仲淹,那就是為這個時代生的。那這個評價當然是極高、極高的一個評價。

韓琦與范仲淹他們都身居高位,見的人很多,交友的眼光,那當然就更加的苛刻。但是他們自從結交以後,就深度的接納了對方,一生都沒有改變。所以范仲淹與韓琦他們不屬於那種一見如故的友情,而是在長期的相處當中,不斷的瞭解對方,不斷的增加信任和認同。並且在同甘共苦的生活當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而且他們的友情和個人私利沒關係,跟獲取名聲沒關係,與什麼有關?而是與共同的信念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這樣的友情,我覺得應該是一種大寫的友情。

文字來源百家講壇詩歌故人心

僅因喜歡所以上傳諾有不妥還望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