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歲到30歲,這黃金十年,為什麼你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記得貓叔曾經講過他的一段經歷:

2014年8月的一個深夜,他躲在被子裡痛哭。一邊哭,一邊問自己:難道這輩子就這樣了嗎?

那時候,他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中學英語補課老師,住在月租1200元的老房子裡,經濟狀況很糟糕。

但在之後的這六年時間裡,他不斷學習,不斷升級,不斷精進,在新媒體領域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看到這裡你會不會很羨慕他的現狀?會不會有一種衝動去做出與他相同的選擇?會不會看著現在的自己落下一聲長長的嘆息?

從20歲到30歲,這黃金十年,你都有哪些成就?你想活成什麼樣的自己?

這一連串的問題接踵而來,你的心中是否有了答案呢?如果沒有,在《精進有道》這本書裡去給自己找一個答案。

從20歲到30歲,這黃金十年,為什麼你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作者孫陶然是一個知名企業家,連續創業者。拉卡拉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創辦和聯合創辦藍色游標、考拉基金、崑崙堂商學院等知名企業。

《精進有道》一書從選擇、認知、成長、幹法和活法五大維度,親授精進之道,幫助我們提升個人核心競爭力,以應對這個不確定的世界。

優秀的人學習贏家的行動方法,卓越的人思考成功的底層邏輯。歸根到底,想清楚、堅持住、有能力才是我們促成自己的精彩的辦法。

你知道自己想活成什麼樣子嗎?

從20歲到30歲,這黃金十年,為什麼你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們總是會對別人的生活有著豔羨,看到別人環遊世界,自己也想去外面看看;看到別人升職加薪,自己又像打了雞血一樣工作;看到別人身材很好,自己趕緊去報了健身的課。

如果能夠在這些做法當中得到一定的成就,取得一定的收穫,那的確是給自己的成長增磚添瓦。可是大部分人的現狀卻是一腔熱血、三分熱度。

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別人理想當中的生活和他們想活出的樣子,但這些做法並不能完全巢狀在自己的身上,找到自己想要活出的方式才是王道。

《精進有道》的作者講到,迄今為止,他與死神有過兩次非常近距離的接觸。

一次是在讀書期間,有一天晚上非常危險,他覺得自己可能要死了,開始寫“遺言”。那段文字是這樣寫的:我還這麼年輕,有那麼多的名山大川還沒有去過,有那麼多想做的事情還沒有去做,我甚至還沒有談過戀愛。

一次是兩年前,孫陶然父親去世前後那一段時間,他真切地感受到死亡離自己是如此之近。

我們能夠來到這個世間生存,就是一種莫大的幸運,可是我們究竟要活成什麼樣子呢?其實反過來思考會找到答案,當你設想有一天自己會離開這個世界,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離開這裡,又會有什麼樣的遺憾?

孫陶然在書中寫道,當下一分鐘很可能就會死去時,你想到的如果還能活著要去做的事情,就是活著的時候應該去做的事情。

不虛度光陰、不盲目模仿,用生命去感受,用心去體驗,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活出的意義。

你需要有什麼樣的思考方式?

從20歲到30歲,這黃金十年,為什麼你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在西方,流傳著一個關於企業和員工的比喻:企業就像一棵大樹,而員工就是樹上的猴子。

因為攀爬速度不同,樹的每一層都有猴子。上面的猴子向下俯看時,看到的是下面猴子滿載希望的笑臉;而下面的猴子向上仰視時,看到的則是其上猴子的屁股。

假如樹上有果子,先上去的猴子一定能最先吃到。而下面的猴子呢,得到的不是其上猴子剩下的枯枝苦果,就是它們的糞便。

牛頓也曾經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說我們要想不斷的向上攀登,就必須站在一定的高度,像贏家一樣去思考去行動,再來指導自己當下的作為,才能讓普通的事情變得有意義、有方向、有價值。

《精進有道》中為我們總結出了古往今來所有優秀的人的三個習慣:

第一,向前看。

預見未來,這是強者必須具備的素質。

第二,向後看。

隨時覆盤,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目標結果對照、情景再現、得失分析以及規律總結,這是讓一個人吃一智長一智,不斷從經歷中成長的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最有效的學習辦法。

第三,B計劃。

強者對任何事情永遠有備選方案,甚至不止一個。任何事情,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前,都隨時準備啟動備選方案,這是強者永遠把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上的關鍵。

抬高自己的起點,拉高自己的視野,以俯視的角度去探尋現在的目的,向前看、向後看以及B計劃,會讓我們的能力更加強大有力。

你怎樣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從20歲到30歲,這黃金十年,為什麼你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有了目標,有了思維就要擁有與之相匹配的能力。

趙括少時學兵法,善於談兵,父親也難不倒他,在真正行軍打仗時,才出現了紙上談兵的典例。趙括本人也有著清晰的目標軍法,睿智的思維策略,但缺乏的卻是真正行之有效的能力。

很多營銷專家在吹噓自己有多麼優秀,理論上誇的天花亂墜,但是市場才是檢驗一個人能力的最重要指標,做比說更重要。

我們要的不是飄忽在天上,而是真正落地,這就需要我們擁有行之有效的執行能力。

《精進有道》中寫到,比解決問題的決心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多數事情,有願望和決心是沒有用的,只有有實力,並且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解決問題。

孫陶然幫我們把所有的問題按照重要和緊急程度劃分為了四類:

第一類,重要且緊急的事情,這是第一優先要處理的。

第二類,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這是第二優先要處理的。

第三類,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這是第三優先要處理的。

第四類,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這一類事情,應該能推則推、能簡化則簡化。

很多人在處理問題上的做法與事件的緊急程度是截然相反的,喜歡先處理簡單或者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把難度複雜的留到後面。

而抓住我們最充沛的精力、最充裕的時間去處理最重要的工作,才是執行好一件事情的正確之道。

結語:

宮崎駿曾說:“成長是一筆交易,我們都是用樸素的童真與未經人事的潔白去交換長大的勇氣。”

你我的年紀就是生命裡的黃金十年,要活出什麼樣子,我們還有無限的可能。

從20歲到30歲,這黃金十年,為什麼你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精進有道》讓我們在無限可能中尋找突破,想清楚、堅持住、有能力,就是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要修行的力量!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是第一次行走,但我們卻可以帶著先行者的智慧前行,在不斷學習中精進,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