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錢就很快樂?

是否有錢就很快樂?

我把這題當成道客觀題,用點客觀資料來講一下吧。

我來提幾個更加細緻的問題。

一、富有國家的人民是否比貧窮國家的人民更快樂?

我們在腦海中會認為有這樣一種趨勢,歐洲有更多感到滿意的人,比如瑞士人,他們總是歡樂地在雪山上徒步旅行;而非洲人民總歸不太滿意,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缺乏基本保障。事實上是這樣嗎?

如下圖所示(這是90年代的資料,因此不要用絕對值和現在做比較),普遍來講,確實越富有的國家人民的幸福指數越高。但是,當GNP低於一定值(如圖中的6000美元),或是高於一定值(如圖中的8000美元),那國家財富和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就基本不存在了。

另外,這只是相關性研究。究竟是否是因為有錢導致的快樂在這裡面不得而知。從嘗試來說,通常富有的國家公民權利、文化程度、和平程度、公平程度都會相對好些,因此有可能是這些方面整體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

國家的財富和幸福感,來自世界銀行的資料和1990-1991年世界價值觀調查

二、人民是否會隨著國家變得更富有而變得更快樂?

2000年的美國人是否比1957年的美國人更快樂呢?畢竟在1957年的時候,很多家庭還沒有淋浴裝置和洗手間呢。1957年的時候,美國將人均收入大約是9000美元,而今天人均收入達到了20000美元。在收入實現了兩倍富裕的同時,人均汽車擁有量是以前的兩倍,去飯店的頻率也是以前的兩倍。因此,毫不誇張的說,在20世紀後半葉的這幾十年裡,美國人的財富正在一點一點地增加,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變得更快樂了嗎?

他們沒有!如下圖所示,個人收入在這幾十年裡的上升趨勢是異常明顯的,但是報告自己“非常快樂“的人數百分比確實呈輕微的下降趨勢,從35%下降到了33%。不僅如此,在青少年中,抑鬱比例急劇上漲。我們可以非常認真地說,即使從沒洗手間變為了有洗手間、從出門公共交通變為了開小轎車,21世紀的年輕人並沒有比他們的祖父母過得開心。

Happiness data from General Social Surveys, 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come data from Bureau of the Census (1975)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三、同一個國家裡,富有的人們比窮人更快樂嗎?

在貧窮的國家裡,富有確實往往意味著更強的幸福感。比如在印度,低收入的收穫要面對很多生存挑戰,因此完全無快樂可言。

可是在富有的國家,由於大部分的人都不需要為生存擔憂了,財富對於幸福感的重要性簡直是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除非是特別貧窮的人,不然基本可以總結為“乘公交上班的人和駕駛賓士上班的人一樣快樂。”另外,對於非常有錢的階層來說,他們的幸福感也僅僅比平均水平高一點。在一次對《福布斯》雜誌上最富有的100個美國人的採訪中顯示,49個接受調查的超級富豪中的4/5同意這個觀點:金錢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少快樂,這主要取決於它的使用方法。其中的一些富人甚至表示他們一點都不快樂,一個富豪說他回想不起任何快樂的會議,另一個說金錢完全無法減輕她的孩子給她帶來的痛苦。

四、“在乎金錢“和快樂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

綜上所述,快樂和金錢之間的關係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微乎其微的。

這有很多種原因解釋,比如“適應水瓶現象”,這意味著我們很快會適應新的財富。那些讓人們感覺良好的收穫,很快就會變成一種中性事件,而隨著時間流逝,這些中性事件又會演變成讓人們不太滿意的事件。另外的原因就是,“社會比較”,隨著你的收入越高,你會進入更高的階層,而和比自己的強的人比較會形成認知扭曲和不滿。當一個運動員以1000萬美元簽約時,他700萬美元年薪的隊友可能就會心裡不平衡,儘管他已經很富有了。

然而, 現在的人似乎變得越來越在乎金錢了。

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日漸盛行,當我們開啟社交媒體時,無數的拆箱影片在提醒我們,又該掙錢去消費了。從90年代開始,奢侈品花銷增長速度是全品類消費品增長的4倍。

人們的觀念在發生鉅變。在一份對25萬剛入學的大學生所做的年度調查裡,如下圖顯示,同意走進大學的最重要原因是“掙更多的錢”的人,從1971年的1/2上漲到2003年的近3/4,隨之而來的是認為“形成一個有意義的生活理念”非常重要的人急劇減少。

Data from Dey, Astin, & Korn, 1991, and subsequent annual reports

在另一項研究裡,新入學的美國大學生將“經濟上非常充裕“列為了19個目標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而在其後才是“成為我自己領域內的權威”、“幫助困難中的他人”和“攻擊家庭”。

如果說金錢本身這個物質上的顯現和快樂之間的關係微乎其微,那在乎金錢這個精神上的重視和快樂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呢?

事實上,越是為財富努力奮鬥的個體越是不快樂。

在一份研究(Tim Kasser, 2000)中顯示,追求親密感、個人成長和社會事業的人往往會體驗到更高質量的生活。另外的研究(1993,1996)表示,“喜歡高收入勝過有穩固的親密關係”的畢業生在描述他們“相當”或者“ 非常”不快樂方面比以前的同學多一倍。在對中等收入的調查中發現,那些20年前將“擁有極大財富”評價為非常重要的人,往往比不是非常崇尚物質主義但也屬於中等收入的人更不快樂。(Nickerson&others,2003)

五、我們需要做什麼?

既然金錢和快樂之間的關係很弱,既然過度在乎金錢會讓我們不快樂,又既然我們人生是希望快樂的,那答案只有一個:尋找一個其他的方向作為你的人生目標,比如親密關係、比如救助他人,比如享受自由。不要讓金錢駕馭了你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