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說晉造駁殼槍

民國時期,山西在閻錫山長期經營下,山西曾一度是當時國內經濟最發達的省份。工業發展水平非常好,建立了較完備的重工業和軍工體系。1912年閻錫山從日本和歐洲引進了先進的生產裝置和技術,將原清末開設的山西機器局擴建,豐富工業門類。1920年,山西機器局正式改名為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在不斷豐富硬體的同時,閻錫山還開設技校,高薪聘請外國軍工技術專家,從其他兵工廠挖技師、招熟練技工,使山西的軍工水平得到了快速發展。1926年,閻錫山將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更名為太原兵工廠,此時的太原兵工廠已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兵工廠,太原兵工廠鼎盛時期,職工最多達到過1。5萬,機器裝置近4000部。不僅能為晉綏軍提供各種武器裝備做到自給自足,還能對外出售獲取暴利。本文就單說說太原兵工廠生產的駁殼槍這類武器。一說到晉造駁殼槍,大家馬上想到的是“大眼盒子”17式手槍,17式手槍是晉造駁殼槍的代表。但晉造駁殼槍不僅僅只有17式。

1927年,太原兵工廠開始生產駁殼槍,依照的是毛瑟廠的小環擊錘駁殼槍,槍身右側有“太原兵工廠民國十六年造”的銘文,口徑7。63毫米。

粗說晉造駁殼槍

太原兵工廠也生產了短管型駁殼槍,與原版的短管駁殼槍稍有區別,扳機護圈與彈倉底板不在一條直線上,要稍低一些。

粗說晉造駁殼槍

1928年,太原兵工廠開始生產11。43毫米的手槍,即晉造17式駁殼槍,基本上就是原版駁殼槍的放大版。由於子彈大了不少,彈倉要更大,所以彈倉底板位置低於扳機護圈不少。最初生產的17式駁殼槍在槍身左側有“一七式手槍”的銘文,槍身右側有“民國十七年太原兵工廠造”的銘文。此種銘文的駁殼槍大約生產了200多支。

粗說晉造駁殼槍

粗說晉造駁殼槍

粗說晉造駁殼槍

粗說晉造駁殼槍

粗說晉造駁殼槍

中間為17式駁殼槍,比原版駁殼槍大不少

1929年,晉造17式駁殼槍開始進入大批次生產,槍身銘文字型改為篆體。槍身左側銘文為“一七式”,槍身右側銘文為“民國十八年晉造”。該年大概生產了3000多支。

粗說晉造駁殼槍

粗說晉造駁殼槍

粗說晉造駁殼槍

粗說晉造駁殼槍

粗說晉造駁殼槍

1930年生產的17式駁殼槍則是把槍身右側的銘文改為“民國十九年晉造”,其他未變。該年生產了大約3600支。

粗說晉造駁殼槍

1931年生產的17式駁殼槍則是把槍身右側銘文改為“民國二十年晉造”, 其他未變。到1931年4月,共生產了大約1200支。

粗說晉造駁殼槍

在17式駁殼槍在最後的生產期,還生產了一批沒有右側銘文的槍支,大約100多支。

粗說晉造駁殼槍

粗說晉造駁殼槍

中原大戰閻錫山敗北避居大連,蔣介石責成張學良對晉、綏的軍政事宜統一節制,1931年 4月,張學良把太原兵工廠和山西火藥廠改組合併為太原修械所,武器生產基本停頓,只做一些槍械修配和民用品的製造。17式駁殼槍的生產至此結束。

17式駁殼槍的木質槍套相比於原版駁殼槍的槍套要顯得肥大得多。

粗說晉造駁殼槍

粗說晉造駁殼槍

粗說晉造駁殼槍

在1980年代後期,中國北方工業依照17式駁殼槍又造了一批,大約有1000多支,冒充原版17式全賣給了歐美國家。仿17式做工比較粗糙,可能是故意為之,類似於假古董的做舊。但是,竟然比原版17式做工還要差。

粗說晉造駁殼槍

80年代的仿品,做工比原版差

粗說晉造駁殼槍

80年代的仿品,做工比原版差

有17式駁殼槍出鏡的歷史老照片非常少,有幸手頭有兩張。

粗說晉造駁殼槍

粗說晉造駁殼槍

粗說晉造駁殼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