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作是門手藝》有感

最近我有幸讀完中山大學教授劉軍強的著作《寫作是門手藝》。作者運用“比較差異,尋找機制”這一變數思維為主線貫穿全書,向有寫作困惑或是想要提升寫作技巧的人提供實用性的方法,助其成為寫作高手,甚至是掌握一門手藝。此書共計十篇二十九章,十篇為一個有機整體,每篇圍繞一個主題展開,以“思考+寫作+動手”為主線,從風格、提問、閱讀、論證、結構、流動等視角逐一講解,全面的剖析寫作的原理和方法,讀者可以按需讀取。

讀《寫作是門手藝》有感

其中寫作風格就像是透明玻璃而非彩色玻璃,好的作品不應該是堆砌辭藻、晦澀難懂的,要避免學生腔、學術腔、官腔。就比如天然物質往往並不天然,而是夾雜各種雜質,需要高超提純技術。有些文章看不懂,就是因為作者思路不清晰或是故弄玄虛,沒能提煉簡單易懂的文字技能,所以沒有人會想要去讀它。而謎題是文章的救星,所以好的問題會激起讀者的好奇心,吸引眾人的注意力。作者推薦了劉氏提問法“有的…有的…”句型,運用沙漏式的寫作手法,從大到小,從小到大,收放自如,揭示隱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實世界,透過此方法,使文章選題新穎,提升品味。

讀《寫作是門手藝》有感

作者還告訴我們要多讀一流的作品,建立提取方便的素材庫、資料庫為自己的文章注入文心,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創作出好的作品。然而選材固然重要,但是沒有好的結構框架,也難以發揮最大效用,比如“龍鱗甲防彈背心”不是選用最堅硬的鋼材而是用易破碎的瓷片做原料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將好的素材有序擺放在框架內,使文章讀來如流水般順暢,一氣呵成,才能使讀者讀來酣暢淋漓。

讀《寫作是門手藝》有感

整本書讀完,收穫滿滿,全是乾貨。我翻看自己之前的文章對照書中的觀點才意識到我犯了學術腔、語言平淡無奇、總是生拼硬湊一些名言警句等一系列寫作問題,完全是應付交差。其實寫作裡面的門道有很多,每一步都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只有發現自己的問題,才能對症下藥。

讀《寫作是門手藝》有感

捲毛教授會帶你拔掉心中之毛,放下思想負擔、放棄陳舊觀念,祛除心中之痛,讓你的頭腦更加開放,然而技能的習得來自刻意練習,只有形成持續的輸入—輸出—反饋—再輸出,迴圈往復,才能掌握這本手藝。所以當你無從下筆的時候,翻看這本寫作類的“葵花寶典”,一定會讓你從中獲取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