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姆對未來人工智慧的超前想象——讀《萊姆狂想曲》

萊姆對未來人工智慧的超前想象——讀《萊姆狂想曲》

《萊姆狂想曲》問世於1973年,萊姆那時當然不可能預料到蘇聯的解體,但萊姆在18年後,確實目睹了蘇聯的解體,他於2006年去世)。當時的人工智慧水平,和今天是沒法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語。所以萊姆那時對人工智慧的超前想象和預見,簡直達到了“大神”級別。

他在展望、想象人工智慧的發展時,大部分情況下有一個前提條件 :人工智慧只能在賽博空間有種種表現和創造,能不能對真實世界發生物理作用?

如果一個人工智慧只是存在於賽博空間的無形智慧,而是沒有任何伺服機構,那它能不能對現實世界直接產生物理作用?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答案是“不能”。目前在電腦遊戲中,玩家藉助虛擬現實裝置,可以體驗這種人工智慧對現實世界的直接物理作用,比如影片《失控玩家》(Free Guy,2021)就詳細展示和圖解了這種體驗是如何實現的。但是遊戲中的一切,都只能存在於賽博空間,並不能對現實世界產生直接的物理作用。

萊姆對未來人工智慧的超前想象——讀《萊姆狂想曲》

《萊姆狂想曲》是波蘭科幻小說家萊姆採用評論虛擬作品的方式,也就是評論根本不存在的作品,全部是作者虛構出來的科幻小說,他在多篇評論展開的過程中,旁徵博引,夾敘夾議之餘,冷嘲熱訊,甚至用插科打渾和講故事、打比方等方式,逐漸交代他所評論的“書”的結構和主題,甚至包括他隨意杜撰的細節。

菜姆採用這種獨特的方式來寫科幻小說,既能免去構造完整故事的技術性工作,又能讓萊姆天馬行空的哲學思考和大言高論得以盡情發揮。在這本小說集裡,萊姆評論了五種虛擬作品。這些作品的格局一篇比一篇大!

這本書的最大特點為,就是作者為一本並不存在的書寫書評,且並不打算寫出這本書,而是直接來評論它。有趣的是許多讀者居然深信不疑,真以為有這樣的一本書。

萊姆對未來人工智慧的超前想象——讀《萊姆狂想曲》

萊姆設想:既然宇宙年齡如此之長,那早就應該有高度智慧的文明出現,在不斷膨脹的宇宙中,即使有新興的文明也會不斷出現,也永遠會有廣漠的距離把它們分隔。菜姆認為這樣規劃宇宙,目的是防止後來的文明相互結成新的同盟,膨脹宇宙加上光速限制,可以有效排除1072後來的文明相互“私通”,因為各文明無不能及時得到迴音,就沒法進行即時有效的溝通,各個文明都不可能信任別的文明。菜姆說地外文明的“沉默,是因為現有宇宙,杜絕了任何語義溝通的可能性。

萊姆想象了一些未來世界的事物和場景,在敘述它們的時候,萊姆加入了他對人性弱點的嘲笑、對時事政治的諷刺、對文學藝術的見解等。比如先將科幻變成“已經成了傾瀉各種從更嚴肅的領域裡剝離出來的幼稚怪胎的垃圾場”,接著說柏拉圖的《理想國》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如果在今天出版,“可能都會被打上‘科幻’的標籤”。

萊姆對未來人工智慧的超前想象——讀《萊姆狂想曲》

“泥人”系列從“泥人一”開始,不斷更新換代,但是隨著機器智慧的進化,結果卻是越來越糟。“泥人十二”又拒絕與軍方合作,並且在一次聽證會上“極大地侮辱”了三位參議員,最終被解體——銷燬。昂貴的“泥人十三”很早就顯示出“無法修復的精神分裂症狀”,它宣稱對美國的地位“完全不感興趣”,而且表示即使被解體也不會改變自己的上述見解。於是誕生了“泥人十四”。《萊姆狂想曲》中載有“泥人十四”的兩次演講。

萊姆不僅擅長黑色幽默,他的思維夠狂,思想超前時代,能夠大膽預言,他天才的思維超越凡人的想象,他在1973年出版這本書,書中人工智慧的預測,在當今都一一實現了,為此只能讓人頂禮膜拜!

而且萊姆非常有個性,他一旦穿上了泥人的“馬甲”,立馬就放飛自我了,他借“泥人”之口,對諸如人類進化、人工智慧、自由意志等話題,肆無忌憚地大發宏論。這些宏論完全可以被視為萊姆本人的思想獨白。如果有朝一日科幻作家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非萊姆莫屬!

萊姆對未來人工智慧的超前想象——讀《萊姆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