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最喜歡的玩具

這套成人玩具,老闆們都在玩!

首先特別申明,此成人玩具非彼“成人玩具”。所以請不要將我們歸類為“大寶劍”,若非要如此這般的理解,那也頂多算是“大腦保健”。我們也沒有準確的資料證明中國的精英階層,企業老闆們有多少人做過大寶劍,但是可以肯定,90%以上的老闆,都或多或少的接觸過,學習過《易經》。對了,我說的這套玩具,就是和《易經》有關。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先是文化復興,文化復興的最佳境界當然是文化自信,是洋溢在每個人臉上,滲透在每個人骨子裡的喜悅與睿智。是民族文化強力成長中欣欣向榮的態勢。而這場文化復興的“極限運動”,就是群經之首《易經》文化的廣泛普及與應用。

成功人士最喜歡的玩具

當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人們普遍認識到了《易經》這部上古天書的應用價值,但要想窺其真髓,哪怕皮毛,也猶如海底撈針,難如登天。於是一個“不成熟”的定論流行起來了,“《易經》只能被具有頂級智慧的精英圈子把玩。”事實果真是如此嗎?

請看這一斤栗子再理解:

唐朝宰相虞世南說:

“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一代藥王孫思邈說: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

大科學家錢學森說:

“經典的科學”;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

“《易經》包含著中國人的智慧”,並親口承認他創造的正反合辨證邏輯定律來自於《易經》的啟發;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組閣原則是:

“不知《易》者,不得入閣”;

近代有不少諾貝爾獎獲得者,例如德國漢森堡《測不準原理》,丹麥玻爾教授《相生相剋原理》,均來自於《易經》的啟發。被授予爵士勳章時,玻爾選擇了太極圖,並在慶賀會上以太極八卦紀念章贈人。

1949年,美國英文版《易經》再版時,歐洲哲學權威榮格在序言中說:

“談到人類唯一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唯有中國的《易經》,亙古常新, 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頗多相同的地方。”

中國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的諾貝爾獲獎論文《不對等定律》也得益於《易經》的啟示。

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發明二進位制並應用於計算機領域之後,驚奇的發現六十四卦與二進位制如出一轍,原來中國早已領先他幾千年就開發出了人類最先進的智慧模組。

史籍證明,全世界最聰明的人,諸如

伏羲、神農、皇帝、文王、孔子、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京房、諸葛亮、司馬懿、袁天罡、李淳風、劉伯溫

及很多國外著名人物,以及

豐田、三星、阿里

等全球知名企業創始人,大多都是《易經》擁躉與玩家。而他們之所以能在各自領域有著巨大成就,也一定程度上來自於《易經》思維的啟發,這一點很了不起,更能說明,玩易經,用易經,其對事業的正面助推作用不限於任何領域,都是積極的,有效的。

事實上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念是《易經》設計的。這是我們的民族共性,不受道德、性格、制度及文化的影響。故而《易經·繫辭》有云:

“百姓日用而不知”。

意思是人們天天按照易理行事,但並不知其所以然。之所以百姓日用而不知,完全是因為《易經》圖文古奧,註疏繁多,眾說紛紜。以至於想靠近學習的人都被這些“紅崖天書”驚退了前進的勇氣。於是,一個問題橫亙在了人們面前:

“想學易而學不懂,怎麼辦?”

後無來者,所以方法無法延展。然而中華五千年,向前必有古人指路。

《易經》雖然內容廣大,但其傳承下來的主要紐帶還是來自於卜筮,也就是現在人們理解的占卜,算卦。孔子說過

“玩索而有得”。

只有抱著玩遊戲的心態,親身實踐,親手操作,久而久之會不知不覺的吸收《易經》中的養分。

能把《易經》文化以簡單易學,妙趣橫生的遊戲方式體現出來,供人們學習把玩,是中國曆代古聖先賢所推崇的方式。

《易經·繫辭》有云: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南懷瑾大師《易經雜說》記述:

“孔子教我們念別的書,都是要持嚴肅的態度,唯有教我們學《易》,要玩索而有得,要天天玩它。”

由此可見,用玩的方式學《易經》,是歷史的共識,更是人們不斷追求和探索的有趣方法。今天,隨著《玩轉易經》的橫空出世,終於為這個深鎖金櫃的上古天書,賦予了一種能在普羅大眾之間流通傳播的無窮趣味!

為此,我們苦等了五千年······

什麼是《玩轉易經》?

《玩轉易經》由

“六十四卦牌”、“六十四卦爻象圖”和“玩轉易經圖冊”

三個部分組成。編者以《繫辭傳》、《梅花易數》、《斷易天機》、《六爻預測》等著作為取材依託,結合當今各類易學預測方法與工具,融會貫通,刪減補充,排列組合,創新而成的首部中華傳統文化應用遊戲。

玩家只需遵照遊戲說明,立足

“每日一佔,遇事一測”

的原則,每天把玩三五分鐘,久而久之,功到自然成!

全國政協常委,原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為《玩轉易經》親筆題名:

成功人士最喜歡的玩具

《玩轉易經》圖片展示:

成功人士最喜歡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