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有機水稻 增產又增收

9月下旬,在大巴山腹地的通江縣春在鎮文筆村500畝有機農業示範區的田頭,機聲隆隆,一片繁忙豐收景象。

生產有機水稻 增產又增收

“稻穀金黃,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四川順和通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鄭光躍滿臉喜悅地說,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的需求從“吃飽”向“吃好”方面轉變,大米作為生活必需品,走綠色生態之路,前景大有可為。

今年54歲的鄭光躍瞄準和對接市場需求,從2016年開始,在春在鎮、新場鎮等鄉鎮開始試點,種植綠色生態水稻,走出了一條“有機”發展之路。

“有機水稻種植與傳統種植不一樣,全程綠色種植,從育種到播種、收穫,當中用藥、施肥、田間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更嚴苛。”鄭光躍說,所有用藥都是統一採購、配送的低毒綠色農藥,用藥劑量、頻次都有講究,肥料也是使用生物有機肥。在防蟲害方面,田間地頭每隔30米還裝上了“生物誘捕裝置”,在這種環境下生產的大米格外香甜。

生產有機水稻 增產又增收

家住成都市武侯區的劉金平,聽說有機水稻開始收割,給鄭光躍發來微信,提前訂購一百斤大米。“依託電商和實體店,開展線上線下銷售。”鄭光躍說,截至目前,線上銷售200多萬元,線下銷售100多萬元。

收入的增加,還帶動了年輕人返鄉創業。種植有機水稻脫貧的趙雲澤,去年與在外務工的兒子溝通後,兒子回到家鄉註冊了家庭農場,在有機農業示範園區裡搞管理,養殖了1000只生態鴨,生活過得紅紅火火。

“種植有機水稻,幫助村民豐產豐收,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結出的豐碩果實。”鄭光躍坦言,下一步,將依託好糧油示範縣專案,擴大種植面積,採用“一業帶多業”的模式,將有機蔬菜、生態魚、大閘蟹、小龍蝦等經濟作物套養(種)其中,做大做強“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用獨特方式生產,保護獨特的農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