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這是一個

建築人文媒體

,創辦以來打造了一系列音影片作品,受到建築與人文愛好者的喜愛。

在這個“知識浪潮”和“碎片資訊”的時代,【一言一吾i-Talk】旨在為受眾帶來小而美的、具有啟迪性的人文新知。更多音影片新欄目即將陸續上線,敬請期待。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本期影片欄目海報《星辰在望》©i-Talk

每一個在地球上活過的人,在這個宇宙裡都有一顆對應的星星在閃爍。

—— 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

我們不是在寫一本教科書,而是在創造一段體驗。

—— 上海天文館主持建築師Thomas Wong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這句導覽聽起來猶如科幻小說的開場白。當你從上海市區驅車八十公里,最終抵達上海天文館建築入口的時候,夢幻般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俯瞰上海天文館的建築,如同在觀賞宇宙中星體的執行。這裡沒有一處直角,流暢的弧線宛如恆星的運動軌跡,試圖呼應宇宙的幾何形態。走入空間內部,你會遇見星空和宇宙不可言說的種種奧秘。正如上海天文館主持建築師Thomas Wong所說:“我們不是在寫一本教科書,而是在創造一段體驗”。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上海天文館觀星 攝影:胡藝懷 ©ennead architects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星辰在望》點選觀看本期欄目

https://mp。weixin。qq。com/s/S4Hry0UTOKphWhOgpf7z5g

#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 第8集正片《上海天文館 | 星辰在望》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句導覽聽起來猶如科幻小說的開場白。當你從上海市區驅車七十幾公里,最終抵達上海天文館建築入口的時候,夢幻般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俯瞰上海天文館的建築,如同在觀賞宇宙中星體的執行。這裡沒有一處直角,流暢的弧線宛如恆星的運動軌跡,試圖呼應宇宙的幾何形態。走入空間內部,你會遇見星空和宇宙不可言說的種種奧秘。正如上海天文館主持建築師Thomas Wong所說:“我們不是在寫一本教科書,而是在創造一段體驗”。

影 片 主 角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Thomas Wang

ennead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合夥人。主要作品:上海天文館、臨港科技城、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二期國際競賽優勝方案、美國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主創設計師;卡內基音樂廳修繕改造工程及新建贊克廳、布魯克林博物館入口展館及廣場等專案建築師。

城市外延的建築三體

Thomas Wong最初的靈感,源自宇宙大爆炸及宇宙本身的永動性。此外,由ennead建築設計事務所於2000年完成的設計作品:羅斯地球和太空中心(Rose Center for Earth and Space)也為他帶來了很大的啟發。這座建築位於紐約上西區,由建築師James Polshek和Todd Schliemann聯合完成。6層樓高的玻璃盒子裡,“漂浮”著一枚巨大的“星球”。這個專案的突破性在於它創造了一個完整的球體,球體內部的蔡司馬克IV型天象儀和SGI數字圓頂投影系統能基於現有的天文資料,重現高解析度的三維星系圖景。也就是說,裡面

裝著一個關於宇宙的巨型夢境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羅斯地球與太空中心(Rose Center for Earth and Space)© Jeff-Goldberg

除了相似的巨型球體外觀之外,羅斯太空中心和上海天文館,都強調了

“沉浸式體驗”

的概念

。Thomas Wong說:“我們試圖生動地展現宇宙的宏大,以及宇宙中每天都存在,卻不易被觀測到的那些奇觀。”為了展現建築的豐富性,Thomas與團隊將球體設計融入到某種星體執行的動態圖景中來。當我們從航拍視角觀看這座建築時,這種體會尤為明顯——律動的設計語言,讓這座低伏於地表的建築擁有了即將旋轉起飛的勢能。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上海天文館 攝影:存在建築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上海天文館線稿圖:ennead architects ©i-Talk

主體建築內的

圓洞天窗、倒轉穹頂及球幕影院

構成了上海天文館內部空間的

“三體”

結構。建築師Thomas Wong還在太空回望地球的視角中,埋下了另一個關於“三體”的解讀:圓洞天窗、球幕影院及不遠處的滴水湖,三者之間的位置恰如月亮、地球和太陽之間的比例關係。以更宏觀的方式呈現了他的宇宙觀:

建築如同星體一般,與周遭環境同頻運轉,直至永恆。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鳥瞰上海天文館與滴水湖攝影:胡藝懷 ©ennead architects

八十公里外的地方

擁有這樣動態的設計思維,或許源自於Thomas Wong個人經歷。作為一名美籍華裔,Thomas Wong對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多元文化背景頗為自豪。他生活在美國汽車之都底特律,從小在華人社群與美國本土社群文化的浸潤中成長。從康奈爾大學建築系畢業後,Thomas來到紐約,進入ennead創始人James Polshek的建築事務所。28年裡,從一名建築師,成長為設計合夥人,他對建築行業的熱情始終如一。紐約是他最愛的城市,對Thomas而言,紐約是一座文化交融的試驗場,包容不同的文化背景,又充分尊重個性。在這裡,他找到了職業和家庭的歸屬。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紀錄片花絮 ©i-Talk

Thomas的家位於離紐約市區約八十公里車程的新澤西郊外,廣闊的鄉野提供了同樣廣闊的精神空間,讓他擁有更多機會去仰望天空。對Thomas而言,每日往返於紐約和新澤西的路程,便是從喧囂迴歸寧靜、從人類文明迴歸星空宇宙的過程,這條通勤路也為上海天文館的設計添了一筆靈感。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建築師Thomas Wong在自家農場 ©i-Talk

Thomas把上海市區前往臨港新區上海天文館的路程想像成航天器離開地表的過程:“超過海拔100公里的高空就在大氣層的卡門線之外,已經屬於太空的範圍了。在那裡,空氣動力學將不再適用,一切歸於寧靜。”

前往八十公里外的遠方,你可以幻想自己真正踏足了宇宙,丟開煩惱,心無旁騖地尋找精神上的滿足。

“場館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設計”,Thomas告訴我們:“如果上海天文館的位置在市中心,那就是另外一個狀態了,我很高興這裡沒有城市中的光汙染,人們可以看到如此乾淨的星空”。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上海天文館 室內空間 ©i-Talk

來自宇宙的驚喜饋贈

人對天空的好奇是與生俱來的,上海天文館如何滿足人們的好奇?前文所提到的“三體”:圓洞天窗、倒轉穹頂和球幕影院都隱藏著各自的驚喜彩蛋。

圓洞天窗和球幕影院的環形天窗

重塑了太陽的投影,人們以此來感受時間的流逝。Thomas 還在這裡營造了一個非常獨特的時刻——每年夏至中午12點左右,環形天窗就會在地上形成一個完美的光環,一年只此一刻,尤為珍貴。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圓洞天窗捕捉光影 ©存在建築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每年夏至日,陽光透過環形天窗呈現完整光環

攝影:胡藝懷 ©ennead architects

倒轉穹頂

的上下兩段也各有妙趣。下方的傅科擺則讓人體會地球的自轉;上方的露天平臺能仰望星空,面向正北方凝望時,人們可以看見星空在眼前旋轉起來,靜賞“斗轉星移”的神奇一幕。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上海天文館倒穹頂上方 ©存在建築

除此之外,星空觀測營,羲和太陽塔和望舒天文臺可以觀測天空和星象。建築師與展覽規劃師聯手,將這裡變為了名副其實的“摘星地”。

場館內的動線更是滿足了一種情緒設定,驚喜感層層遞進。漆黑中的星星點點,點燃你的探索欲,宇宙在你面前徐徐展開,對宇宙的思考伴隨著互動裝置一一湧現。一枚隕石的偶然墜落,一個星系的有序執行,蟲洞的神秘,黑洞與暗物質的深不可測,宇航員清苦又愉快的太空生活,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的喜悅……宇宙給予人類的全部華麗璀璨都在這裡。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上海天文館內部空間 ©存在建築

最終,展覽的“鏡頭”抽離地表,從宇宙深處回望這顆星球時,你會發現,地球只不過是一個淡藍色的微弱光點。億萬年的進化,人類文明的輝煌與寂滅,在宇宙的浩渺中,只是一粒塵埃。“在這裡,你會試圖去理解數十億年宇宙變遷的概念,”Thomas說:“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些事實,讓人們想要

放慢速度,體會當下

。”

Q & A

Q:一言一吾 i-Talk

A : Thomas Wong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上海天文館主持建築師Thomas Wong ©i-Talk

Q: 第一次來中國是什麼時候,當時的感受如何?

A:

我2013年第一次來到中國,當時是來參與一個專案的競標。對中國的第一印象,可以說是“感官的超載”。我雖然不會說中文,但一來到這裡,似乎身體裡某些熟悉的部分就被喚醒了。讓我驚訝的是城市蓬勃發展和開放程度,已經完全融入到全球化的程序中。對我來說,看到開放的中國,難以置信的經濟發展勢頭,新的中央商務區和大型高速公路,都讓我感到震撼,也打開了視野。

Q: 上海天文館的方案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嗎?靈感來自哪裡?

A:

我們最初腦暴了5個具體的方案,最終吸取了5個方案中最精彩的部分,做出了現在的這個版本。我們沿用了羅斯太空中心的一些設計理念,包括完整的球體設計,還有空間與觀展體驗。基於上海天文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體量,我們做了很多全新的創意。我們不是在寫一本教科書,而是在創造一段體驗。

Q: 上海天文館的設計歷時多久?其中最珍貴的經驗是什麼?

A:

從接到上海天文館專案競標的邀請,一直到場館正式落成開幕,中間經歷了8年的時間。ennead因為這個專案在中國上海設立了辦公室,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無數次地與上海天文館的展覽策劃團隊溝通,雙方從各個角度去調研,測試,預判,磨合,試圖在建築設計與觀展體驗之間,尋找到一個最佳的融合點。

Q: 能聊聊你與團隊的工作方式嗎?

A:

我們的工作模式,是創造一種對話,不只是合作伙伴之間的對話,設計過程對我們而言是一種互動和對話的探索過程。你實現的方式就是運用批判性的思維方式,試圖發展出一個生態系統,讓其他有創造力的想法可以加入進來,一起來完成一些嶄新的,有趣的,有意義的設計。

Q: 你覺得人們在上海天文館將得到怎樣的體驗?

A:

我認為天文館的確會讓人們希望暫停腳步,或是放慢一點,從人類的小泡泡中擺脫出來。宇宙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活動,在這裡,你會試圖去理解數十億年宇宙變遷的概念,宇宙的形成和宇宙在數十億年的變化。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些事實,讓人們想要放慢速度,體會當下。

系列建築紀錄片《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第8集《星辰在望》

【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影片欄目海報

《我與建築師有個約會》影片欄目由一言一吾I-TALK發起,國內首個原創實地訪談類建築人物短影片欄目,來到建築現場,對話明星建築師,捕捉靈感湧現的剎那,探尋時代精神。

節目旨在讓大眾深入瞭解建築的本質——建築不只是建築師思想的傳達,更是每個人都能用腳步丈量,用精神感受的共享空間。

節目第一季邀請到

中國建築師馬巖松、張永和,葡萄牙建築師阿爾瓦羅·西扎、法國建築師克里斯蒂安·德·包贊巴克、加拿大籍建築師摩西·薩夫迪

等多位大師級人物,敘述當下世界建築風貌的同時,給予人們豐富的靈感啟迪。

本期獨家冠名贊助

WAC LIGHTING 華格源自北美,深耕中國市場。將國際先進的照明技術,運用到國家級博物館和藝術場館中,賦予古物新生。並將博物館照明技術延伸到酒店、商業、建築、景觀、住宅等領域。以責任,耀文明,WAC LIGHTING 華格以博物館級別的照明,點亮非凡空間!上海天文館室內燈光照明由 WAC LIGHTING 華格傾情呈現。

(一言一吾)

萬葉千家:上海天文館|星辰在望 https://www。homelifestyle。cn/thread-131215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