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恪之死,看唐高宗李治的帝王心術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七月,晉王李治終於坐上了帝王寶座,時年22歲。

從李恪之死,看唐高宗李治的帝王心術

唐高宗李治這人可不簡單

創業不易,守業更難,唐高宗李治雖然年輕,卻早已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在李世民死後,他尚沒有正式登基前,就已經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這算得上是對唐太宗晚年的大興土木,以及大動兵戈於遼東高麗一系列政策的糾偏。

毫無疑問,這對恢復國力,改善民生是極有好處的。

即位的第二年,唐高宗李治下令各地把亂佔的百姓田宅還給百姓,效果不明,但政策路子是對頭的。

從李恪之死,看唐高宗李治的帝王心術

吳王李恪是一個很好的靶子,用來殺雞儆猴

除了治國之策,擺在唐高宗李治面前的政治隱患,則是尾大不掉的宗室皇親貴族派系,以及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功臣勳貴體系。

這兩股力量,必須要重新洗牌,要不然李治恐怕睡覺都睡不好。

作為帝王心術知識的優秀學生,李治首先做的是安撫,他即位後,就把宗室中輩分最高,最有影響力的兩個人加封為三公——荊王李元景被加封為司徒,實封1500戶,位極人臣;吳王李恪則被加封為司空。

安撫,也是麻痺,同時,也是觀望。

樹欲靜而風不止,很快,就有人露出了馬腳,這個人,卻是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

皇親國戚難以對付的地方在於:盤根錯節,大家族互相結為姻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極容易形成強有力的黨派集團。

從李恪之死,看唐高宗李治的帝王心術

荊王李元景自己作死

比如荊王李元景,他的妻子是功勳老臣裴寂的女兒,而他的女兒,則嫁給了房玄齡的兒子房遺則。

說來也是房遺愛和他的老婆高陽公主自己作妖,房玄齡死後,家產和爵位按照規制,傳給了嫡長子房遺直,可高陽公主對此相當不滿。

於是,高陽公主就和房遺愛聯手,密謀廢黜房遺直,把爵位拿到手。

高陽公主的辦法是,誣告房遺直對自己性侵犯,這還得了?唐高宗李治命令長孫無忌審理此事,結果,長孫無忌查出了高陽公主和房遺愛謀反的情況。

證據怎麼找出來的不要緊,關鍵是——唐高宗李治相信了!

一個公主,要和駙馬造反,怎麼,難道是想讓駙馬當皇帝嗎?駙馬當皇帝的話,那麼李家人怎麼辦?全部殺掉嗎?

從李恪之死,看唐高宗李治的帝王心術

年輕的李治,就懂了如何駕馭權力

總之,高陽公主和房遺愛的謀反大計,實在荒唐離譜,而荊王李元景和吳王李恪,也被牽連進來。

房遺愛伏誅,高陽公主賜自盡,怎麼看都像是殺人滅口,然後順藤摸瓜,牽連到了李元景和李恪的頭上。

如此巧合,實在不可思議,如果他們真的造反,而且真的成功了,請問,這些人怎麼分割勝利果實?是讓李元景當皇帝呢,還是讓李恪當皇帝,還是讓房遺愛?或者,讓高陽公主?

這個謀反案,和舊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相比起來,智商完全不線上。

然而,越是看上去蹊蹺的事情,背後越是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很多人都以為是長孫無忌在擺弄權柄,陷害吳王李恪以及荊王李元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長孫無忌出於報復心做這種事情,其實沒什麼好處。

從李恪之死,看唐高宗李治的帝王心術

高陽公主,謎之操作

因為,吳王李恪和荊王李元景不影響長孫無忌的仕途,長孫無忌已經位極人臣,與李恪和李元景的虛銜相比,他手中的權柄要實在多了。

《冊府元龜》上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唐高宗曾召見房遺愛,並問他:“你身為皇親國戚,為什麼要謀反?”

房遺愛回答說:“我的行為罪該萬死,但請陛下看在我告發了吳王李恪的份上饒恕我一命。”唐高宗聞言便直接回了一句:“你現在才告發李恪,不是太晚了嗎?”

也就是說,最合理的邏輯就是,長孫無忌之所以大興牢獄,背後的主導和強力支持者,正是唐高宗李治。

透過李元景和李恪一案,李治成功震懾了宗室,打一棒子,再給個果子,這一大案結束後,司徒和司空的頭銜空了出來,李治分別封授給了徐王李元禮和功勳老臣李績。

值得注意的是,李治並沒有透過打擊李泰來示威,一來,李泰死的很及時,永徽三年就去世了,二來,李泰的政治前途,早就被李世民徹底毀掉,死水微瀾,不足為患。

從李恪之死,看唐高宗李治的帝王心術

長孫無忌沒察覺,李治已經盯上了他

可以說,吳王李恪一案,是唐高宗李治借長孫無忌之手,剷除宗室異己力量,鎮服宗室的一次帝王心術展示罷了。

李恪有罪還是沒罪,不重要,他必須死,因為李治要找人開刀立威。

只是長孫無忌沒看破,就在他完成使命,還在高興的時候,唐高宗李治已經把目光盯在了他的身上。

宗室已服氣,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有些尾大不掉了……

是時候,剷除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