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惡意》——殺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內有劇透,慎點)

熬夜《惡意》給看完了,覺得不錯,就寫了這篇讀後感,分享給你,不過有劇透哦。如果就對《惡意》感興趣的,可以先不看[呲牙],畢竟推理小說還是要自己推理兇手比較有意思!

東野圭吾《惡意》——殺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內有劇透,慎點)

用好友自白紀錄把讀者拐入騙局

《惡意》一反傳統小說固有的第一人稱方式敘事,而改用第三者的自述筆記來開展小說,高明之處在於第三者是設定上是死者的摯友,於是讀者容易對它產生信任,並以他——野野口修的自述筆記作為後續推理的基礎。沒想到野野口修竟然是兇手,自述筆記半真半假,讀者既仰賴它的筆記,獲得犯罪事件發生的全部經過,又被兇手一定程度地戲弄。東野圭吾將加賀(刑警)的筆記也加進來,有效喚醒讀者的警覺,提醒讀者不能盡信野野口修的筆記。

三位一體的天才作家——兼有犯案、刑警、小說家天賦

我覺得《惡意》展露了東野圭吾身為推理小說家的才華,在推理方面,它必須既是犯人也是刑警,知道對手的弱點和破綻,才能設計出精彩的犯案過程及前因後果。在小說家方面,東野圭吾要拿捏兩者誰高誰低,刑警要偶爾撞牆,陷入犯人設計的圈套,而最後要破局而出略勝一籌,另外東野圭吾更細膩地洞悉讀者的弱點,將犯人設計成死者的摰友,因為是好友的身份,降低了讀者對他的警覺與防備心,又將死者設計成殺貓十惡不赦的壞人,並大幅描寫兩個嫌疑人——貓的主人、死者小說原型的妹妹,轉移讀者思考重點。

東野圭吾《惡意》——殺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內有劇透,慎點)

用形式讓推理小說好玩、出奇不意

《惡意》可以說是讓我見識到如何在形式上玩轉推理小說,摻真摻假的犯人自白紀錄兼刑警加賀的推理紀錄,碎片式的人物訪談,拼湊出一幅完整的犯案動機與犯案經過的地圖。高妙之處更在於能成功讓讀者不斷思考、調節死者與犯人的道德高度,此消彼長。

整場案件的真相像洋蔥一樣,被東野圭吾以及他筆下的犯人層層包裹:

第一層——東野圭吾的小說設計——死者好友(犯人)虛實混雜的自白紀錄

第二層——犯人野野修的動機包裝——與死者老婆出軌被發現、被死者強迫寫稿強迫被抄襲的犯罪動機,以及以死者出國在即,卻仍然留住犯人殺人未遂犯案證據的殺人導火線

第三層——真相——犯人從骨子裡妒忌死者的創作才華與品格,並因發病而豁出去的殺人導火線

東野圭吾《惡意》——殺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內有劇透,慎點)

《惡意》是滿值得一看的,現在知道東野圭吾不止情節安排厲害了,在形式上也是沒話說。雖然如此,我還是更喜歡《白夜行》和《嫌疑犯X的獻身》,兩個犯人都是深情的男人。但我真的非常喜歡《白夜行》裡面說的一句話:「

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

你喜歡東野圭吾哪一部小說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呀[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