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習慣

威廉·詹姆斯說過一句話:所有人的生活都有其明確的形態,但其實都是各種各樣的習慣構成。

杜克大學2006年釋出的研究報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為,並不是真正由決定促成的,而是出於習慣。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我們能時常帶有目的性的給大腦一些暗示,習慣性的去提示大腦,那麼我相信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意義和收穫。

人生的精彩部分,並非在於開頭和結尾,而是中間的過程。不同的習慣養成帶來的是不同的人生的形態,而下面三種我所介紹的習慣,在我看來是人成長的必需品。

一、學會獨處

曾經有個同事,她的興趣愛好和身邊的人並不相同。她不愛和人打交道,總是喜歡獨來獨往的,從沒有見過她和誰的關係比較好或者是走的比較近。

這導致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些同事在背後議論她,皆認為她不合群,這樣的“孤獨患者”只會將人際關係搞得一團糟。但是,這個同事比較有主見,不會為了迎合別人,就隨跟風大流。

我們的工作是有業績要求的,要和客戶溝通並且需要處理產品的相關資訊。這個同事在業績上表現的十分突出。比如,同一個區域的客戶,她的成交量和客戶的有效溝通,都完成的特別好,不但沒有客戶投訴,還經常是業績第一名。

從她業績上的表現來看,或許並不是人家不合群,而是她始終擁有一顆沉著冷靜的心。在日益喧囂的社會,如何學會獨處是一件難事。不人云我亦云,正是這個同事的特色之處。她學會在獨處中沉澱自己的心靈,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習慣

後來我才明白原來她把自己獨處的時間,全都拿來研究同行業相同產品的優勢和劣勢。透過對比,找出價格貴的原因在哪裡?是時間和服務不同,還是產品的獨特化做的不合客戶要求?再去反思平時和客戶的溝通,哪些問題下次再遇到時,怎樣回答客戶會更有效?怎樣才能和客戶之間保持聯絡,增加與客戶的粘性?

一段時間之後,大家都對她的“孤獨”開始理解,沒有人再說她不合群之類的話了,反而都開始主動去接近和請教她。

每個人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擁有不同的價值觀。也因此在成長的道路中,不可避免的是他人的不理解甚至是言語攻擊。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潑婦罵街”式的拼命迴應,並沒有任何可取之處,這樣只會讓自己陷於被動的局面。做自己就好,無需迴應,用行動證明自己。由此可見,學會獨處能夠讓我們沉澱下來,擁有自己的思考。

二:堅持良好的寫作習慣

羅振宇在一次分享會說:未來社會最重要的是兩個能力:第一寫作,第二演講。

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習慣

寫作或許不是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但就目前來講,文字是一切溝通的基礎。如果你會寫作,並長期堅持,那你一定會受益於文字所帶來的福利。堅持良好的寫作習慣,是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長期寫作,不僅可以鍛鍊一個人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獲得公司領導的認可,擁有更多的升職加薪的機會。

寫作需要大量的閱讀書籍,而這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有利於成為將來自己的能力表現之一。雖然現在很多的工作,都可以用機器人代替,但就個人寫作創意上來講,機器人近些年還是不能取代人工的。長期堅持寫作,會在不自知中提升觀察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能讓我們,發現身邊更多的有意義的事情。

三、持續自我成長

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一件事,從小到大,都聽過一句話:我們將來想做什麼?

沒有目標的人,就猶如失去指南針的船,四處漂泊不定。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併為之所奮鬥,持續性的自我成長。

我的身邊有一位朋友,剛開始,她工作的專業度和能力,都讓身邊的人點贊和學習。但在一段時間內,她一直沉浸在原來的狀態裡,不但沒有繼續學習新的知識,也沒有重視自己的工作目標。而大家都在不斷的學習進步,只有她處在舒適區,不肯出去。

或許是驕傲自滿又或許是怕苦怕累,但是不進則退的道理終究是沒有錯的。轉眼幾個月過去了,以前不如她的小夥伴,現在都可以獨自承擔上級領導交辦的重要任務,只有她在原地不動。她這樣的做法猶如溫水煮青蛙。人需要成長,少不了持續性的奮鬥。

這個朋友在工作中,沒有一直持續的去成長,去精進自己。在她放慢成長的時間裡,其它的小夥伴開始慢慢積累,不斷成長。功夫不負有心人,公司裡的大部分同事很快超過越了這個朋友。這次,公司升職計劃名單裡沒有了她的名字。

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習慣

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需要我們保持初心,不斷的去提升自我內在。

何為“持續自我成長”?其關鍵在於“持續”二字。將人生比作一場馬拉松,“持續”並不是代表著跑一段路,休息一會兒。我們所追求的是堅持下去。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場馬拉松的冠軍,絕不會是懶散沒定力的人,而是有耐力和堅毅的人。由此可見,持續自我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每一個人都要有更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