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季又現新陷阱,請收下這份防詐騙指南

春節過後,隨著外來務工人員返城高峰的到來,應聘、求職人員陸續增多。不法分子瞄準時機,利用求職者急於求成、畏難貪多的心理,惡意設計求職陷阱,誘導求職者受騙。求職是追尋夢想的過程,大家務必擦亮雙眼,警惕陷阱!

一、警惕中介騙局

情景再現

王某、李某經營一家中介公司,由於生意一直沒有起色,便打起了歪主意。他們首先在趕集網、58同城等知名網站上散佈“XX公司急聘:工資待遇4000元起……”的虛假高薪招工資訊吸引應聘人員。當應聘者聯絡他們後,王某、李某開車至約定地點,假扮工廠負責人在車上面試,並收取保險費、體檢費、押金等各類費用。為防止應聘者起疑,他們會與“托兒”一同前往。一旦有人“上鉤”,王某、李某便告知應聘者可至工廠報道,將應聘者放下車後揚長而去,緊接著將求職者的電話、微信拉黑。

案例分析

“中介騙局”通常表現為三種形式:

一是“流竄”招聘詐騙

。不法分子打著虛假單位的名號,租賃人流量大的地段為辦公地點,以豐厚待遇為誘餌,騙取求職者大量報名費後逃之夭夭;

二是“雙簧”招聘詐騙

。勞務中介與皮包或騙子公司合夥詐騙,由中介收取報名費、服務費,再由皮包或騙子公司假意招聘員工,收取押金、體檢等費用,最後以多種理由拒絕錄用或中途辭退。

三是“捉迷藏”招聘詐騙

。“黑中介”首先會張貼誘人廣告以吸引應聘者,收取服務費後聲稱職位已滿,並將儘快聯絡合適的單位,實際無法兌現“承諾”。

警方提示

求職者需警惕網上求職資訊,儘量到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求職;如果是到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需注意是否明示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營業執照、收費標準、監督機關和監督電話等資訊。如涉及到繳納費用,更需增強警惕意識。

求職季又現新陷阱,請收下這份防詐騙指南

二、警惕傳銷騙局

情景再現

小陳聽聞熟人小張正在找工作,主動為其介紹高薪工作。雖工作地點偏僻,小張仍被“高薪”打動,一到達指定地點,便被一個嚴密的組織所控制。業務人員採用授課、關心、交流等手段,用一整套看似科學的獎金分配製度以及相關歪理邪說給小張灌輸一夜暴富的理念,鼓動他加入傳銷活動,甚至採取暴力方式,直至其自願進行傳銷。

案例分析

傳銷詐騙主要有以下兩種新形勢:

一是跨省招聘”

。由於當地人熟悉情況,謊言易被戳穿,而外省求職者往往不瞭解當地情況,容易得逞。

二是“共同創業”

。一些傳銷人員向大學生丟擲“橄欖枝”,表達共同創業的願望,剛剛離開象牙塔的大學生易信以為真。

警方提示

當聽到以下關鍵詞,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很可能遇到了傳銷:“五級三晉制”、“國家暗中扶持”、“輕鬆月入百萬”、“多層分銷”、“北部灣大開發”、“複利投資”……此類組織釋出的招聘資訊往往比較簡單,不會明確註明細節。當求職者接到外地小公司的電話,應首先在網上搜索相關資訊,充分了解該公司情況;如果是親戚朋友介紹,也需多加留意。在確認安全後前往外地時,應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絡。

求職季又現新陷阱,請收下這份防詐騙指南

三、警惕獵頭騙局

情景再現

小劉接到一位自稱是“高階獵頭顧問”的電話,且能準確說出小劉資訊,小劉信以為真,將簡歷投遞給對方。不久就接到公司面試通知,前提是繳納服務費,對方承諾入職2個月後返還。小劉趕往面試地點後發現上當受騙,再嘗試聯絡“獵頭”時發現對方已關機。

案例分析

獵頭詐騙往往涉及到招聘資料的洩露,“假獵頭”往往會透過某種手段竊取了求職者與公司的交談資料,熟記核心資訊後單獨與應聘者溝通,用這些資訊使求職者放下防備,伺機騙取錢財。

警方提示

求職者應全面瞭解用人單位及職位的相關資訊,核對薪水是否合理,尤其需要警惕陌生電話,以防被騙。

求職季又現新陷阱,請收下這份防詐騙指南

四、警惕培訓貸

情景再現

10名求職者於某公司參加應聘,但該公司將他們介紹到一家培訓中心進行崗前培訓,並透過借貸平臺收取高昂培訓費。然而,公司不僅不兌現“培訓後就入職”的承諾,還讓求職者揹負上債務。

案例分析

培訓貸一般是指培訓機構和P2P網路貸款機構合作,此類詐騙的目標人物多為大學生,公司一般以求職者能力不達標,要求其參加崗前培訓,產生上萬元培訓費,後推薦他們透過借貸軟體進行分期還款,而培訓後也會以各種理由拒絕其入職。

警方提示

求職者首先應擺正心態,高薪職業並非通過幾次簡單培即可實現,而是需要經過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其次,求職者報名培訓課程需量力而行,考慮課程內容是否為自己真實需要。需要貸款的求職者一定要細細斟酌合同內容,不要被培訓機構的人所誘導。

求職季又現新陷阱,請收下這份防詐騙指南

五、警惕違法“扣證件”

情景再現

謝某即將入職某公司,公司負責人借保管、經辦社會保險、申辦工資卡等業務名義扣押了謝某的身份證、畢業證、學位證等原件。謝某達到實際地點後發現,所謂“大企業”變成了一家“小作坊”,而老闆不僅拒絕歸還證件,還問其討要違約金。

案例分析

《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警方提示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沒有扣留他人證件原件的權利,如需提供影印件,應問明通途。求職者應注意保護自己的權益,如遇合法利益被用人單位侵害,及時採取法律途徑維權。

求職季又現新陷阱,請收下這份防詐騙指南

民警支招

求職季又現新陷阱,希望廣大求職者做到:

1、時刻保持警惕,不被“高薪”蠱惑。

2、不輕信網路上流傳的招聘廣告,選擇正規招聘網站和人力資源市場。仔細鑑別與核實招聘資訊。

3、應聘時警惕收費行為,簽約前更需三思而行。

4、一旦發現“黑中介”、“假獵頭”等詐騙,可向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舉報;若遇到人身安全收到威脅的情況,請立即撥打“110”報警,切實保障自身權益不受侵害。

(來源:江蘇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