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生命記號”或是一場烏龍?

金星“生命記號”或是一場烏龍?

地外生命,是人類探索宇宙的終極話題。但凡出現任何有關外星生命的蛛絲馬跡,都能讓人興奮不已。

去年9月,一項關於“金星大氣發現疑似生命跡象磷化氫”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天文學》上,引起了廣泛關注。但很快,不少質疑的聲音響起。

近期,幾篇反駁的論文陸續刊登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等期刊上。這些不同的研究觀點對金星上生命存在與否的探索,可謂一波三折。

很快潑來的冷水

金星“生命記號”或是一場烏龍?

原論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簡單來說,就是科學家將兩臺望遠鏡觀測到的資料進行處理後,發現金星雲層中存在含量相對較高的磷化氫,而磷化氫的存在,又可能與生命活動有關。

生機勃勃的地球已經在浩渺無垠的宇宙中孤單了太久。訊息一出,如炸雷一般,引起了學界乃至“吃瓜群眾”的強勢圍觀。

但冷水來得很快。

原論文刊發約2周後,就有學者向《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投稿反駁。隨後,2篇其他研究人員的反駁論文也陸續刊發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和《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

這些學者是從哪些角度反駁的呢?

“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對原論文所使用的資料再處理後,結果並沒有顯示出磷化氫顯著存在。第二種是透過研究其他觀測裝置的紅外資料,發現金星上磷化氫的含量上限比原論文低。”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勇在查閱相關論文後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劉勇進一步解釋,我們獲得的觀測資料是有“噪聲”的,科研人員要對這些資料進行二次處理,去掉“噪聲”,抽絲剝繭找出想要研究的物件訊號。

“資料處理的方式對於研究的科學性、真實性至關重要。稍有不當,就可能令資料失真,甚至發生一些‘美妙的誤會’。”劉勇說,原論文認為其所用資料的高階次冪可能為“噪聲”,便將之“過濾”掉了,而反駁者則不認同這種資料處理方式,認為這樣會人為地增強磷化氫訊號。反駁者使用與之不同的處理方式對同一批資料處理後,未發現磷化氫顯著存在的證據。

第二種反駁觀點出自兩篇論文,他們“另起爐灶”,使用了美國夏威夷毛納基亞天文臺等其他資料庫中的紅外資料,估算出金星磷化氫的上限,其中一篇論文顯示磷化氫上限不足原論文的四分之一,另一篇論文顯示磷化氫上限比原論文低了近兩個數量級。

此前有報道稱,面對質疑聲,原研究團隊曾對資料進行了重新分析,承認部分結果可能是由二氧化硫而非磷化氫造成的。不過,該團隊堅持認為,在排除掉原有的錯誤處理後,金星雲層中的磷化氫證據依然存在。

目前,孰對孰錯尚未蓋棺定論。

金星“生命記號”或是一場烏龍?

“反轉”或助科學更近真實

自古以來,人們都對地外生命充滿了好奇。這場以論文為槍炮、以研究成果為陣地的科學之戰或將隨著更多學者的加入愈演愈烈。

劉勇更傾向於反駁者的觀點。原因有三,一則金星環境惡劣,不適合生物生存;二則資料處理不當確實有可能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三則新的發現往往能夠得到一些旁證,原論文的結論尚未出現其他佐證,反駁者卻持有至少兩方面的論據。

但劉勇也在採訪中再三強調只是“傾向於”,因為金星雖是地球近鄰,卻從未有人類真正踏足過,受限於金星惡劣的環境,能夠開展的科學探測十分有限。真相距離我們還很遙遠。而在真相揭開之前,任何探索的角度、犀利的爭論都很有意義。

一位行星科學家雖因工作繁忙婉拒了科技日報記者的採訪,但她也同樣坦言:專家之間的爭議很自然。

金星“生命記號”或是一場烏龍?

“無質疑,不科學。可證偽正是科學最鮮明的特徵。經受住了質疑的科學知識,無疑更加接近於真理。而那些被證偽了的理論和發現,就像綠葉一樣,化作了春泥養護著科學之花,並幫助人類在探索之路上走得更加堅實。”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李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