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和網約車再次矛盾爆發

今天在我樓下江灣城發生了計程車和網約車之爭。我觀察許久,哎最終還是爆發了。

在科學技術的驅動下,網約車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使得傳統的巡遊計程車行業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網約車和巡遊計程車能夠實現融合發展嗎?2016年起,滴滴率先與合作計程車企業進行探索,目前,一套較為成熟的融合發展模式在惠州出現。透過這種模式,計程車的收入增加約20%,並帶動了該行業服務的規範化

計程車和網約車再次矛盾爆發

計程車和網約車再次矛盾爆發

自從出現網約車以後,在一些計程車司機的眼裡,網約車與傳統的計程車之間似乎是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並不難理解,因為在他們看來,網約車衝擊了傳統計程車的模式與市場。

不過,這種被媒體稱之為網約車與計程車融合發展的“惠州模式”,似乎打破了這種思維定勢。經過惠州上千名計程車司機近三個月的實踐證明,網約車與計程車並非死我活,透過流量反哺、融合派單,計程車司機增收20%,即傳統計程車行業獲得了新的競爭優勢。

筆者認為,當下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新舊產業轉換的時期,“惠州模式”不僅對網約車與計程車融合發展極具破冰價值,其最大的意義還在於,新舊產業並非一種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關係,新經濟應該多點融合發展新思維。

所謂的“惠州模式”並不複雜。融合派單的思路,就是在網約車快速發展、使用者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利用網約車的流量優勢反哺計程車行業。具體做法是,在出租車原有計程車訂單基礎上增加快車訂單作為收入來源,使出租車司機的訂單密度更高,平均每小時收入更高,最終提高司機的總收入。“計程車行業的穩定是我們的目標之一,所以平臺非常關注司機的收入提升以及計程車公司的反饋,而融合派單是重要手段。”

之前南方日報報道,惠州1000多名計程車司機參加了融合派單,2017年11月7日至2018年1月23日的資料顯示,參加融合派單的計程車司機人均全天營業額,從參加前的350—400元左右提升至當前的420—480元左右,提升了20%左右,司機接駕的空駛率降低了21%。對於計程車公司而言,可以幫助企業盤活現有資源、增加企業收入——“融合派單推出後,帶動公司的計程車出租率回升,對計程車公司也是一大利好。”

此前計程車雖然有相當一部分用上了打車軟體,但整體來看,頻次不高,從管理模式、激勵機制、司機習慣和思維方式上來看,都是傳統的。計程車老的毛病很難解決,行業長遠發展無從談起,只能算作“+網際網路”。

“惠州模式”本質上是推動傳統巡遊車行業從“+網際網路”到“網際網路+”。融合派單的辦法把訂單拉到線上,全程跟蹤管理,並且用服務和收入掛鉤的方式,重塑行業激勵機制。此外,計程車公司也有資訊管理系統,監督管理司機服務。實現了真正的“網際網路+”,有助於計程車司機更規範,計程車行業面貌為之改觀。

這種變化,類似零售業從+網際網路到“新零售”的變化。全行業從思維方式、管理和激勵模式整體變化,不僅僅把網際網路看成是工具。假如我們將這種融合發展的“惠州模式”置於新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下,其價值更為凸顯,即新舊產業並非零和博弈,新經濟應多點融合發展新思維。

按照區域產業結構變動導向理論,利用新技術改造現有傳統產業仍是調整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的主要路徑之一,即在傳統技術中滲透高新技術,使得高新技術產業與經過改造的傳統技術產業相互融合、相互發展。應該說,傳統產業還是我國當前國民經濟的主體,新興高新技術產業還需要依靠傳統產業積累資金、提供市場等,撇開傳統產業另起爐灶是不現實的,尤其是以新舊產業“革命”思維待之更是不可取。

具體到計程車行業,網約車暫時不可能完全取代,城市及其市民必然離不開出租車。因此,對計程車行業移植大資料等資訊化技術,使其獲得新的發展手段,提高其素質,為其注入新的活力,融合發展的新思維遠比零和博弈能帶來更合意的社會結果。這恐怕才是“惠州模式”帶給新經濟時代的最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