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中醫辯證的幾點認識與思考

關於對中醫辨證的幾點認識與思考

央視大型紀錄片《黃帝內經》醫理篇《絕妙的辯證》三集,片中對黃帝內經對辯證的論述簡單明瞭,使人感慨萬千,有些話如鯁在喉,不說不快、不得不說、。所以就自己所學所理解,直抒胸臆的想說幾點,不當之處,請專家斧正。

《黃帝內經》這幾集,言簡意賅的介紹了中醫神奇的辯證法,並配備一些名家醫案進行講解。大家看了以後應該很好的理解。但是,在實踐中,我們的中醫學習的辯證法有這麼簡單嗎?沒有!所有學習中醫的朋友莫不是感到雲騰霧罩、暈頭轉向、不明就裡。中醫真有這麼複雜嗎?本能論的創立者、生命系統醫學創始人、國醫大師郭生白曾經就這個問題進行了畢生嘔心瀝血的研究,發出了統一辯證法,還《傷寒雜病論》殿堂文化於民間的泣血吶喊!

一、《黃帝內經》提出的中醫辨證法

大家知道,《黃帝內經》是一部論文集,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就把人與自然和諧,如何順應自然、人的自然生長規律論述的較為明白。人們能夠做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真氣記憶體、病安從來?然而,由於我們做不到,所以才有疾病。按照黃帝內經的說法,病的原因在哪?

身體的最佳狀態是陰平陽秘,就是勢均力敵、互相制約、互相轉化的一種均衡狀態。任何一方多了,都會表現出不受對方控制,表現出來就是疾病。所以中醫講“偏陰偏陽則為疾”!“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治寒熱,寒一般就要溫陽散寒,治熱,就要清熱瀉火,即熱則寒之、寒則熱之。

這短短的論述,簡潔明瞭的說出了人體的健康狀態與疾病狀態,疾病無非是陽勝或是陰勝,所有的病無非是陰病或是陽病。這不就是最為原始、最為簡單、最為根本的中醫辨證法嗎?

而熱則寒之、寒則熱之不是最簡單的治療原則嗎?如果用黃帝內經的原始辯證法,我們不是感到中醫就是個民間醫學嗎?所以《黃帝內經》一書中並沒有收錄藥方。

二、張仲景著述《傷寒雜病論》提出的六經辯證法

張仲景著述《傷寒雜病論》提出了把最容易使人痛苦的傷寒病和一些常見的雜病收錄,把疾病的現象進行了羅列,就好比現在美國的刑罰,一翻開就知道對罪犯判幾年。醫聖張仲景對發現的病劃分為六種情況,分別賦予一定的名字。就是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少陰病、太陰病、厥陰病。後人習慣稱為六經辨證法。為什麼叫六經?張仲景並沒有這樣的稱謂,而是叫“辨太陽病脈症並治”這樣的標題篇名。但後人為什麼稱“六經”,這樣,容易使人想到了經絡六經,這樣就把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硬是生拉硬扯在一起。以經絡解讀傷寒雜病論就出現了驢頭不對馬嘴、牽強附會,臆想猜測等,使得後人學習傷寒雜病論非常迷糊。其實張仲景沒有想到後人會那麼的笨笨,若果早知道,在竹子上多交代幾句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張仲景把利用發汗來治療的病稱為太陽病,利用利尿通便嘔吐去除內熱的病稱為陽明病,把身體功能紊亂出現的發燒稱為少陽病;把功能不足的稱為少陰病,功能不足以保護腸胃功能的稱為太陰病,身體功能紊亂不發燒的稱為厥陰病。醫聖的辯證法劃分的是何等的清晰啊?後學者為什麼要棄之不用呢?百思不得其解!六經辨證就是《黃帝內經》上的陰陽辯證。

三、歷史上為什麼又出現了很多辯證法?

郭老在本能論書及在《大醫傳承》講座中對後來的辯證法進行了批判,發軔耳饋,我們仔細的想想,郭老是多麼的用心良苦呀,怕後學者再入迷途,浪費精力,越學越糊塗。我們來看看這些辯證法:

八綱辨證使用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我們從此開始要給病找出處,表裡不是陰陽嗎?虛實不也是陰陽嗎?寒熱不更是陰陽嗎?我們知陰陽還不夠嗎?這是把中醫要從宏觀走向微觀。我們知道了陰陽,根據患者的狀態按照《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上去對照,不就能夠很快找到治病的藥方嗎?老百姓明白個陰陽就夠用了,對照著《傷寒雜病論》就可以開方用藥了,理論上由引申出虛實、表裡、寒熱是走向複雜化,無怪乎郭老提出:人人皆知醫、蒼生無枉死,小病自己治,大病好商量,天禧無疑,生命無病的願望呢!

臟腑辯證:這個辯證完全背離了,《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然而,這個理論確大行其道,每個病都給找個臟腑來對應,這個與現在西醫的治病有些類似。心臟病就找心臟來治療,這個已經是被證明了的錯誤的,《黃帝內經》稱心為君主之官,習慣於把現象當病,找靶子,而聰明的醫聖在論述陽明病時就稱:陽明之為病,胃家實也。而黃帝內經有對五臟六腑的論述,是幫助我們瞭解我們的身體,而我們的每一個器官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他和其他器官在生命的支配下發生著共生性運動(郭老語),所以我們由於認識上錯誤,就會發生治療上的錯誤。比如高血壓,本來是正常人體的一種調節,現在確被作為一個終身去治療的病,降壓的最後結果確害了肝腎功能系統出現問題。把五臟六腑引入陰陽五行來生剋制化,更是可笑至極。老百姓也會被這樣的高深莫測理論嚇倒,《傷寒雜病論》迴歸民間文化就會成為空談,這樣的理論最後會把治病成就醫生這樣一個職業,老百姓想掌握那真才是異想天開!

經絡辨證:這個辯證是經絡,和中醫方劑是不同的體系。我們應該是車走車路,馬走馬路!

至於其他的三焦辨證、三因辯證、衛氣營血辯證、體質辨證終究是以偏概全,不能夠代替醫聖張仲景的傷寒六經辯證。這個,郭老在《本能論》書中及大醫傳承的影片教學中說的比較明白。

我們有這麼好的辯證法,為什麼不用?而讓現在的日本及國外確大行其道,很多研究領域已經超過了中國。而我們的中醫教學確在這幾個辯證法裡打圈圈,再也轉不出來,好在現在我們有些中醫提出了漢唐中醫文化,重新來繼承醫聖張仲景的衣缽。

四、辯證法的出路就在迴歸,迴歸到《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就是使用生命本能系統醫學辯證法

郭老提出了生命本能系統醫學,認為疾病是人體的本能反應,而且把疾病分為外源性疾病和內源性疾病,主張在醫聖張仲景的六經辨證上完善提出了本能醫學的七像辯證法,其操作簡單,執簡馭繁,甚至連診脈也只是做為參考,方便簡單實用,容易複製和推廣。是實現人人知醫小病自己治的根本途徑。是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痛苦、最低的代價、最好的方法達到最好的效果,真正的濟世扶危的好方法。我們對這麼實用的簡單的中醫辯證法還有什麼可觀望的呢?大道至簡,大道無遮,也可能正如郭老所說,越是簡單的越沒人相信。老子不也曾經說了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生命本能系統醫學也是道,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信者得其益,疑者自疑去。希望學習中醫的朋友擦亮眼睛,不要在一些偽理論和偽中醫偽科學中去折騰,因為我們浪費不起時間!可以這樣說,一本書在手,健康永無憂!(水滴)

關於對中醫辯證的幾點認識與思考

關於對中醫辯證的幾點認識與思考

關於對中醫辯證的幾點認識與思考

關於對中醫辯證的幾點認識與思考

關於對中醫辯證的幾點認識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