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故事民間故事之36——秋後算賬,秋後問斬,午時三刻

秋後算賬最初的意思來源於我國古代華北地區農業活動。古時候,我國北方的農作物每年只耕作一次,所以到了秋天農作物收割後農民才會有經濟收入。而在這一年中欠下的費用,比如種子、農具、牲畜以及借貸就可以在秋後算清了。包括前些年北方的一些農村,農民常在一些小的經銷店購買生活用品而時經常到秋收後一起結算,這就稱為秋後算賬。秋後算賬比喻等事物發展到最後階段再判斷誰是誰非,也比喻事後等待時機進行報復。

中國成語故事民間故事之36——秋後算賬,秋後問斬,午時三刻

秋後問斬的意思最早來自《禮記·月令》的記載,曾經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的漢朝大儒董仲舒則將這個含義上升到理論高度。董仲舒認為慶、賞、罰、刑為帝王的四種執政行為,要與四季變化相適應,春夏應該行賞,秋冬才可行刑,此即後來所說的“秋後問斬”。古時候,由於科學文化的落後,人們不能正確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認為在人類和自然界萬事萬物之外存在著一個能支配萬物的造世主,災害、瘟疫、祥瑞、豐年都是上天賜予的,因而人們的一切行為都必須符合天意。設官、立制不僅要與天意相和諧,刑殺、赦免也不能與天意相違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是萬物滋育生長的季節,秋冬是肅殺蟄藏的季節,古人認為,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則,人間的司法也應當適應天意,順乎四時。秋季帶有肅殺之氣,冬天百物蕭條,因此死刑多於秋季冬季執行。

中國成語故事民間故事之36——秋後算賬,秋後問斬,午時三刻

另外,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後通常都會要求集中處死,選擇秋冬二季實行,主要是考慮示警的作用。農民在秋冬二季較為空閒,也方便地方官動員民眾觀看,有強迫民眾觀看達到以儆效尤、殺雞給猴看的目的。另外,秋冬氣溫較低,屍體上的微生物不易繁殖,大大減少了屍體處理不當後瘟疫的發生率。

中國成語故事民間故事之36——秋後算賬,秋後問斬,午時三刻

至於選擇行刑的午時三刻這個時間,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點,這個時候,人間的陽氣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說法中,此時可以用旺盛的陽氣來沖淡殺人的陰氣戾氣。午時三刻,正是陽氣最盛之時,在此時處死的犯人,連鬼都做不了。然而也許還有另一層意思,在“午時三刻”,人的精力最為蕭索,處於“伏枕”的邊緣,所以此刻處決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腦袋落地的瞬間,也許痛苦會減少很多。這樣看來,選擇這樣的時間來處決犯人,有人性化體諒犯人的考慮。本人志在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喜歡我的文章,大家可以關注我;因為是加班寫的,有時甚至是用手機寫的,時間比較緊張,肯定會有錯誤,請大家指出來,避免以訛傳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