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取性性格

進取心,也稱“上進心”,是一種不斷要求上進、立志有所作為的心理狀態。擁有進取心的人,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地超越自己,其實這正是成才和成功的關鍵。

性格特徵

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都是有積極進取心的人。進取型性格的人,具有無比的獨立精神,酷愛自由,討厭受束縛;頭腦清晰,腦筋轉得快,是個解決棘手問題的高手;喜歡追求刺激,甘於冒險,只要下定決心,就會排除萬難達到目標;意志力強以及挑戰心旺盛,從不服輸;行事較為大膽,有時也會莽撞行事。

典型人物

歷史上的唐玄宗就是一個具有進取之心的人。也正是由於他的進取心,幫助他成就了歷史上的“開元盛世”。

唐玄宗在登上皇帝之位時,一心想恢復唐太宗的事業。因此,他勵精求治,積極進取,廣泛地招賢納士,聽取各方的諫言。他在京官中選派有才幹者到外地做都督、刺史,同時又選拔各地都督、刺史中的傑出者進京任要職,並將這種京內外官員的選拔、調動定為一種制度。對不稱職的官員,他斷然撤換。公元716年,他親自在殿堂複試由吏部所選往各地的縣令,將其中40多個不能勝任的人打發回家。在位前期,他先後任用姚崇、宋景、張嘉貞、張說、李元紱、杜暹、韓休、張九齡等人為宰相。這些人各有所長。姚崇力求政通,宋景緻力法治,張說崇尚文治,李元紱、杜暹注重儉約,韓休、張九齡直言諍諫,皆為賢相,將朝政處理得井井有條。其中,尤以姚崇的貢獻為最大。唐玄宗將他召回京城,要封他為宰相,他就提出了十大條件,如要唐玄宗同意行仁政,罷兵息武,不準皇親國戚和太監干預政事,允許群臣進諫等,唐玄宗都一一答應。姚崇當了宰相後,壓制豪強,裁減僧尼,減少寺院,戰勝自然災害,又幫助唐玄宗整頓朝政,嚴明賞罰,扭轉了中宗時期的混亂局面,被稱為“救時宰相”。

在此期間,唐玄宗廣聽諫言。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可以表現唐玄宗的進取之心。當時,宰相韓休和蕭嵩共掌朝政,韓休正直,見唐玄宗有了過失,總是直言諫諍;蕭嵩恰恰相反,總是順從唐玄宗。有一次,唐玄宗在照鏡子,顯得悶悶不樂。左右內侍說:“韓休為相以後,陛下消瘦了,何不將他罷官算了。”唐玄宗嚴肅地說:“我雖然瘦了些,天下人卻一定肥了。蕭嵩來奏事,一味地順從我,他走了以後,我反而會心裡不踏實,睡覺也很覺得不安穩。我用韓休,是為了治理國家,萬不能因為他總是直言諫諍而將其罷官。”由於唐玄宗能夠任用賢才,鼓勵生產,改革弊政,使得唐王朝政治安定,國力強盛,百姓富庶,經濟文化發展到了項峰。其中唐詩最為後人稱道,而著名詩人高適、岑參、王維特別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開元年代。其他如音樂、繪畫、雕刻等藝術也都有顯著成就。史稱“開元盛世”。

性格與命運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似乎滿足於現有的生活和微不足道的成就,而不去希望完成一些層次更高的事情,雖然他們完全有能力辦到。他們之所以沒有足夠的進取心去開創偉業,是因為他們的期望值從一開始就很低,致使他們不能從最基本的一點一滴做起。這種生活目標的狹隘抑制了他們去開發自己的潛能。

雄心壯志是人生的一面旗幟,也是往前努力的基石。它督促我們去完成目標和實現理想,幫助我們抵抗那些影響前途的誘惑。曾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若自以為有許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麼他的失敗就在眼前。生活中也有許多人,開始時掙扎奮鬥,但在他花費無數血汗,使前途稍露曙光後,便自鳴得意開始怠慢、鬆懈,於是失敗立刻追蹤而至。跌倒後,再也爬不起來。那時,他肯定已經是被困難打倒,再也找不到自信的理由,再也沒有了進取之心。從獲取成功的條件來說,擁有出色的才能、受過高等教育以及有著健康的身體並不夠。許多具備以上條件的人仍然失敗,仍然過著平庸的生活。因為他們沒有以積極的態度去爭取成功,由於缺乏這樣的進取心,他們的能力就無法得到更好的施展。一位哲人說:“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樹立遠大的目標,並以足夠的才能和堅強的性格來實現它。”因此,我們一定要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併為之集中精力,努力進取。如此,我們才會變得更加敏捷,更具有創見,更加細緻而機智。

進取型性格的人,大都謙虛謹慎,具有領導才能,能成就一番大業。

進取性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