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獻二十載,唯一一位中國籍技術骨幹離開,中芯還是變心了

這家公司,下了血本搞股權激勵,引進新人,結果新人入場就是40萬股,堅守崗位,含辛茹苦默默做著貢獻的老人,還比不上新人,於是,老人們終於暴走了。

這家鬧得沸沸揚揚的公司,就是中芯國際。先是CEO鬧離職,後是技術骨幹要走,按下葫蘆浮起瓢,最終還是“逼走”了自己的一名核心技術人員吳金剛。當然具體啥原因,還得看後續的發展情況,不過老人的離開,終究是讓人扼腕嘆息的。

默默奉獻二十載,唯一一位中國籍技術骨幹離開,中芯還是變心了

20年如一日,終究不是家

雖說公司是我家,發展靠大家。但現實中,不會有人把公司當家,偏偏吳金剛博士,從2001年加入中芯國際後,就一直默默奉獻著。

從一無所有之時,他就進入了這家公司,輔佐公司,歷任助理總監,總監,資深總監,技術研發副總裁等職,可以說是中芯國際土生土長,一步一個腳印奮鬥出來的核心高管之一。

可以說,吳金剛博士是從中芯國際創立沒多久,就加入到了這家公司,這家公司的每一次發展與突破,都有著他的貢獻與汗水。

2010年,中芯國際上市,他還只是一個默默耕耘的總監,沒有得到什麼上市紅利。

直到2014年,他才一步步走上了核心高管的位置,主導和推動了中芯國際幾次重點技術進步,比如N+1工藝,這個工藝比14奈米功耗降低了57%、邏輯面積小了63%、SOC面積減少了55%。這樣換算下來,正好和7奈米相當。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吳金剛主導推動的N+1工藝,繞過了ASML的EUV光刻機,實現了7奈米晶片。

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中芯的重大突破,只要未來能獲取ASML的EUV光刻機,中芯就能和臺積電站在同一起跑線。

所以,

吳金剛對中芯的貢獻,不僅僅是從企業0到1,發展階段的艱難險阻,而且是帶領公司從1到1000,實現過重大突破的貢獻。

但就是這樣的核心技術人才的離開,也不過是得到了中芯國際輕飄飄一句“他的離職對公司整體研發未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二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老人終於醒悟,這裡不是家。

默默奉獻二十載,唯一一位中國籍技術骨幹離開,中芯還是變心了

新人入場40萬股,涼了人心

說起吳金剛博士離職的原因,眾說紛紜,官方給的說法是因個人原因。但除了一個人發生了重大的身體變故,否則,一個二十多年兢兢業業的老人離職,其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心涼了。

選擇在中芯國際重大的股權激勵時刻離職,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公司分配方面的問題。

早在吳金剛博士離職前,中芯國際CEO梁孟松就明確提出要走。

梁孟松博士深耕半導體技術,現今為止,美國專利局存有182件梁孟松參與發明的半導體技術專利,其中大多為世界領先水平的關鍵技術研究,相關技術論文也發表高達350篇之多。

早前在臺積電就業,為臺積電立下了顯赫的戰功,但原本他以為自己能夠在臺積電發光發熱,能夠靠著研發坐到副總裁的位置,但是沒想到主管空降,他難免會有些心情不好,於是因為內鬥,他受人排擠,被調離研發崗位,無奈之下出走,入職三星。

是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梁孟松加入三星後便帶領團隊攻下7nm製程,這讓在半導體行業一直肆無忌憚的臺積電坐不住了。以競業協議中的相關條例,把梁孟松趕出了三星。

2017年,求賢若渴的中芯國際,邀請他加入,而且讓其擔任聯席CEO的職位,梁孟松遂帶領團隊,加入中芯國際。

梁孟松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帶領著他的團隊夜星日寐,用了僅僅十個月時間就將14納米制程的良品率從3%提升至95%,更是同時成功研發了12納米制程。

僅用一年時間內將中芯拉上正軌,良品率大大提升,再加上更激進的策略,中芯的研發部門勢如破竹,短短几年中芯實現工藝從成熟到頂尖的蛻變技術革命。

但就是這樣地位超凡的CEO,在此次股改時,竟然提出了離職。

原來是中芯國際在2020年把梁孟松在臺積電時的前領導給找了回來,梁孟松得知後,想到的不是強強聯手,而是離職走人,他認為 “請蔣尚義回來就是對我的不信任。”

當然這並不是根本問題,

根本問題是這個“新人”蔣尚義,剛來就有40萬股,沒有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一分貢獻,卻能享受最高額的獎勵待遇,這讓“老人”如何服氣?

最努力的,也最容易被遺忘

人心涼的,何止是梁孟松。

但梁孟松在中芯國際的地位比較高,他的離開對中芯國際的打擊非常大,於是為了留住梁孟松,6月25日晚,中芯國際公佈202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的結果,

中芯決定給梁孟鬆開出493萬美金當酬勞,並透過股東會議後決定將40萬支股票交給梁孟松,總價值約為2400萬元,只為梁孟松留任。

於是梁孟松留下來了,另一位在中芯國際奮鬥了二十年的“老人”吳金剛,被逼走了。

他沒有蔣尚義的臺積電工作背景和資歷,也沒有梁孟松的權利和團隊,他只是一個腳踏實地,起於公司發展的微末時期,一步步把公司做大的普通人而已。

但是辛辛苦苦二十年的超級元老,他的股票不僅比不過那些近幾年才加入中芯的技術骨幹,甚至連剛入職新人的40%都不到,只有16萬,是所有高層裡最少的。

而最讓人心涼的是,中芯國際對這樣的老人,沒有一絲挽留的意思,甚至涼薄的表示,他的離開對公司沒有什麼重大影響。

但吳金剛的出走意味著中芯國際本土的技術,徹底被外來技術所取代,也意味著唯一一個純中國籍的高管,被排擠出了中芯國際的核心技術圈。

公開資料顯示,中芯國際的核心技術骨幹共5人,除了吳金剛之外,其他4位技術高管,一位持有美國綠卡,妻子是美籍韓裔,另外3位則是新加坡國籍。

所謂的中“芯”,能否努力攻克技術難關,實現中芯國際的技術大突破,不負國人期待,還得看今後的發展。人來人往本來是正常的事,但中芯國際擔子太重,也難免讓人憂心是否已變心。

默默奉獻二十載,唯一一位中國籍技術骨幹離開,中芯還是變心了

企業的發展和經營,也是一樣的道理。當一個地方的土地,已經不適應企業的發展時,企業再怎麼堅持下去,也不過是徒勞。

所以企業的發展也要不斷尋找適合企業成長的地方落戶,因為有時候,換一個適合的地方,企業也會有更好的發展。落戶長三角,就找愛就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