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orts 」韓國學者揭示高溫影響馬鈴薯結塊的分子機制

2022年3月28日,韓國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Hyun-Soon Kim和Hyo-Jun Lee等科研學者在國際著名期刊

Cell Reports

發表題為“

Temporally distinct regulatory pathways coordinate thermo-responsive storage organ formation in potato

”的研究論文。本研究表明,在高溫條件下,StSP6A的轉錄水平在不同的時期被調控,進而影響馬鈴薯塊莖的形成。

「Cell Reports 」韓國學者揭示高溫影響馬鈴薯結塊的分子機制

馬鈴薯 (

Solanum tuberosum

L。)在其生長髮育過程中,會從地下莖中發育出一種特殊的儲存器官,稱為塊莖。塊莖的形成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包括溫度、光週期和鹽度等。高溫是塊莖形成的最不利環境因素。然而目前對不同時期熱響應塊莖的調控機制仍然瞭解甚少。

研究者分別在正常溫度(NT;22°C光照,16°C黑暗)、稍高溫度(SHT;30°C光照:24°C 黑暗)、高溫(HT;35°C光照:29°C黑暗)條件下對馬鈴薯幼苗進行培養。在培養五週時,高溫條件下,沒能觀察到馬鈴薯塊莖的產生。在第 9 周,塊莖產量隨溫度升高而降低。使用熱圖對結果進行視覺化顯示,在NT種植的植物中,9 周時塊莖的重量和大小比在SHT和HT種植的植物更具多樣化(圖1)。以上結果表明,高溫抑制了塊莖的發育,特別是在新塊莖的形成過程中。透過對塊莖產生時間進行統計,顯示高溫延遲了塊莖和匍匐莖形成的時間。

「Cell Reports 」韓國學者揭示高溫影響馬鈴薯結塊的分子機制

圖1 高溫抑制馬鈴薯塊莖的形成

先前的研究表明,

StSP6A

在調節馬鈴薯塊莖形成中起關鍵作用。此外,

StSP6A

的表達受到高溫的抑制。研究者分析了StSP6A在不同溫度下的時空表達模式。在NT條件下,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

StSP6A

的表達量逐漸增加。但在HT培養條件下,培養4至8周的馬鈴薯葉子和匍匐莖中

StSP6A

的表達量顯著降低(圖2)。這意味著

StSP6A

在SHT和HT中表達的減少會抑制高溫下塊莖發育。使用35S啟動子獲得轉基因植株,顯示

StSP6A

過表達完全恢復了塊莖形成,但在HT條件下它不能提高後期塊莖產量。

「Cell Reports 」韓國學者揭示高溫影響馬鈴薯結塊的分子機制

圖2 在不同溫度下

35S:StSP6A

植株的塊莖產生情況

為了研究

StSP6A

在不同時間點過表達的不同影響,研究者分析了馬鈴薯生長5周和8周時,

StSP6A

35S:StSP6A

轉基因植物中的表達情況。因為葉片中StSP6A表達的調控與塊莖形成密切相關,因此分析了葉子中的表達。在5周時,HT降低了

StSP6A

的表達。相比之下,在8周時,StSP6A過表達完全恢復 HT降低的

StSP6A

表達。這些結果與HT 對塊莖影響的資料一致,表明葉片中的

StSP6A

表達影響塊莖形成。高溫處理下調

StSP6A

轉錄水平,表明在高溫條件下,

StSP6A

在早期轉錄後受到調節。

StSP6A

的組成型過表達恢復了的熱抑制後期葉片中的轉錄水平,表明轉錄調控在後期起主要作用(圖3)。

糖是光合作用的最終產物,被運輸到塊莖中進行澱粉生物合成。在HT下,葉子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含量增加。而糖轉運的缺陷會導致葉片中糖的積累,從而降低塊莖產量。暗示著HT條件下,塊莖產量下降可能是由於抑制了糖從源器官的運輸。

最後,研究者進行了轉錄組分析,表明參與塊莖發育的基因在高溫處理後的早期和晚期表現出不同的表達模式。總之,本工作表明,馬鈴薯具有隨時間變化的不同調節途徑,用於在高溫下對塊莖發育進行精細和多層次的調控。

「Cell Reports 」韓國學者揭示高溫影響馬鈴薯結塊的分子機制

圖3 不同溫度條件下,

StSP6A

調控馬鈴薯塊莖發育模式圖

原文連結: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2)00323-0#%20

溫馨提示:本文轉自“

MP植物科學

”,文章轉載只為學術傳播,無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TOPSCI-拓普思由世界知名大學博士團隊加盟打造的科研學術分享,SCI論文編輯/SCI期刊解析/SCI論文寫作技巧指導/科研工具運用/科研成果轉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