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極簡主義”的少買清單

“非極簡主義”的少買清單。不買真的做不到,那就少瞎買吧?

去年無意間看了一部日劇《我的家空無一物》,突然體會到一種夏天喝了冰涼青檸水的爽快感。電視劇一共6集,劇情圍繞一位極簡主義女孩麻衣展開,講述麻衣日常生活中跟物品、親人相處的小故事。儘管有時被家人制止,但麻衣堅持將“斷舍離”發揮到極致,甚至到變態地步。

“非極簡主義”的少買清單

當看到麻衣在空無一物、光滑如鏡的木質地板上打滾休息時,居然生出一種無法抑制的羨慕感。於是“斷舍離”、“極簡主義”這些早就知道,但是從未真正體驗過的詞語,突然在腦海中被放大了100倍,炸出煙花。

“非極簡主義”的少買清單

“極簡主義”這個詞其實風靡已久。 20世紀初期,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提出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被認為是最能代表極簡主義的核心思想。在設計中,極簡主義是將各類元素簡化,達到以少勝多,以簡勝繁的效果。漸漸極簡主義不斷衍生,不再被侷限於藝術、設計風格,變成了一種價值觀以及一種生活方式。

為了再次體驗到“空無一物”的爽快感,陸陸續續閱讀了一些相關的書籍:《斷舍離》(作者【日】山下英子)、《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日】近藤麻理惠)、《無需斷舍離的德式簡單生活》、《我決定簡單地生活》、《簡而美地活》等一系列小書。

“非極簡主義”的少買清單

以上書籍都能百度到電子版,無需購買。其中日本作家佔據很大比例,這不是巧合,這跟日系清爽的審美傾向有很大關係,在書中作者都勇敢的擺脫了物質的困擾和桎梏。另還觀看了兩部相關的紀錄片:《無節制消費的元兇》(BBC出品);《偉大的製造》(祖國出品)。

“非極簡主義”的少買清單

學習相關理論,當然是為了指導實踐。嘗試“斷舍離”掉購買後基本沒用,唯一功能就是積灰的物品後,真的感受到一股莫名輕鬆。這些“買買買”行為的後產物絲毫沒給生活帶來愉悅,反而轉化為一種空間上的擁堵,進而導致心情上的壓抑(略誇張)。於是筆者再接再厲,再後來……在家屬的抗議中被迫暫告一段落。

筆者理解的“極簡主義”、“斷舍離”之類主張,不是苦行僧般的苛待自己,也不是物品減少的數字競賽,而是運用自己理智(儘量運用自己理智)去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觀察自己,瞭解自己的需求,把時間、精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事情。“買買買”這類行為並不能給生活帶來真正的愉悅。保持清爽、整潔(空空蕩蕩)的生活環境,可以提升的身心狀態。

“非極簡主義”的少買清單

斷舍離後,舊物該如何處理?提供個人實踐經驗,僅供參考。

第一類:舊的電子產品。現代人,舊的手機、平板、筆記本真的不少。1。二手出掉。使用了愛回收,有線下實體店,也可網上預訂順豐上門收貨,很方便。2。以舊換新。蘋果、華為、京東各類官方平臺都有。溫馨提示:處理電子產品時一定要恢復原廠設定,雖然普通人弄不出**門事件。但保護隱私,人人有責!

第二類:舊衣。此分類,妹子可能感受更深:每天都覺得沒有衣服穿,但衣櫃的衣服完全夠365天不重樣。1。捐掉。支付寶有上門回收舊衣的飛螞蟻小程式。2。二手出掉。各類二手回收網站,有品牌、成色新的衣物(無需奢侈品牌),較好出手。

第三類:舊書。1。送人。先問周邊朋友,需要的直接抬走。2。二手書回收。用過多抓魚,微信小程式上輕鬆操作,註冊——掃碼——下單——順豐上門收書。這個平臺買書也很划算,為何自然過渡到了買買買?

斷舍離不是目的,只是一種彌補方式。現在解決閒置的途徑很多,但更希望以後需要斷舍離的次數少一些。最後貼上2020年的少買清單——儘量少買不會用的東西!

原本很想按1、2、3、……羅列清單,但發現確實很難歸類。所以作為一個“非極簡主義”者,不買真的做不到,那就努力少瞎買吧?

“非極簡主義”的少買清單

後記:一直想定期分享點什麼,但沒有行動。原因一,懶惰導致拖延,不解釋。原因二,不好意思。歲數虛長,見識不長,三十而立也立不起來。羞於更怯於分享瑣碎的觀點。但文字夠迫使人思考,再淺薄的思考也強過不思考。錢鍾書先生說“年輕人往往將創作衝動誤以為是創作才華”。而筆者認為“創作衝動”亦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