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觸控”太陽!NASA太陽探測器成功穿越日冕

12月15日美國宇航局NASA釋出訊息,在發射三年後,帕克太陽探測器在2021年4月,首次成功地飛越了太陽的日冕,也就是太陽的高層大氣,對太陽的粒子和磁場進行了取樣分析,該航天器成為了人類第一個“觸控太陽”的航天器。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如此近距離接觸太陽,其重要意義,不亞於首次登陸月球!

人類首次“觸控”太陽!NASA太陽探測器成功穿越日冕

經過幾個月時間對探測器發回來的資料進行了分析,美國宇航局目前確認,帕克太陽探測器在2021年4月和2021年8月都飛躍了太陽的日冕,進入了太陽大氣層,距離太陽表面約為1300萬公里,大約是19個太陽半徑的距離,併成功探測到了特定的磁場和高能粒子。相關的最新研究將發表在最新的科學雜誌《物理評論快報》

上。

人類首次“觸控”太陽!NASA太陽探測器成功穿越日冕

帕克探測器在太陽大氣層內拍攝的照片

探測器穿越太陽大氣層,可以獲得第一手的實測資料,使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太陽大氣層的物質構成、磁場結構及演化,進而可以分析出對太陽系的影響。帕克太陽探測器在今後的幾年中,將會多次飛躍太陽的日冕,預計在2024年達到距離太陽的最近點,距離約為600多萬公里,進一步對太陽進行深入的觀測和研究。

人類首次“觸控”太陽!NASA太陽探測器成功穿越日冕

帕克探測器環繞太陽軌道

帕克太陽探測器

帕克太陽探測器,是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設計並建造的,高約3米,探測器發射重量646公斤,於2018年8月12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其目的是探索和觀測太陽外部大氣層的結構,瞭解太陽風。這個探測器被命名為帕克太陽探測器,是為了紀念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天文學家尤金・帕克,帕克是太陽風科學的先驅,這是NASA第一次以健在人物命名航天器。

人類首次“觸控”太陽!NASA太陽探測器成功穿越日冕

帕克探測器升空

以前,人類也曾經多次向太陽發射過探測器,對太陽的磁場、耀斑、太陽風、太陽黑子等許多方面進行過探測和研究。不過,帕克探測器的不同之處在於,它能夠飛得離太陽更近,真正穿越太陽的大氣層,飛躍太陽的日冕,這對深入研究日冕的形成和結構非常重要。

人類首次“觸控”太陽!NASA太陽探測器成功穿越日冕

太陽風

我們知道,太陽發出的光芒每時每刻都在照耀著我們,不過,太陽不僅發出了陽光,它還向外不停吹出太陽風。這些太陽風,由大量帶電粒子組成,以高達每秒幾百公里的速度,不斷衝擊著太陽系內的所有行星。如果不加以保護,太陽風就會破壞行星的大氣層,把行星的大氣不斷地吹跑,吹到宇宙空間裡。

正是由於地球穩定、強大的磁場的保護,地球的大氣層才能夠穩定存在,不被太陽風所破壞,地球才能保持溫暖的氣溫和溼潤的環境,人類才能在地球上生存。所以,能夠深入地瞭解太陽風的構成和起源,對保護我們的地球至關重要。

人類首次“觸控”太陽!NASA太陽探測器成功穿越日冕

地球磁場抵禦太陽風暴

帕克太陽探測器的任務

我們的恆星太陽,是由核心、輻射區、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構成。光球層之下稱為太陽內部,光球層之上稱為太陽大氣。

太陽大氣結構中,最外層的是色球層,溫度大約5500攝氏度。往外則是過渡區,溫度可飆升到數十萬攝氏度;過渡區再往外就是日冕層,其距離太陽表面最遠,溫度卻是最高的,高達幾百萬攝氏度。

人類首次“觸控”太陽!NASA太陽探測器成功穿越日冕

雖然,人類對太陽已經有了很多瞭解,但是有兩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為什麼會有太陽風?以及是什麼原因導致日冕層能夠超過太陽內部溫度,被加熱到幾百萬攝氏度?至今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這兩個問題,都是探索具有毀滅性的太陽風暴的關鍵因素。而太陽風暴可以破壞行星大氣層、擊垮電網、損壞衛星執行,破壞電子裝置,造成數萬億美元的損失,這些都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所以,帕克探測器的主要任務就是深入日冕層,透過實地探索尋找證據,最終揭開太陽風成因,及日冕物質的高溫之謎。

人類首次“觸控”太陽!NASA太陽探測器成功穿越日冕

太陽風暴攻擊地球

為此,在帕克太陽探測器上,攜帶了五大觀測儀器。在這些儀器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太陽風電子、阿爾法粒子與質子調查”(SWEAP),負責統計太陽風內的電子、質子和氦離子等各種粒子,這樣我們就能夠清晰地瞭解太陽風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

第二個是廣域相機,“太陽風寬視場成像儀”(WISPR),可以對太陽日冕、太陽風等進行成像,幫助我們建立對太陽風物理細節的觀測。

另外三個分別是,“電磁場調查”(FIELDS),“太陽綜合科學調查-高能粒子儀器”(ISIS-EPI)和“太陽探測器+日球層起源”(HeliOSSP),都是測量儀器,主要對太陽大氣層附近的電場、磁場、無線電輻射、各種高能粒子進行直接測量。透過這些儀器對太陽大氣層的觀測,我們就能夠深入瞭解太陽大氣層的物質構成,揭開日冕高溫之謎。

人類首次“觸控”太陽!NASA太陽探測器成功穿越日冕

帕克探測器在組裝

溫度高達93萬℃,探測器為什麼沒有烤化

其實,在這次太陽探測中,隔熱技術才是重中之重。因為,太陽表面的溫度高達5500℃,而日冕的溫度更是高達幾百萬攝氏度,普通材料在這種高溫面前都會被瞬間氣化。本次帕克探測器測試到的溫度,就高達93萬℃,那麼,如何保證帕克探測器在如此高溫下,能夠完好無損並正常工作呢?

實際上,保護帕克太陽探測器的訣竅在於溫度、熱量以及空間密度的不同。

物體的溫度來自於內部粒子在做永不停歇的熱運動,所以溫度其實是表示了粒子的運動速度(或者說平均動能)。相比之下,熱量則代表了實際傳輸的能量的大小。在浩瀚的宇宙空間中,粒子的運動速度可以非常快,但它們不會傳遞很多熱量,因為空間中這些粒子的密度很低。雖然帕克太陽探測器所要飛入的日冕擁有極高的溫度,但那裡的粒子的密度卻非常低。

人類首次“觸控”太陽!NASA太陽探測器成功穿越日冕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把手放在熱爐前和把手伸進沸騰的開水中的區別(千萬不要嘗試)。顯然,放在熱爐前的手可以比放在開水中的手,能承受更長時間的高溫。這是因為,雖然兩者的溫度都非常高,但是前者的熱粒子密度更低,熱爐前的手會與更少的熱粒子相互作用,所以接收到的熱量更低。

同樣地,與太陽的表面相比,日冕的密度較低,所以帕克太陽探測器與較少的熱粒子相互作用,它並不會接收到過多的熱量。正因為如此,保護探測器上的隔熱罩預計只會被加熱到1370攝氏度,而不是幾百萬度。

人類首次“觸控”太陽!NASA太陽探測器成功穿越日冕

帕克探測器的隔熱罩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學實驗室設計了一種隔熱罩,由複合碳纖維材料構成,厚度為12釐米,能夠抵禦1400攝氏度的高溫。這個隔熱罩安裝在探測器的前端,表面為白色陶瓷物質,可以最大限度反射太陽光。有了隔熱罩的保護,探測器的主要儀器就可以在低於30℃的環境中正常工作,而不會發生故障。

為了以防萬一,在帕克探測器的周圍,還安裝了多個感測器,一旦溫度超過閾值,就會觸發探測器姿態自動調整,確保所有的儀器都處於隔熱盾的保護之下。

人類首次“觸控”太陽!NASA太陽探測器成功穿越日冕

帕克探測器

朋友們也許會問,我們國家的探測器已經登陸月球和火星,什麼時候我們的探測器也能去“接觸”太陽呢?

實際上,我們國家也已經開始了對太陽的探測。2021年10月14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實現了中國太陽探測零的突破。

雖然

“羲和號”無法近距離接觸太陽,但意義仍舊重大,它可以填補我國在太陽爆發源區高質量觀測資料的空白

。讓我們耐心等待

“羲和號”的探測結果吧。

人類首次“觸控”太陽!NASA太陽探測器成功穿越日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