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陪伴是捨得花注意力,不僅是花時間。

好的陪伴是捨得花注意力,不僅是花時間。

作者:王小五(wangxiaowu101)

馬上要過節,能在假期的日子裡,和家人共度,是最大幸福。

不過智慧手機、搶紅包、抖音、手游出現後,這種幸福,開始被風化。手機在手萬事不愁,手機不在人都變壞。

人們願意花更多時間,陪著手機、電腦,而不是家人。

如果你帶著身體回家,已經很好,但還可以更好,因為有件事,比時間更貴更奢侈——注意力。

常有人說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是時間,這是誤解。時間不受任何人支配,不受管理,所有管理時間的意圖都失敗了。

人能支配的,只有自己的身體。說什麼話、辦什麼事、買什麼物品,是身體行為。行為受思維支配,思維受資訊左右。在穩定狀態下(如生活區域不變、教育情況不變等),資訊獲取,完全來自注意力。

注意力遠比時間重要。

一個同事,每次看他,都在研究資料圖、改英文論文。一年下來,發了兩篇SCI,其中一篇還是全球高被引論文。如按以往速度,持續被其他論文引用,不過三年,就可以破格升教授。於是遭受了我們一百次點贊。

一個朋友,對歷史感興趣,休息時常看歷史方面的書,於是聚會常能聽到他講野史趣聞。

注意力指向什麼,就會變成什麼。注意到汽車,就常研究汽車動態;注意到書籍,就會常翻書;注意到電影,就會常去電影院;注意到工作,就常加班到深夜;注意到抖音,就常笑出尖叫聲……

人是注意力的產品:注意力指向什麼,人就會變成什麼。

注意力有個特點:不是花在這裡,就是花在那裡,隨時產生隨時花掉,既不能關閉也不能贊起來。這些更新鮮、更刺激的資訊,有充分的機會爭奪我們的注意力。

1833年,23歲的本傑明·戴創辦一份自己的報紙《紐約太陽報》。這份報紙只賣1美分,連印刷成本都不夠。但他不打算賺讀者的錢,他要靠低價把發行量做上去,然後靠廣告賺錢。靠這種商業模式,本傑明·戴成為現代傳媒業的鼻祖,全球開啟了史無前例的搶奪注意力生意。

後來出現海報,設計更動感,顏色更鮮豔;之後電視風靡,廣告更多更精美。技術革新帶來新的注意力爭奪方式,微博、抖音等平臺,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從中成長起來的大IP,成為新的資訊流節點、注意力焦點。

未來必會出現新穎的方式,爭搶注意力,這讓我們注意力分散,看不到生活重點,或被無關緊要的事情吸引,比如湊熱鬧、關注娛樂圈,只是這些並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

你的注意力註定越發稀缺和奢侈:越來越多的人會走到你面前,爭奪你的注意力。

好的陪伴是捨得花注意力,而不是花時間。

花時間是託詞,身體在,心不在,陪伴效果打折扣。

陪小朋友玩兒,她擺弄玩具,有時我在旁邊看會兒書。後來細想,這是平行線,不能算有效陪伴。如果這樣也可以,世上怎會有孤獨?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再是“我在你身邊,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我在你身邊,你在玩兒手機”。

“玩手機”僅是舉例,泛指痴迷。

人一痴迷,就築起牢籠,將周圍人困在自己之外。

一個朋友跟我吐槽,他回家不看手機,只想和老婆聊聊天,說說工作生活中的瑣事。但對方不這樣,吃飯刷微博,吃完飯刷淘寶。

溝通幾次,效果不大,讓人無奈。有的家庭相反,妻子希望得到丈夫的關注,但丈夫總忙工作,或打遊戲。

注意不到身邊的人,他就不會存在,也無法擁有你;只有注意到他,他才存在,才能擁有你。

選擇一件事,就等於拒絕另一件事。

人們總把下一塊錢,花在最令人滿足的地方;也總把下一段注意力,花在心最癢的地方。

選擇獨自娛樂,就拒絕了和家人分享快樂、承擔困苦;選擇手機,就等於拒絕愛人、孩子、父母。

好的陪伴是捨得花注意力,而不僅是花時間。

稀缺的注意力花在傾聽與成長上。

好的傾聽者,能無形中解決家庭大部分問題。很多問題,由壓力與溝通不暢引起,傾聽可同時解決兩個問題。

感情開始的時候,都是沒話找話,結束的時候,都是廢話少說。

能互相說些有的沒的,說些廢話、甚至負能量的話,是感情最好的樣子,是流動的生活。

能對另一個人敞開心扉,並不難,難的是聽另一個人的心扉,聽他喜怒哀樂,滔滔不絕。做難一點事,能做到,就擁有了他。

成長是幸福和財富的源頭,注意力最好的去處,是自己和家人朋友的成長,共同生長,是最好的家庭模式。成長不分年齡、性別、職業,而是每個人的剛需。不斷生長的人,給人希望,他新學會的技能、新的生活體驗,讓人耳目一新,像陽光灑落,照在身上。

每天回家,坐在家人身旁,把注意力交付他們,我們就會被他們擁有!

這種感覺,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