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臨場發言就緊張失態?1個方法,讓你Hold住各種商務場合

“元芳,你怎麼看?”是幾年前被網友們熱侃的流行語。

一個武將經常被領導點名發表看法,元芳真的很不容易。

其實,職場上的“元芳”們,遇到這種時候也很很煩惱。

工作中,領導彙報會、公司例會、公司集體活動等等,處處都有臨場發言的時候。

比如你的專案正在進行中,領導臨時喊你來彙報一下進展和計劃;

比如 部門會議討論一件事情,領導點名讓你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比如年終總結大會,領導邀請你上臺發言談一下自己一年工作的感想;

……

被點名上臺發言,能夠做到侃侃而談的人,不僅老闆高看幾眼,還被大家各種羨慕嫉妒恨。

更多的人面對臨場發言,則是大腦中一片空白,根本不知該說些啥,又或者是大腦中各種資訊雜亂無章,開口表達,卻是東一句、西一句,沒有邏輯,重點不清。

聽的人是搖頭皺眉、哈欠伸腰。

“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呀”

“沒有條理,好混亂啊”

“完全浪費時間啊”

……。。

發言的人呢,臉紅心跳,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為何有些人三言兩語就能把問題解釋清楚,條理清晰,有理有據,而你說了十多分鐘,別人聽的還是一頭霧水呢?

原因在哪裡呢?

難道就是你比別人差嗎?

其實並不是,很有可能是你缺少結構性思維。

遇到臨場發言就緊張失態?1個方法,讓你Hold住各種商務場合

一、結構化思維越來越重要

我們的大腦在接收處理資訊時的特點:

1。一次處理資訊有限

2。偏愛有規律、條理、層次的內容

這就決定了我們在思考和表達的時候,要借用一些框架來輔助,將碎片化的資訊進行整理和歸納,讓內容呈現出結構、層次和條理來。

這就是

結構化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借用一些思維框架來輔助思考,將碎片化的資訊進行系統化的思考和處理,從而擴大思維的層次,更全面地思考。

長期進行結構化思維訓練,可以提高我們系統分析問題、統籌規劃工作的能力,使我們的思維和表達更加縝密、靈活和有條理。

有了結構化思維,臨場發言才能抓住重點。

清晰的演講結構會使演講的各個部分更有條理,層次感。

遇到臨場發言就緊張失態?1個方法,讓你Hold住各種商務場合

二、結構化演講的好處

如何做好臨場發言,很多人覺得是表達能力有問題,但是當你無法清晰地表達想法的時候,往往是你本身的想法就是混亂的,思路不清楚的,因為表達也是思路的一部分。

所以,為了讓表達更清晰,你需要將你的資訊進行結構化。

從演講者個人的角度來看:

有結構化思維的人,面對眾多零碎雜亂的資訊,藉助框架,可以進行歸納整理,思考的更加全面和有深度。

另外,在表達的同時,也會邏輯清晰,重點突出,讓別人一聽就明白,便於溝通和傳達你的想法。

從聽眾的角度來看:

聽眾希望能從你的表達中學到東西,結構化的表達,讓聽眾用最少的時間來明白重點,抓住核心。

遇到臨場發言就緊張失態?1個方法,讓你Hold住各種商務場合

三、為什麼我們缺乏結構化思維?

在這幾年的企業培訓中,結構化思維課程越來越受到職場人和企業的歡迎。

這也反映出職場人普遍缺乏結構化思維,原因至少有這兩方面:

1.學校和家庭教育缺乏有效訓練

傳統的學校和家庭教育,過多地重視死記硬背,重視考卷分數,而沒有針對思維的相關訓練。

2.沒有深入思考抓住本質

雜亂、零碎的資訊要深入思考,才能抓住其中規律,找出其結構,碎片化學習時代,很多人不願意深入思考,導致大腦思考比較零散,沒有條理。

四、如何讓我們的演講結構化,做一個臨場發言高手

演講的基本立足點,是聽眾的“聽講邏輯”。

我們要做的,不是“所有的把想法塞到別人的腦海中去”,而是讓聽眾順著結構來摘瓜。

就像一個導遊,介紹過程中鋪設好臺階,讓遊客不由自主地跟著你從A點到B點,而不是自己站在C點自說自話。

提到結構,很多人都想到使用“金字塔”。

這也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結構,但是因為臨場發言時間短,最後搭建出來的結構,往往存在以下的幾個問題:

第一,下一級論點的內容跟上一級論點的關聯不強;

第二,同一級論點之間沒有明確的邏輯關係,甚至存在重複現象。

如果演講內容邏輯結構存在問題,不論表達如何,都會讓聽眾聽上去混亂,進而對你的觀點產生懷疑。

孫圈圈在《請停止無效努力》中,給出了一個簡單好用的結構框架:

第一步:想主題:迅速找到一個切入點,第一句話就說出自己的觀點

第二步:搭架子:在論證觀點時,思考一個結構(時間、空間、流程等結構),並且直說三點

第三步:填素材:每個架子裡,填充一些事例、資料等,來推進論據。

比如你參加公司組織的一個演講活動等,主持人可能會問到你,“你對這次活動的感受如何?”

通常被問到的人會這樣回答:“很好很不錯啊“!就沒有下文了。

這樣的回答固然不會出錯,但是沒有任何亮點,也引不起任何人興趣。

如果用“主題-架子-素材”結構來回答的話,可以這樣回答:

我覺得***會議很不錯,我的收穫是巨大的。

首先,我學到了公眾演講的表達技巧,比如上臺之前要先走場,建立熟悉感等,可以幫我建立公眾演講的信心;

其次,我透過上臺實踐,糾正了我以前的一些錯誤認識,比如演講者任何時候都不能直接背對觀眾;

最後,我結交到了一幫志趣相投的朋友,組建了微信群,以後大家可以經常交流切磋,共同進步。

主題

:“會議很不錯,收穫巨大”

架子

:“首先-其次-最後”

素材

:“學到了表達技巧;上臺實踐得到糾錯機會;組建微信群,結交到一幫朋友”

遇到臨場發言就緊張失態?1個方法,讓你Hold住各種商務場合

知道了基本框架,關鍵是如何尋找這三個要素:

1。

如何講好主題:快速且只選擇一個

因為臨場發言,沒有那麼多的考慮時間,雖然你有很多想法想要表達,但是這些未經仔細篩選的觀點可能還彼此相悖,所以這時不能所有的觀點都去闡述,而是選擇一個最有感覺的點來深入挖掘。

比如職場上,和客戶講解專案方案,他會突然問你:你們公司與同行有什麼不同啊?

這個問題當然難不住你,你很想把公司的產品、售後服務、公司文化,領導人的眼光格局等等一一說到,實際上,這種面面俱到講述,估計半個小時都不夠,而且在客戶心中都是泛泛而談,沒有什麼深刻印象。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選擇一個點切入,並且進入深刻的解讀,反而容易出彩。

2。

如何找到架子:記住常用框架

架子是我們大腦日常用於歸納整理的容器,只有平時多積累,才臨場發言時,才能選用到合適的架子來表達。

一場發言一個架子就夠了,多了容易給人產生一種雜亂的感覺,聽眾也記不住。

常用的架子有:

(1)時間架

:按照時間順序的詞語。

比如:過去,現在,未來;前期,中期,後期;首先,然後,最後……

(2)空間架

:按照地點順序整理思路。

比如:辦公室、酒店、會場;北京、上海、廣州……

(3)三角法架子

:代表三個方面的詞語組成的,可以起到客觀全面的概括的。

比如:三類人的立場:客戶、股東、員工

職場三種角色:領導、同事、下屬

(4)二分法

簡單粗暴的二分法:a與非a。比如,男人和女人,國內和國外。

(5)流程法

代表階段的詞:研發、試產、投產;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6)公式法

比如,利潤=(零售價-成本)*銷量。

如何提高利潤,就可以發散到零售價、成本、銷量三個方面分別討論。

(7)矩陣法

設定二維變數,形成四個象限。比如,時間管理中的“緊急”和“重要”形成的四個現象。

(8)經典結構積累

比如,SMART計劃法、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4P營銷理論等都是結構化思維。

平時注意積累這些思維,能更快速準確地分析問題。

3。

如何填充素材:資料和案例

架子搭好了,接下來就是填充素材。

素材就是身邊或工作中的資料、故事和事例。

演講最怕空洞大話,沒有資料和事例來支撐,就沒有信服力。

知道了臨場發言的“三步法”:主題-架子-素材,再遇到發言場合時,是不是就心有數多了。

總結:

要想做到臨場發言有理有據、條理清晰,就要把演講內容做到模組化、結構化,最好用的就是結構就是:

1。想主題

2。搭架子

3。填素材

一旦掌握這種結構化的發言,你的演講水平將大大提升。

趕緊練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