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再次“突破”,倪光南院士追求成真,有望打破技術壟斷

市面上的主流CPU有兩種,一種是X86架構,英特爾、AMD等企業生產的PC處理器就是X86架構,另一種是ARM架構,包括蘋果A系列、高通驍龍、麒麟海思、聯發科天璣等,都是採用的ARM架構。

中科院再次“突破”,倪光南院士追求成真,有望打破技術壟斷

也就是說,

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手機等產品搭載的處理器,最底層技術還是掌握在西方國家手裡,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其實存在著巨大的不可控風險,因為中國做處理器只能拿它們的IP授權。

所以中國企業發展自研晶片自然是非常被動的,畢竟底層核心掌握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手裡,

一旦美方進行相關制裁,那麼中國企業過去多年的潛心研發可能會徹底打水漂。

華為海思麒麟晶片就是如此,原本麒麟晶片做到了和高通不相上下,甚至部分表現已經超越高通了。

中科院再次“突破”,倪光南院士追求成真,有望打破技術壟斷

但美方修改晶片規則後,ARM停止新版授權,臺積電無法自由出貨,導致麒麟晶片被迫停產,華為多年的投入無法繼續轉化。

所以像

自研CPU架構、自主晶片生產線等,都是中國企業需要迅速攻克的難題,

隨著這兩年企業投入和國家支援,我國在各個領域中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其中也包括底層架構。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一直在力推RISC-V架構,因為目前CPU市場基本被X86和ARM架構壟斷,

中國企業想要破局實現真正的自主可控,最好的突破口就是開源的RISC-V架構。

中科院再次“突破”,倪光南院士追求成真,有望打破技術壟斷

倪光南院士一生的追求,就是實現自主可控的中國“芯”,從目前的進展來看,倪光南院士的追求已經成真了,因為中國正在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實現真正的自主掌控。

首先,國內企業在加速佈局RISC-V架構。

阿里巴巴就基於RISC-V取得多項研發成果,包括應用於人工智慧、5G等場景下的

玄鐵910,

還有全球首個RISC-V高效能晶片設計平臺

無劍600

以及首個原型SoC晶片

曳影1520。

阿里巴巴推出無劍600平臺後,國內企業基於RISC-V開發晶片將變得更加輕鬆,能大幅降低研發週期,提高開發效率,有利於RISC-V架構生態的發展。

中科院再次“突破”,倪光南院士追求成真,有望打破技術壟斷

華為海思也基於RISC-V架構推出了多款晶片,比如

2021年底推出的高畫質電視晶片Hi373V110正是基於該架構,

也是華為海思首款商用級別的RISC-V架構CPU。

據悉,

RISC-V架構產業聯盟中有19個高階會員,其中有12個是中國企業,

在華為海思、阿里巴巴等中國企業的努力下,

基於RISC-V架構的晶片出貨量現已突破百億顆。

其次,中科院啟動了第三代香山處理器。

香山處理器是中科院團隊基於RISC-V架構研發晶片,第一代核心名為“雁棲湖”,已於2021年7月15日流片,第二代架構為“南湖”,採用中芯國際14nm製程工藝。

中科院再次“突破”,倪光南院士追求成真,有望打破技術壟斷

現在

第三代香山處理器“昆明湖架構”也順利啟動了,

而第三代昆明湖架構主打的是一款

高效能RISC-V處理器,

相關的晶片製程以及開發技術等,都會得到顯著提升。

從阿里巴巴、華為再到中科院,這些中國企業、科研機構都在大舉投入RISC-V架構陣營,相信在國家和眾多中國企業的共同努力之下,未來一定能夠把RISC-V做強做大。

現在中國企業取得的成果,正在讓倪光南院士的追求成真,根據倪光南院士表示,

未來RISC-V將和ARM、X86架構三分天下,為我國掌握晶片產業主動權提供新的機遇。

中科院再次“突破”,倪光南院士追求成真,有望打破技術壟斷

筆者也相信,在我國各界的不斷努力之下,未來RISC-V架構必然能佔據一席,打破西方技術壟斷實現三足鼎立之勢。那麼你們覺得RISC-V能夠打破壟斷嗎,歡迎評論、點贊、分享,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