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是英雄?錢謙益是賢士?這部《南明史》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

所謂歷史名人,是否名副其實?

所謂歷史真相,是否如真如史書所言?

所謂朝代更迭,是否僅僅是因為外敵入侵?

史可法是英雄?錢謙益是賢士?這部《南明史》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

閱讀顧誠教授這部“十年磨一劍”的《南明史》,相信你對歷史會有新的認知。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稱得上是一部顛覆認知的《南明史》。之所以“顛覆認知”,實在是因為作者的觀點與我們日常所受的歷史素養訓練、歷史知識普及有太多不同。

比如明朝的覆滅。是怪李自成想法太多,還是埋怨大清慾壑難填?當大順攻佔京城,大清從北方入關,兩大軍事力量在北方一團混戰,崇禎救國無門、自裁了事之後,偏安一隅的南明又何嘗為收復失地付出過真實行動?是不想、不能還是無力?所有的疑問,都似乎陷入了歷史的迷霧之中。

尤其是發生朝廷更迭之後,當朝對前朝歷史的修正、補充,更有可能為了粉飾自己發動朝廷更迭戰爭的合法性、正義性,而對前朝歷史進行扭曲、變形,導致我們看到的歷史與事實真相不盡一致,甚至相差很遠。就像“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史可法,面對敵人的拉攏勸誘不為所動、慷慨赴死,展現了極強的民族氣節。

史可法是英雄?錢謙益是賢士?這部《南明史》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

但是,氣節是一回事,能力又是一回事。在顧誠教授這部《南明史》中,我們真切而又全面地瞭解到史可法的立體形象。如其民族氣節一樣,一直在南京留都掌握實權大權的史可法,在南明第一個政權—一弘光政權建立之初,真正一度擁有決策大權,但卻因為“缺乏雄才大略,總想處處應付,八面妥帖”,在這樣一個重大問題上態度遊移,沒有斷然支援擁立福王,導致大權旁落,致使朱由崧求助於鎮將,而四方鎮將只是想爭權奪利,根本沒有一絲打回北方去、收復全中國的雄心壯志。

所以,即便是面對大順在大清的步步緊逼下一路西撤,大清向直驅南下但又兵力不繼,北方大部兵力空虛,明朝官員伺機扛起扶明抗清大旗的情況下,並沒有趁勢而起,以致錯失良機。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弘光朝廷的不思進取。

“上至朱由崧、史可法、馬士英,下至南明地方官僚,當時都是以大順政權為賊,視清方為友,存在一種強烈的感激清方、畏懼清方的混合心理”,

這種“混合心理”使得弘光朝廷採取了“借虜平寇”戰略。事實證明,這種借刀殺人的把戲既無戰略價值,更無實際意義,它根本滿足不了大清覬覦、佔領中原地區的狼子野心。

這就是歷史的真相。而且,只是顧誠教授研究、撰寫《南明史》過程中豐碩成果之萬一。不管是史可法的歷史形象,還是南明各朝在顛沛流離中一退再退的狼狽景象,都在作者的深入考究論證中得到真實再現。

這些內容,野史當然不會告訴我們的,所謂的歷史劇也只是以某個歷史細節為噱頭,靠內鬥、陰謀、情愛來引流,真相反而在緊張刺激的情節中被忽略。而這,本應該是歷史研究著作最基本的要求。明清史大家顧誠教授出生於戰火紛飛年代,求知求學於混亂時期,經歷過物質嚴重匱乏的磨鍊,卻也在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從歷史的故紙堆裡豐富了學識。他的這部《南明史》是其對明清歷史深入研究的成果。

相比較一般的南明歷史專著,顧誠教授的這部著作完全體現了老一輩歷史學家特有的治學態度:嚴謹、求實,不唯書只唯實,而且能夠以獨特的歷史眼光,總結歸納出不同於一般性的結論。前文對史可法的描述只是其中之一,全書對明未清初大清、大順、大西以及南明政權的此消彼長也做了詳細解讀。

史可法是英雄?錢謙益是賢士?這部《南明史》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

這種解讀,從身處歷史事件中個別人物為了生存而作出的選擇,上升到個人選擇對歷史事件走向的影響,除了上文提到的史可法,還有東林鉅子錢謙益、黃宗羲,他們又在弘光一朝發揮了什麼作用。在作者詳實論證下,他們的所作所為與我們平時瞭解的又有什麼不同,讀後都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被譽為“學術苦行僧”的顧教授,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明清史,在這部《南明史》中,他透過宏大的歷史敘事,真實的歷史再現,精闢而獨到的歷史解讀,大手筆擘畫了中原大地上各路人馬的攻佔征伐、一眾歷史人物的救國壯舉或蠅營狗苟。想要真實瞭解明末清初的那段歷史,尤其是南明小朝廷的幾經沉浮,大順、大西兩軍的坎坷命運,以及各路人馬的反清復明,顧教授的這部《南明史》不可錯過。#讀書#​#2022書單#​#頭條好書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