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破未破的國產晶片,終將破土成樹

以龍芯為代表的國產cpu設計能力,已經到了一個比Intel、AMD差不太多的水平,晶圓製造端,純國產的28奈米產線也傳了2年了,雖然沒有官方的正式新聞,但從那些行業大佬的說辭中,多少能感覺到也快成功了。當下的國產晶片將破未破之時,也將是下一個大爆發的行業。

將破未破的國產晶片,終將破土成樹

各市場主力CPU產品跑分

大家都懂當下的全球經濟是個什麼狀況,否則也不至於挑起戰爭。為穩就業,當下唯一降息的了吧,出口、消費都受影響的情況下,最好的、最熟悉的是加大投資,舊基建、新基建能上的都滿上。對於新基建,一直在想它的內涵到底是啥,風光鋰這新能源方面比較清晰了,但資訊產業這塊一直不太明瞭,像之前說的東數西算,建資料中心,投資規模也不是很大,而且也和老基建差不多,大頭都是一次性硬體投資。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突然想到真內涵會不會是培育一個純國產的資訊產業生態,畢竟當下國產CPU有一定的硬度了,具備產業化的前提條件。就像龍芯中科要做的世界第三套軟體生態那樣,獨立於Intel-window, Arm-Android。

首先這事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

於國家,有自主的產業能挺直腰桿說話,再者資訊產業規模夠大(2021年軟硬體23。6萬億),同一軟體,要多一個平臺的版本,拉動新增就業自然多了,還有可能順路鏟一鏟那幾座網際網路山頭。一條路可以10年拓寬3次,資訊高速公路也是路嘛,是路咱就擅長,而且資訊產業只需要培育到一個閾值之後,就自動延長增長,不需要一路修到底。

全新的平臺上,對於各規模的企業的競爭也更公平,能參與的門檻也更低些,新世界自有新星的公司冒出來。充分的競爭,推動技術進步,良性迴圈,而不是一開機各種的貸款。

對於消費者,只要使用習慣差不多,多一種選擇,樂見其成。按照以往各行業的慣例,只要咱中國人徹底會了的東西,基本能給做到不可思議的優惠價格。

如果夢能成真,它將勝出的機率最高。

將破未破的國產晶片,終將破土成樹

IPC代表公司的CPU設計能力

最後提一個疑問:“完全自主可控”大家一看就懂,可有些公司只說“永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