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電動車的歷史遠比你想象的要早,

它的發展史甚至比燃油汽車的歷史還要長。

世界上第一輛機動車就是

1834年誕生的第一輛電動汽車

,它比

1886年問世的世界上第一輛內燃機汽車

,要早半個世紀。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所以電動車並不是什麼新技術。

1886年,也就是內燃機被反明後的第20年,德國人C。 F。 Benz(卡爾本茨)製造出了第一輛單缸發動機汽車。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卡爾本茨與他的汽車

在汽車發展的初期受公路限制,個人對汽車的需求以及應用相對較少,各國城市間主要靠火車和航運交流。

城市內的應用場景使電動車迎來第一次發展。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19世紀初英國電動計程車

最早的電動汽車製造廠Morris和Salom電動客車和貨車公司,甚至英國倫敦的電動計程車公司也生產了15輛電動汽車。

到1912年

,美國約有34000輛註冊的電池電動汽車,幾乎涵蓋了各種車型。

這一時期也成為早期電動汽車發展的全盛時期。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19世紀電動汽車營銷海報

隨著各國公路建設完備,燃油汽車相關技術進步,執行受儲電極大限制、電動車的不足就逐漸顯現。美國公司H。 Ford大規模汽車生產流水線工藝成熟,

燃油車製造成本銳減,加速了電動汽車的消失

。電動汽車壽終正寢,進入冬眠,被人們逐漸忘記。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直到近五年,電動車再度風靡,大有捲土重來的趨勢。

雖然在

當前技術發展趨勢背景下

各路資本家,媒體,“公知”,都在極力吹捧電動車將取代燃油車,但在我看來未必!

原因有三:

一、燃油車的價格優勢。

主導一個產業發展的從來都是最普通的消費者,主導消費者傾向的主要推手,就是需求與價格的對應度。

電動車動輒二幾萬起步的中檔車,即便中國人真像“公知“們描述得如此富庶,但

配套設施除部分南方大城市以外、其餘地區完全不具備長期使用的條件

,然而在這些

城市生活的人佔中國總人口比例、如九牛之一毛。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僅一趟跨市旅行當前電車就已經顯得捉襟見肘了

。然而要滿足這一使用條件的燃油車、價格想必不用我普及了。

對於一般城市生活,自駕並非日常、公共交通極其發達,再者電動摩托車未嘗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而中遠距自駕旅行一年次數屈指可數,

又何談電車使用成本低於油車?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對於一般非城市生活,多為商業建築業從業者自駕,然而買車成本、設施覆蓋、行駛環境、耐用度,售後服務、哪一個環節電車出錯不比油車更加棘手?所以在當前技術背景下,電車在價格方面

與第一次電車浪潮有著同樣的問題。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二、電動車並不節能。

電動車被扣上的最好看的帽子無非“綠色”、“節能”。

試問

,電池被列為頭等有害垃圾不可謂不是環境的破壞者?

試問

,電動車的電從何而來?中國電能大多數為火力發電,而其中燃煤發電獨佔鰲頭,不可謂不是排放的重頭。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中國電能結構

再試問

,鋰礦開發、設施覆蓋、電池製造、哪一項又不是耗費巨大?鋰礦同樣屬於礦產資源又怎會永不枯竭?巨大的礦坑,廢棄的電池、不可謂不是下一個汙染危機。

所以“節能、綠色”的帽子、無非是資本家們想洗牌汽車產業的一塊印花遮羞布罷了。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甲醇、生物柴油、甲烷、天然氣等早已實踐替代汽油成為燃料,下注電車的天量資金、投入哪個板塊不將壓下成本?

畫著藍天碧水的“鐮刀”早已悄悄伸向最底層的韭菜。

三、應用場景使得燃油車目前無可替代。

寒冷,電池受限嚴重。炎熱,電池更像個定時炸彈。電動車最大的痛點還不是受限於“電”,而是穩定性。

汽車作為家庭中及少更換的消費,十數年的使用時間是家常便飯。電動車數十年不更換重要元件而不出嚴重故障者聞所未聞。電池、電機更換的成本幾乎比肩整車。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以最常見的自駕探訪親朋好友的使用場景為例,稍遠便會顧慮再三,鄉村土路也會憂心忡忡,燃油車幾乎全天候全地形待命,現有設施及服務覆蓋完備。

以長途公路運輸為例,物流燃油成本是成本,那時間成本就不是成本了嗎?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長途運輸,由於電動車特性,自重會大於燃油車,驅動同樣的載荷運動相同的路程,是不是自重越小越節約越高效呢?

公路長途運輸對、穩定性的要求極高,一方面是人員一方面是載荷,當故障無法在運輸途中被解決損失可能會更大。

所以目前技術發展趨勢背景下,電動車仍然又相當一部分應用場景無法與燃油車角力。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可行的解決方式,混動車才是真正有未來的一項應用,在我看來當前電池技術下仍然存在相當大的短板。既然燃油車又無法替代,電動車技術同樣需要發展驅動力,混動車就是二者的結合,雙向都能支撐。但目前混動車存在一個巨大的難點,就是成本問題。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有人問,既然電動車如此“不堪一用”,為何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如此迅猛,銷量增速如此高速,技術迭代如此頻繁?一項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與時代和地緣關係有著緊密的聯絡。老牌汽車工業國家早已佔據世界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加之中國是個化石能源匱乏國,石油價格受能源出口國影響巨大。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一方面是

中國要從老牌汽車工業強國手中搶走一塊蛋糕

,擴列我國出口貿易產品。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一方面

倒逼中國能源結構改革

,使我國從國際進口能源的極度依賴中解脫出來,真正做到,不可再生資源用到刀刃上。

另一方面以新興汽車產業為拉動力,

帶動上下游產業結構升級

以蘋果來中國催生了“華米OV”為藍本,再造中國新能源汽車工業的騰飛。

電動車是未來的必然嗎?或是一陣風?

電動車有著燃油車不能企及的優勢,同時目前燃油車也無法被電動車替代,只能在不同的領域內各領風騷。未來城市公路公共交通需要電動車來支撐,而傳統公路運輸行業和欠發達地區仍然是燃油車的天下。

二者孰優孰劣沒有可比性,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應用和消費者人群不同。我非常期望我國能乘著這股風,在世界汽車工業餐桌上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