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燻 懷 安

受 燻 懷 安

受 燻 懷 安

宋國興

千年古縣懷安,是一方人傑地靈的熱土。這在於她在新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先祖在這裡居住、繁衍生息,也在於明清兩代文武中舉者就有437人。其中狀元、進士即達55人,任職廟堂的高官、鎮守邊關的武將更是不乏其人。

近代的懷安,更寫下了懷安兒女為挽救民族危亡,橫戈躍馬,馳騁疆場,浴血奮戰,捨生忘死的壯麗詩篇。在民族解放風起雲湧的革命洪流中,更是英雄輩出,令人敬仰。

這一切,都已帶著耀眼的璀璨鐫刻在民族的史冊中。

我對懷安難以釋懷的興致,是由我結識的懷安的友朋們引發的。

興致的起始是先從我當年所在的張家口高階中學生髮的。彼時的高階中學,是一所全日制高中學校。考入這座學堂的學生,都是立志走上大學的學子。來自各區縣的學友也同樣懷揣著大學的夢想日夜苦讀著。

學校設有農村班。班裡的學生大多是農家子弟。由於家庭的貧寒,只能靠著學校資助的微薄的助學金維持學業。窘困變成了礪石。大家用發奮的苦讀磨礪著自己的意志。農村班的學業成績在各年級中都突出的好。其中一位高二的男同學更是以自己學業的優秀、組織能力的高超、文筆的優美引得全校矚目。這位同學便來自懷安鄉村。自此,我便認定懷安是出人才的寶地。

我參軍後所在的師部文藝宣傳隊,又一次讓我對懷安人刮目相看。

文藝隊是由來自全國各地的戰友組成的。各省市入伍的戰友能選入文藝隊的,可謂鳳毛麟角。樂隊的人選那就更百裡挑一了。可就在如此嚴苛的條件下,不到20人的樂隊中,懷安來的戰友就有5人名列其中。長笛、大阮、二胡、竹笛、手風琴,5位懷安戰友用自身的實力穩居樂隊這些重要位置。懷安戰友在樂隊中所佔的比率超過了任何一個省市的戰友。

同樣在我們部隊籃球隊的戰列中,依然是由懷安戰友擔當著主力。每逢球賽,幾位身材高大魁梧、球技靈活嫻熟的懷安戰友,奔跑在籃球場上,那準確的投籃、靈巧的躲閃、不服輸的意志時常得到觀賽人們的喝彩、也贏得對手的讚許。由此,懷安在我心中的分量又重了許多。

從部隊復員進了工廠,我擔起了廠報編輯的工作。那時的來稿都是作者們用鋼筆抄寫的。一天,我被一份來稿驚異了。先就是那工整漂亮的字型讓我驚愕不已。那時節,正值龐中華硬筆字帖風靡全國。而這篇來稿字跡的娟秀與龐中華的手筆幾可亂真。再讀全文,那流暢的行文、描寫的到位、人物刻畫的生動、寫景狀物的準確,都顯示出了作者的才氣。

按照稿件上標註的車間、姓名,我電話約來了這位叫馮鐵夫的年輕人。他是從技校新入廠不久的鍛工車間的職工。20出頭兒的年紀。臉上還帶著羞澀的稚氣。他的稿子是一篇寫工友的小報告文學。從他滿懷激情的文稿中,可以看出,他對鍛工這個原本既苦又累的的工種是熱愛並很願意幹出一個樣兒來的。

他的一口普通話讓我不好判斷他是哪兒的人。閒聊中,我才知道他也是懷安人,出身書香門第。日後的發展證明了小馮不凡的才幹。他先是被調到了廠電視臺,後又到央視進修,再後來到了通泰集團擔起了重要職務。我們也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好友。

離開家鄉到了北京工作後,每每想到這些,我就暗暗吃驚,懷安果然人才輩出。難怪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非同一般的懷安人!轉念再想,前幾十年的經歷也可能多了些巧合罷,往後就很難再有與懷安人邂逅的機緣了。

這年,一位導演急需一個寫百姓生活的電影劇本,求我找人編劇。我和張家口市文聯的張潤蘭女士有過一面之交,也讀過她創作的幾個電影劇本,認定此事交予她把握較大。於是便拜託張女士執筆編劇。此時她不但身為文聯副主席工作在身,且正在下鄉扶貧日夜忙碌。她還是應下了這樁苦差。不知她為此熬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在我看到她創作出的劇本時,她的臉上佈滿了倦容。

潤蘭女士一諾千金絕不爽約的責任感讓我感動,我想為此寫個東西以表謝意。和她交流中方知,她竟原來也是生於茲長於茲的地道懷安人。後來我又收到了她創作出版的長篇小說《察哈爾英雄》上下兩卷。這位脫穎而出的當代女作家的成就,讓懷安這片沃土在我心中更顯厚重了。

從此,我對懷安有了一種別樣的情感。總想到這片大地上走走,領略一下她的風土人情,感受一下她的人文歷史。

因為和這些優秀的懷安朋友交往,已在自己身上生髮了見賢思齊的效應。他們散發出的才幹、正氣的魅力,讓我也多了些做人的品位。一塊普通的五花肉到懷安一經熏製,便成了膾炙人口的天下美味。如果到這片熱土上親身感受一番,那通體的聖土薰陶該是怎樣的一種心靈洗禮!

機遇來了。這要感謝今年的懷安文化旅遊藝術節,感謝由懷安縣委宣傳部、懷安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張家口日報社共同邀約文學、藝術人士和新聞工作者,一同走進懷安,置身這片厚土感受著她的廣袤和神奇。

果然不虛此行。受燻懷安就真的驗證了這片大地的神奇。

走進西洋河村古城,猶如面對著一位歷盡滄桑的老者。古城雖古樸,一些古蹟也已破舊,可它蘊含的久遠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卻帶著濃濃的陳年泥土氣撲面而來。殘缺的古城牆、倖存的龍王廟、老爺廟、漢墓群座、戰國到漢代的古遺址,足見西洋河城這座曾扼守西北出塞的古軍事城堡當初不凡的氣勢和風貌。

這座古城及它尚存的明長城,屬明代“九鎮”之一的,“宣府鎮”的西端。曾為捍衛家鄉疆土的安寧立下了功勞。在原本難以建造居所的環境中,卻用智慧戰勝了艱難,建造出人類棲身的家園,這當是人類最偉大的創造。

古崖居是人類戰勝懸崖絕壁的傑作。面對缺石少木的黃土大地,又該怎樣創造出自身的居所呢?古懷安人迎著黃風謀劃,圍著柴火商議。到底看出了這黃土獨有的優勢端倪。對,就和這黃土要房子!於是就地取材,只用泥土再輔以磚石,便平地起窯,建造出了冬暖夏涼的傑出民居——碹窯。在懷安的大地上,留下了“千年之蒼茫,百里之畫廊”的壯麗景觀。

在告別第六屯鄉常家溝村碹窯藝術小鎮時,我向挺立在山間的那一排排的碹窯致敬。它們告訴了我們生存的的智慧和精神的不屈。

瞻仰了出自懷安的歷代英才,採風的隊伍來到了位於懷安舊縣城懷安城鎮西大街。昭化寺就坐落在這裡。接待我們的是一位老居士。未及我們提問,老居士便帶著自豪道,這座寺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眼下還未開放,今天是專門為接待各位光臨才開了大門。

問及緣由,老居士道,此乃素有“小敦煌”之稱。寺內建築風格、結構設計均屬國內少見。尤以所繪壁畫,更屬國寶級。須當小心保護才是啊!

敦煌我是去過的,且還為電視片做了拍攝。敦煌壁畫的世界級成就聞名遐邇。一座懷安寺廟的壁畫怎能與大敦煌比肩?

進得大殿,舉目望去,四周牆上的壁畫之精美、所繪人物形象之生動、神態之各異,那婉轉自如的筆力、遒勁精煉的線條、凝耀奪目的光彩,實實讓我震撼!

想起大敦煌的壁畫,再看眼前昭化寺的壁畫,兩相比較,實在難分伯仲。只是大敦煌的壁畫是繪在巨幅窟壁上的,而昭化寺的壁畫是附在殿牆上的。精美相當,大小不同耳。懷安的昭化寺敢稱“小敦煌”當之無愧!畫中人物比例勻稱,神態逼真,線條流暢,虛實有度,色彩豔麗,實為我國明代傑出的壁畫藝術珍品。

古壁畫為我們留下了璀璨輝煌的民族藝術財富。為此付出傑出藝術才華、耗費心血汗水的畫工匠人,卻難有自己的姓名留存。這一遺憾,昭化寺的壁畫給了後人慰藉。

此寺的壁畫邊緣處,極罕見地留下了繪畫人的題記:“時大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歲在壬戌冬十月初十吉時謹記。畫工匠人任朝相”相傳為任朝相在繪完壁畫後,又受朝廷委派專為昭化寺所做。難怪昭化寺的壁畫美譽天下,原本它是與故宮壁畫一母所生!

沃土出壯苗。再想我所遇到的懷安益友的人品、才幹,對地靈人傑一說茅塞頓開。

此行到懷安受燻,在巡禮懷安大地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的同時,也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淨化,深感受燻後的自我少了幾分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