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是陋習,與文明社會不符

兒時的年少不了鞭炮,你要說過年什麼最讓人快樂和激動,什麼最有喜慶氛圍,十有八九的人會說是放鞭炮,自從禁放以來,年是一年比一年冷清了。

曾經有代表、專家認為放鞭炮是一種陋習,說要移風易俗,就必須破除這種陋習!而為什麼說它是陋習呢?

放鞭炮是陋習,與文明社會不符

傳說中的叫夕的年獸

因為它來源於傳統農耕社會,帶有迷信色彩,比如燃放鞭炮可以驅邪除魔,炸走年獸。我倒沒有覺得它是陋習,反而覺得這種年俗很有意思,就像西方神話故事一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搜,也就明白為什麼鞭炮過去叫“爆竹”了,為什麼有“除夕”了。

反對燃放的聲音

放鞭炮是陋習,與文明社會不符

除了把鞭炮定義為陋習之外,全面禁放的另一個充分理由就是專家打著環保名義說它汙染環境。

怎麼也想不明白,放了幾千年都沒事,現在卻成了汙染環境的罪魁禍首,這個鍋煙花爆竹不背!

還有些反對燃放的人主要考慮到五方面:

其一,燃放後的二氧化硫等成分除汙染環境,對人健康也不益。

其二,鞭炮帶來噪音汙染,對喜歡清靜或心臟不好的老人來說是一種折磨。

其三,容易引發各類火災。

其四,生命和健康危險,每年一些人在燃放中遭受意外而致傷殘或丟了生命。

其五,垃圾汙染,大量紙屑滿地,給環衛工增添很大負擔。

以上的考慮是有道理的,但不是禁放的充分理由,那種動不動拿汙染、健康、安全等等來否定傳統文化,將其定義為“陋習”,搞全面禁放,這是非常片面的。

對待傳統文化不能是一概否定的態度,這樣下去,我們自己的東西會越來越少,還如何談文化自信?

反倒是過洋節越來越流行,洋文化成為一種新風尚,深受年輕人追捧,多少年後我們還有幾個年輕人知道自己的傳統節日和習俗?

我個人的觀點(僅代表個人)

我支援燃放煙花爆竹,喜歡傳統的年俗文化,提倡儀式性燃放,反對那種“成堆成捆”攀比式的燃放,這是陋習,是移風易俗要改的。

我在這也表達幾個觀點:

其一,燃放應該理性,適量放,提倡儀式性燃放,主要是烘托節日的喜慶氛圍。

其二,城市在空曠區設定燃放點,可以多設定,禁止在城市密集區以及小區樓房內燃放。

其三,支援傳統重要節日燃放,比如除夕、春節、元宵節等,其他時間,非必要不燃放。

其四,家庭重大事情可以燃放,如婚喪嫁娶等,只作為儀式性燃放,禁止大量燃放。

其五,燃放注意安全和防火。

有關網調投票相關情況

12月12日,我發了一個關於燃放鞭炮的微頭條,設定了發起投票功能,投票時長7天,統計相關資料,釋出僅一天多,參與人數就達到一萬餘人,相關統計資料如下:

放鞭炮是陋習,與文明社會不符

雖然投票還沒結束,但網友參與積極,截至12月13日17時21分,僅過去一天多時間,顯示總共參與人數達到10203人,實際投票參與總人數為10209人(

註明:每人只能投一票,因更新延時問題,參與人數以投票總人數相加為最新資料,所以資料以10209參與人數為準

),其中,支援9490人,反對495人,不關心224人,分別佔比

92.96%

、4。85%、2。19%。

從投票來看,支援人數佔比高,佔了絕大多數,這也說明大部分人還是喜歡有煙花和鞭炮聲的年!

沒有鞭炮的年味逐年淡化,以前期待過年,現在都快忘記了年!

放鞭炮不是一種陋習,更不是文明的阻礙,應該與時俱進,提倡儀式性燃放,留住年俗,保留文化傳統,不應該讓燃放煙花爆竹成為國人的一種記憶和回憶…